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艰苦奋斗的青春历程才能赢得更甜

2018年06月13日 14:47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一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看家本领。但是,随着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苦”的内涵不再单指肉体之苦,很大程度上包含着内心情感和精神之痛,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看,先苦一般情况就是人生的青春奋斗进程,也就是为了能后甜,后甜也才能笑到最后的满意结局。

先“苦”隐含着苦学、苦干、苦撑、苦忍,隐含着艰苦奋斗的青春历程。纵观当今社会,不少人带着一颗苦闷的心活着,学生时代以一颗愁苦的心被动苦读,死记硬背,习得一些死知识,带着一张苦瓜脸走向社会,看啥都不顺眼,干啥都不开心,只能把本来甜蜜的生活过成苦日子。当下很多高分低能的学子,学一码,做一码,先苦未必后甜,这样的人生只能是悲哀的一个不好局面。医学心理学早有这样的共识,以一颗悲苦的心做事,身心紧张,机体细胞长眠不醒无法被全部激活,缺乏活力和激情,动手能力差,呆头呆脑;心里混乱,毛手毛脚,所做的事毫无质量可言。被动做事,整个过程身累心更累,不可能有完美的结果,当然难以感受到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大凡带着苦闷心做事的人,多是出于生计功利,或光宗耀祖,难免掺杂太多私心杂念,斤斤计较,敷衍应付,偷工减料,所做的事多半是粗制滥造。用一颗苦心做事的人,期许依靠旁门左道一夜暴富,或低三下四、投机钻营求得嗟来之食。即便达到个人目的,也可能只是表面的成功,假甜真苦,难以得到终极甜美和幸福。

内心有太多的烦恼和痛苦,思维杂乱没有条理,人生无目标。痛苦的时候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思想死板,固步自封,抱残守缺,价值渗透性差,不懂得吸收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也不善于学习完善自己。遇事与人较劲、死磕,生活中对立面太多,处处掣肘。因为情感得不到爱的滋养和爱的呵护,智力水平难以提升,永远只能在低层次徘徊。

今天,我们国家经济总量大,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一些人因精神空虚而幸福指数不高,与经济发展水平格格不入,严重地阻碍了社会文明发展进步。荷包鼓起来了笑得不灿烂,公众场合不讲文明,给西方人留下暴发户印象,亟需从文化理念上做出深刻反思。

先甜后甜,带着内在喜悦心情生活,内心相对安静专注,打小对学习充满渴望,读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发现学习,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走向社会后懂得用所学知识服务大众。

以一颗愉悦的心做事,内心清明,遵循事本位而非利本位原则,用一颗纯粹的心做自己认为有趣的、对社会有益的事,是理想兴趣使然,鲜有功利,超然洒脱,不需要太多的物质同样可以获得幸福。做事的过程满足了灵魂的高级需求,哪怕是艰苦劳作也会守望理想,信心满满。

唯一一次带领中国足球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的足球教练米卢蒂诺维奇,以推崇“快乐足球”被誉为神奇教练。快乐是精神的高级和谐,容易唤醒机体细胞潜能,热血喷涌,充满力量和活力,从而产生不竭的精神动力。以一颗甜蜜喜悦的心生活的人,饱含爱心,做每件事都像雕琢艺术品一样,精雕细刻,把事情做到极致,人生就会更有品质,生活必然滋润舒展,幸福指数爆棚。

静则生慧。生命处在安静状态下,能够激活人的元气灵性和超高智力,由此可以通透事物表象,从而激发出人的原创精神,闪现发明创造的灵感,因此得到难以名状的高峰体验。内心甜蜜,做人谦虚低调,懂得感恩,遇到困难总有贵人相助,成功挡也挡不住。因之,苦干也许能够有所小成,但是,带着安静甜蜜专注的心做事才能创造卓越和辉煌。

当然,先甜后甜不排斥艰苦奋斗,更不是海吃海喝、游手好闲,坐享其成。甜蜜是发自内心的愉悦,即便是艰苦劳动,首先是为心中的理想而奋斗,有了追求就有了远方乃至恒久的持续不断的智力激情,随时保持乐观主义态度,化苦为乐,再苦也不觉得苦。纵然古代寓言故事中感天动地的“愚公”,心里必然有无私的爱和常人不具备的乐观,倘若纯苦无乐,唉声叹气,怨天尤人,也不可能有改天换地的韧劲气魄和毅力,更不会创造世代赞叹不已的“移山”奇迹。“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人们用青春奋斗取得丰硕成果,都是在“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努力奋斗得到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自信和有更多的幸福感。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作者系北京市检三分院监察室负责人)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0613/10044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