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认清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
2018年08月24日 13:18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是指导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自觉肩负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锐意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奋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举旗帜,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最鲜明的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世界上既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的新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充分发扬党的理论创新传统,以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坚韧不拔的历史担当精神,把握时代大趋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套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装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好推动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阐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让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聚民心,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新闻舆论历来是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第一线。新闻媒体肩负着引导社会、影响舆论、弘扬正气、凝聚人心的重要职责。现代社会,宣传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能不能做好宣传舆论工作,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牢牢占领宣传思想阵地,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牢牢掌握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闻宣传永恒的主题,也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利益,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有机统一起来,大力讴歌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和英雄业绩,动员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掌握主动权。对重大事件、重大任务的宣传报道,要坚持早作准备、精心策划、及时调控,在重大问题、突发事件、热点焦点上正确引导、主动引导、有效引导;对社会舆情动态,要保持清醒认识,在上情下达、正确有效地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同时,也要全力确保“下情上达”,畅通民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因势利导化解社会矛盾,将多元的社会思潮或思想意识引导到正确健康的舆论轨道上来,形成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合力和主流意识。
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些新要求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就是迫切需要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迫切需要大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迫切需要大力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迫切需要大力提高每个公民的政治觉悟、精神境界、思想修养和道德品质,换言之,就是迫切需要大力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时代新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全党全社会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在思想道德建设上下功夫。理论学习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做好新时代工作的基本遵循。培养时代新人,就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建立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教育引导、道德培育、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为途径,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使广大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强化历史教育,从中华民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厚植崇德尚义的思想道德根基;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中挖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
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发展历史中积累起来的精神成果,是维系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命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核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一重要论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科学界定,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社会各界的共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如果丢掉了传统,就可能沦为其他文化的附庸,在世界上也不可能有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内容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当前,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是继承和弘扬其中丰富、优秀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具有永恒的价值,以致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其次,要处理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引进来与走出去是相反相成的关系,两者应该平衡发展。引进来的目的是为了吸纳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更好发展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目的是为了让世界各国人民认识和了解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感召力。
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文化这一软实力,具有不可忽略的伟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还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面展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推进,我国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开创新的局面,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但从总体上看,国际文化格局依然是西强我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着国际舆论,影响着国际文化流行和消费趋势,左右着网络空间的信息流动和发展方向。特别是随着我国海外利益的延伸,面临的外部矛盾和摩擦日趋增多,牵制我们发展的各种压力和阻力也会增多,我国的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的这一“短板”也就越发突出。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示我们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国家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作者系济南市委党校马列研究所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刘媛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0824/10144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