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独家讲稿

吕品田:手工生产与生态文明建设(下)

2018年08月29日 10:53

 

 

Img200818708

吕品田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

点击观看分段视频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

点击阅读《手工生产与生态文明建设(上)》

点击阅读《手工生产与生态文明建设(中)》 

手工生产方式和生态文明建设到底有什么关联?手工生产方式因为手的文化性和手工具、手工力的本质特征,而使其成为践行生态文明的切实方式。

首先手工生产区别于工业制造,它的本质特征是工具在手工力在身,生产力诸要素统一于劳动者的生命本体和生命活动。生命本体的全然介入,使得工具和动力人格化,手工生产的时空和人的生活时空交融无间。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实践没有间隙的统一,使得人在劳动过程当中始终和自然保持“物我不二”的生态关系。而劳动活动也必然因地制宜地切合一方水土,顺应四时节气,不像大工业制造那样可以肆无忌惮地掠夺资源,而可以摆脱自然的局限,在一个封闭、绝对的劳动空间中展开。因为人在手在,你在哪里劳动就在哪里,所以人的这种手工劳动和特定的空间、节气、时令条件紧密关联。而大工业生产则可以把自然的多样性、多变性全部给排除出去,构造一个抽象的生产环境;机器也可以不用掌握在人的手里,可以脱离人的生命本体,变成一种独立的运动的构造,通过和现代动力、程序、智能的结合,变成一种高度自动化的生产。

 

 手工技术很多,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手工艺都是一种生态的技术。

图片1

这是白裤瑶人防染的粘膏树,他在树干上打洞,把汁液引出来,把液体粘在白布上就是一种防染的处理,再把白布浸到染料里,它就可以不被染上颜色,最后把防染剂去掉就成了一种纹样。粘膏树还有一个特点,越采树长得越大,所以这是一种生态关系,不是说我使用它,这个东西就绝迹了。

傣族有一种叫铁刀木的植物,是傣族人常用的燃料。铁刀木有一个特点,越砍长得越大。这和南方大量采用竹材一样,我们有很多的竹编、竹器,因为竹子也有越采越发达的特性,采伐了以后它会长得更加茂盛,所以这是生态技术。

 

图片2

手工不只是膂力,还是心力,它不是一种蛮力,而是一种和心灵结合的巧力。手的每个动作都体现人的内心世界,人文因素也因此从脑到手、由内而外地介入交流,人的生命信息、生活个性和社会文化经验由此深入制品,使之成为蕴涵丰富的“文化产品”。比如拉坯,工匠和器物的接触,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像留在坯体上的痕迹一样,深深地渗透到物质对象之中。这个物质对象在手工艺人的把握之下,已经改变了其原有的自然属性、物理属性,带有了人文内涵。人的因素因而进入到产品之中。

第二,手工艺不仅呈现人的文化品格,其活态流变特性还是文化差异性的根源,生产者方面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引发手端的变化,造成“千人千品、万人万相”的产出效果。手工生产因此构成关系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人类文化多样性维护的基础。 

 

手工艺具有活态流变性,不仅给手工艺产品带来了千变万化的效果,使得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仅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订立了一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同时还订立了一份《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如果地球上原有的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变得单一,逐渐趋同,缺少多样性,这会是人类的一种损失,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推动文化多样性保护。所谓的文化多样性,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差异性,不同的文化样态有自己的特点,有差别。只有有差别,才构成多样。那么这种差异性的维护又要靠什么?要想维护文化多样性,就必须守住文化的差异性;要想守住文化的差异性,就必须守住手工生产方式,就必须在生产力、生产基础这个层面上守住手工艺。所以,在今天发展手工艺,不仅对手工技艺本身有意义,也不仅对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中的传统技艺这个项目的保护有意义,它还是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形态保护的基础,也是整个人类的文化多样性维护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大工业生产方式的今天,也要强调手工艺的保护和振兴,将来的理想状况是:工业和手工业并举。其实早在二十世纪初,费孝通等一批有识之士,在工业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就在呼吁这个问题。而在今天,这些问题已经越来越严峻了,无论是现实的利益,还是人文的利益;无论是中国的利益,还是整个人类的利益,都需要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

