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党建

侯衍社: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2018年07月26日 18:09

 

侯衍社_副本

侯衍社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善于总结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运用。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的著名讲演中强调,“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毛泽东同志十分强调总结经验的重要性,他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仗,在每个战役后,总来一次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乘胜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邓小平同志也非常重视总结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他提出:“我们每走一步都要总结经验”、“重要的是走一段就要总结经验”。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他明确指出:“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他提倡做“实事求是派”,就是强调要在实践中不断大胆探索,不断丰富和总结经验。

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也十分重视总结经验。他提出的历史思维,实质就是强调从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的高度,认清社会发展的趋势,坚定正确方向,更好走向未来。

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基本问题,在实践中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符合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弥足珍贵的“中国经验”。

中国经验,就是党和人民在我国改革开放40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和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功做法、规律性认识和客观性要求。这些宝贵经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高度凝练,对于我国今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我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有了大幅跃升,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第一,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经过4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和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成功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二,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和发展。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实现了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改革开放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我国居民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9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从1978年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3361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12363元,增长数字十分喜人。

第三,改革开放推动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经济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率先在农村和局部地区铺开,农村生产力迅速得到解放,农产品日渐丰富。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带来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活力。随着形势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性地明确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第四,改革开放推动中国从封闭半封闭转向全方位开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适应世界潮流,开启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对外开放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国务院决定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进一步开放。1988年海南建省并成立经济特区。1990年形成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流域开放带。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不仅局限于引进来,更拓展到了走出去,实行更多领域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设立都表明,中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中国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乃至引领者,在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提一下十八大以来我国的五场主场外交: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2018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召开。这些都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机活力。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第五,改革开放推动国家逐步从人治走向法治。

坚定走依法治国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巨大的历史进步。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999年全国人大对宪法进行修改,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法治前所未有的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来,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这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新时代。

第六,改革开放使中国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总结我们取得的这些宝贵经验。

 

二、党的十六大报告:“十个坚持”基本经验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即“十个坚持”。一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二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具体体现。三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五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六是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七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八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九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十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以上十条,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

三、党的十七大报告:“十个结合”宝贵经验

关于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十个结合”,标志着对改革开放宝贵经验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十个结合”:一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二是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三是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四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五是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六是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七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八是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九是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十是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经验对我国今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党的十八大报告:“八个基本要求”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提出了“八个基本要求”。“八个基本要求”意味着我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的经验达到了规律性的认识。“八个基本要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是一种规律性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把“八个基本要求”变成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并在行动当中体现出来。

具体来看,“八个基本要求”包括:一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二是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三是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四是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五是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六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七是必须坚持和平发展,这是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八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胜利的关键。“八个基本要求”全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宝贵经验、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

 

五、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内容包括“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基本方略”,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八个明确”的主要内容:

一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两大任务是我们长期的奋斗目标。

二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我国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原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除了对物质生活、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之外,同时对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乃至于对自身的发展、个性的完善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相互协调、相互推进。同时,还要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意味着我国不仅要有硬实力的发展,还要有软实力的支撑。

四是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近些年经常强调的内容。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2018年“两会”召开,随着《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通过,我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五是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在依法治国方面提出了更高目标和更高要求。

六是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七是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国家之间的交往交流合作越来越多,共同的利益也越来越多,在这种形势下,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不同国家之间共商、共建、共享、共赢。

八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我们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经验得出的一个结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

“八个明确”,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发展动力、内部保障、外部条件等内容。

在此基础上,十九大报告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十四条基本方略”,十四条基本方略是“八个明确”的具体运用和贯彻,是把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了,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标志着我们对改革开放基本经验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

“十四条基本方略”:一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四是坚持新发展理念,五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六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七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九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十一是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十二是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十三是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四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十四条基本方略”包括了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根本理念,包括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同时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战略等也作了全面部署,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理论整体。十四条基本方略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新时代的总任务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我们回顾了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取得的重要成就,以及伴随改革开放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之后,我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这些经验是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其中,最根本的经验有两条。一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总结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历史经验教训中走出来的,也是在总结几千年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走出来的。这条道路来之不易。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成功的道路,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二是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发展。中国道路和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两条经验。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此有非常精辟的论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精辟指出,“海南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综合十六大以来所总结的基本经验、宝贵经验、基本要求和基本方略,我认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主要包括十一个方面。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非常繁重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同时不断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我们各项事业成功进行的根本保障。

二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是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今天,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切实把经济建设、生产力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是我们做好一切事业的基础和物质前提。

三是必须坚持改革正确方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在新时代,我们必须要继续坚持改革不动摇,坚持改革正确的方向,同时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四是必须坚持对外开放,正确处理独立自主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关系。对外开放,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在国与国之间联系合作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所作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正确处理好独立自主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在对外开放中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五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的主观能动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改革开放首先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的需要,同时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也被大大地激发起来。现在,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水平,我们需要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在带领群众创造各种财富的同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六是必须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双向互动。改革开放首先是从解放思想开始的,随着思想的解放,理论创新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这些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成果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新时代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双向互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人民的头脑,不断推动实践创新,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境界。

七是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正确处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依法治国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一个新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从人治走向法治,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新时代,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历史进程,更好地保障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八是必须坚持共同富裕道路,正确处理先富和后富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方面,所以我们要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先富和后富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好地处理先富和后富的关系。

九是必须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枪杆子里边出政权”“党指挥枪”,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把国防和军队建设好,以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

十是必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发展的基础上,为人类和平、为世界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这是我们的心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在这方面,我们是坚定不移的。

十一是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正确处理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尊重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处理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随着形势的发展,顶层设计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因此,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我们要继续提倡“摸着石头过河”,尊重实践,对新事物、新问题大胆地进行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不断总结经验,最终达到规律性的认识。

以上十一个方面的宝贵经验,关乎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涉及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当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些宝贵经验。

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这些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二)实现新时代的总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总任务有两个: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完成这两项总任务,具体来说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方面都要取得明显进展和成效,人民生活水平要有明显提高,综合国力要明显增强。第二步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目标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三步。现在来看,这个目标可以提前15年实现。第三步是到2050年,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全党要做到“五个更加自觉”:一是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二是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三是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四是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五是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这是进行伟大斗争的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这个伟大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要把各项事业在新的层次、新的水平上进一步推向前进。

对于“四个伟大”,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非常精辟的阐述。“四个伟大”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凝心聚力,推进伟大事业、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

具体来说,要顺利实现新时代的总任务,就必须把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排除万难,如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展望本世纪中叶,我国作为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我们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同时将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曾经满怀豪情地指出:“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所以,超过美国,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应该。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今天,可以看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党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新的气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期实现。那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我认为,随着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将是人类现代化发展的新文明样态的出现,也将是中国模式的形成,是中国道路的成功,同时,也必将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更成熟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0726/10111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