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政治

信仰之源 真理之光

2018年05月16日 11:30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时,用6个“深刻阐述”深入诠释了《共产党宣言》的丰富内涵,用3个“经典著作”高度评价了《共产党宣言》的重大意义,并对在新时代重温《共产党宣言》、学习《共产党宣言》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重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大决心、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强合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深耕高校土壤,深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主渠道。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责任”的要求,深化教材、教师、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

做强自身底蕴,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马克思主义学科。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主力军,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在加快推进“双一流”的进程中,坚持扶优、扶需、扶特、扶新,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强基固本,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落实立德树人,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高校是孕育思想、传播理论的地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最早就是在高校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群体中开始的。高校也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地方,理应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学养深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服务国家社会,为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作贡献。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高校要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作出贡献。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根本和前沿问题,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研究,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高校要为党的治国理政作出贡献。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加强智库体系建设,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全局性战略问题、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开展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形成高水平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提供高质量有价值的政策建议,不断提升资政辅政能级。

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也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意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教育源与辐射源、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高校要大力推进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建构立足时代、植根实践、面向世界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闪耀新的光芒,向世界更好地展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原创性贡献,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全球影响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辟了新境界。伟大的实践呼唤着理论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今天,我们对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最好的纪念,就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继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更好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作者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0516/10005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