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体系
2018年06月06日 10:11
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了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又一次进步,极大地丰富、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对在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1]。当今时代是一个多重矛盾凸显的时代,主体价值冲突和价值迷失普遍存在。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出发,立足于以人为本的人的主体性原则,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体系,力图帮助干部群众更好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初心为价值取向
价值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始于18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他在专著《人性论》中阐释了“是”与“应该”的区别,实质上就是“事实”与“价值”的区别。后由哈特曼在《哲学体系纲要》中做了系统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哲学明确指出了价值的本质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任何价值都有其客观的基础和源泉,具有客观性。价值不仅是对客体属性的一种反映,同时也是一种评介和运用。价值是人的某种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的客体属性的特定方面的临界点和节点。而人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在社会实践中,即在实际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得以确立的,价值或者说价值取向和人们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的愿望、需求、利益等关系密切,特别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价值取向、价值规范和价值标准因为其阶级地位和阶级追求的不同而不尽相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十九大报告的一条重要线索。“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初心的本意就是指做某件事的最初的初衷、动机及原因。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体现价值取向,其中包括三个层次内容:一是彰显精神价值。心就是精神、观念,不忘初心就是不忘观念、不忘目标,强调初心就是强调精神价值,强调理想信念价值。二是高扬价值理性。初心体现的是向善的追求,不是知识的追求。知识反映的是事实、是实然,价值体现的是应然。初心高扬的不是知识,而是价值理性,是应然,是人应该如何做。三是追求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美好生活为价值目标
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纲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这个主要矛盾可以看出,习近平思想中的核心价值目标是人民幸福及美好生活。这个目标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部分。美好生活具体体现在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上。美好物质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指物质条件充分发达,表现在更好的住房、医疗、衣、食、住、行、用等物质方面。而美好精神生活,则体现为人的价值追求的高尚,具体表现在对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等更高层次的要求,是一种超越时代的精神信仰。此外,美好生活还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摆脱从前的尔虞我诈和互相伤害,而追求更纯粹的精神交流。一方面表现为公正交往,勿损他人,也不被他人损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中勿损他人是义务,不被人损害是权利。另一方面表现为和谐交往,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友善,善意相待,不是谁不理谁,远离、隔离,而是要讲要友善、友爱。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为价值主体
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坚持主体性原则,强调“实际活动着的人”,强调不断实现主体目标,满足主体需要。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本源性主体是人民,要实现人民幸福,就要以人民为中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以人民为中心诠释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另外一个价值主体就是中国共产党,这个价值主体是工具性主体、手段性主体,而不是目的性主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复强调党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了做到这一点,党必须带领人民深化改革,维护稳定,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实施,领导最广大人民群众走向美好幸福生活。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五位一体”为价值实现方略
“五位一体”是十九大提出的国家总体发展布局,具体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统筹发展、和谐进步,就是实现了习近平提出的美好生活价值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时代问题的科学回答,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党关于“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从党的十六大提出“三位一体”,到党的十七大提出“四位一体”,再到现在强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变化有力反映了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情况,也意味着中国从局部现代化进入到全面现代化,从不大协调的现代化到全面协调的现代化。[2]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思想,蕴含其中的五个子系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处根本地位的是加快提高经济建设水平,基本保障是确保政治建设良好,活的灵魂则是提高文化建设水平,前提条件是做好社会建设工作,实现基础是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五者共同推进,完成党关于现代化建设、关于实现美好生活的总体目标。因此,只有坚持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一个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美好社会,人民群众才会过上真正的美好生活。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四个全面”为价值实现路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逻辑严密的有机统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战略布局中处引领地位,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其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强调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并要求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另“三个全面”,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实施的三大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动力则充足,社会则充满活力;全面依法治国,国家建设、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才能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国家及社会生活才更加有有序,社会也更加和谐稳定;全面从严治党,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则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内容,全面从严治党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更要体现行动上,是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执政使命的需要。“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是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后三者共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服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勾画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步走”的宏伟蓝图,这个宏伟蓝图实现之时,就将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完成之日。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初心为价值取向,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价值主体、价值实现方略、价值实现途径作了系统论述,形成了完整的价值体系。
注释
[1]学习时报记者组:《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全国党校系统负责人谈学习十九大精神的初步体会》,《学习时报》2017年10月25日。
[2]胡鞍钢:《五位一体》,《光明日报》2012年11月25日。
(作者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弛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0606/10033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