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纪念专题 纪念七七事变81周年专题 抗战英雄谱

廖海涛

2018年06月26日 16:20

廖海涛(1909—1941),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政治委员。

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大洋坝大岭下村一个贫农家庭。中学毕业后,在家乡任小学教员。1929 年参加闽西暴动,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区苏维埃主席、中共代英县委副书记、上杭游击大队政治委员。1934 年10 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廖海涛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闽西南第二军分区第七支队政治委员, 带领赤卫队员、区乡干部,以双髻山为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国民党反动派对原苏区进行极其残酷的“清剿”,廖海涛的母亲、妻子和刚满周岁的儿子,均惨遭杀害。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闽西南红军游击队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廖海涛任第四团政治处主任,奔赴皖南抗日前线。在战场上,他英勇杀敌,战功卓著。1939 年冬,任团政治委员,与团长卢胜一起率第四团到皖南集结,又由皖南进入苏南,在江宁、句容和溧阳、溧水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1940 年2 月,廖海涛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兼政治部主任。5 月4 日,中共中央《关于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的指示传到江南,廖海涛率部奇袭麒麟门,再攻雨花台、中华门,日伪军的统治中心———南京受到震动。5 月底,他指挥赤山(江宁、句容边)战斗,歼日军中队长以下一百三十余人,缴获两门九二式步兵炮、三挺机关枪和几十支三八式步枪。战后,廖海涛为《火线报》赋词一首:“坚持江南抗敌军,义师所向寇寒心。赤山之战缴敌炮,茅山烽火震南京。”几天后,恼羞成怒的敌人集中三千多日伪军,在几十辆装甲车、二百多名骑兵的配合下,分成多路向新四军茅山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一日下午,廖海涛率部在溧水附近的周家棚子活动时,被一队日军跟上。他当机立断,把部队带进附近的密林中与敌周旋,并把冲进密林中的一百多个骑兵打得人仰马翻,丢下四十多具尸体。日落后,敌人发起总攻。他以夜幕做掩护,从敌火力薄弱处带队顺利突围,而未被发觉。当伪军进入森林时,日军误认为是新四军,双方自相残杀了大半夜。战斗结束后,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粟裕两位首长给二支队来电,传令嘉奖参战的全体指战员。6 月,他又参与指挥西塔山反顽战斗。7 月,苏南新四军主力北渡后,留在苏南的新四军组建新的江南指挥部,廖海涛任副指挥兼政治部主任。同时,廖海涛与邓仲铭、罗忠毅组成苏南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苏南敌后抗日斗争。

1941 年5 月皖南事变后,苏南新四军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六师,廖海涛任第十六旅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并兼苏南抗日根据地军政委员会主任,下辖第四十六团、四十七团及独立二团。1941 年5 月,第十六旅在保阳黄金山地区进行反顽战斗,取得三战三捷的胜利。6 月回师茅山,又连续拔除了日伪军28 个据点,恢复了皖南事变前的抗日根据地。

同年10 月,廖海涛与旅长罗忠毅率旅部及中共苏皖区委机关移驻溧阳县塘马村一带。11 月28 日,日军集中步、骑、炮兵共三千余人,突然袭击塘马村。廖海涛与罗忠毅一起,一面组织旅部和苏皖区党委机关转移,一面亲率第四十八团第二营两个连和旅部特务连对敌阻击,掩护机关人员突围。他们十余次地打退敌人的冲锋,由凌晨一直坚持到中午,毙伤日军三四百名。但因深陷重围,无法突破,罗忠毅、廖海涛先后壮烈牺牲,二百七十余名指战员同时为国捐躯。廖海涛殉国时年仅32 岁。塘马战斗后,新四军军部发出电报,昭彰两位烈士光辉的一生,缅怀他们的英雄伟业。

廖海涛是一位忠诚的共产党员,他曾豪迈地指出:“只有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没有屈膝投降的布尔什维克。”临终前,他还告诫身边的同志:“战场上流血不流泪,你们要拿起武器,同日军拼!一定不要辜负党对我们的期望……”廖海涛牺牲后,根据地人民将其遗体安葬在他最后战斗的地方———塘马村。

2005 年9 月,廖海涛纪念园在福州三山人文纪念园内的将军山上落成。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0626/10065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