图片3 

手工艺的活态流变性对我们也是一种挑战。一个工匠技艺的高低,就在于能不能战胜这种活态流变性,让每一个动作保持常态。这是要训练的。上图的这个盘子是一种陶瓷工艺——跳刀,这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朝兴先生的作品。所谓跳刀,就是将坯体放在飞转的辘轳上,手执坯刀,以一定的角度和力量与坯体相切,坯刀因受特定阻力的作用,产生急促有力的跳动,使刀头对坯体进行断续而规律的浮雕式刻花。工匠要一口气把这个盘子装饰完,如果停了,就永远衔接不上。手要很好地控制节律,要努力战胜活态流变性,使得每一次的动作都很均衡,用力一致,间隔大体保持相似,这是一种高超的技术,没有几十年的磨炼是做不到的。

图片4

第三,手工生产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切合当前推崇的生态经济发展要求我们现在强调生态经济,要从生态中去要效益,手工生产在这方面有很多优势,比如生产规模小,不需要办工厂,拿把刀子就可以开展生产;不需要投入很多资金,不需要占用很大的流动资金;生产管理成本低,不用管别人,管好自己就可以了;不需要很复杂的工具设备,不要很复杂的生产组织。所以,手工生产适宜广泛开展,不管是在发达地区,还是在落后地区,都适合推广。现在很多落后地区为什么工业发展不起来?因为工业发展需要很多条件,需要资金,需要设备,需要场地,需要复杂的组织,还需要很好的经验,总之有很多的要求。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社会生产力协调发展。手工艺没有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很适于这种协调发展。

 

另外,手工艺的生态性可以避免技术循环,无需环保配套设施或环保科研投入,这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效益。现代科学技术有一个没有办法改变的问题,即当它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会带来新的问题,因此要靠别的科学技术再去解决它所造成的那个问题,然后解决了这个问题的技术又带来一种新的问题,又要靠别的技术去解决,这是技术循环。然而手工艺不存在这种技术循环的问题,它不需要环保投入。不需要环保科技这本身就是一种节约。

第四,手工生产立足乡土,因材施艺,因地制宜,切合地方性知识和文脉传统,可充分发挥地方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所有的手工艺都是立足于乡土的,都是因材施艺、因地制宜的,比如陕西有凤翔泥塑,浙江有青田石雕,福建有寿山石雕,湖南有菊花石雕,新疆有土陶等,总之每个地方都会因地制宜地展开自己的生产。现在很多的地方性知识都是和传统技艺紧密结合的。只有开展手工艺生产,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地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优势。地产原材料,比如竹子,通过竹编,使得当地的资源优势彰显出来,且原有的人文传统也可以通过手工艺带到产品上,形成产品的特色,这也是一种经济效益。

手工产业形态各具特色,是可做文化旅游资源的生活化的人文景观千品万相的手工艺品和其他艺术品一样,具有超出一般商品价值的高文化附加值。一方面,手工艺的生产过程本身很有特点,陶瓷、木雕、染布、织布,各种各样的手工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手工艺开展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我们旅游时,可以去看这些手工艺生产。这种手工艺旅游,甚至工厂的工业生产旅游,现在都在开展。手工艺旅游更加丰富,将来会给我们的旅游提供资源。比如现在大城市有一种“一小时休闲圈”,指开车一个小时能到达的地方,每到周末,人们到周边“一小时休闲圈”去旅游。目前这种休闲文化还比较单调,将来如果能够引入手工艺生产,去体验打铁、磨豆腐、织布、做陶,我想会更有意思。

“千品万相”的手工艺品和其他艺术品一样,具有超出一般商品价值的高文化附加值,也就是手工艺品比一般的工业制造产品具有更多的文化附加值,应该卖得更贵,这种文化附加值就是一种经济效益。

当然,我们不能只看经济效益,手工生产还有社会效益、社会价值。手工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实践,它倚重个体劳动力,包括人的智慧、经验、才情、技能、技巧和工力。在手工劳作中,组织、规划、设计和制作等实践环节皆集于劳作者一身,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手工艺人既是艺术家,又是制作者;既是设计师,也是施工者。总之,脑力和体力、艺术和技术、设计和制作都统一在一个人身上。所以,开展手工艺制作有助于人格的全面发展。

手工生产不依赖集约化组织形式,可以均匀地分布和发展生产力,对于性别、年龄、身体素质或才能禀赋有最大的宽容度,可以接纳广大的劳动力,为之提供就业机会,一些强调技巧性的行当甚至可以终身就业手工生产具有维护和扩展民众生计来源的重大社会意义,可从根本上保障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体现社会公平。手工生产可以很均匀地分布,并且它对你的性别、年龄、身体条件等有很大的宽容度,可以接纳广大的劳动力,为大家提供就业机会。现在一些机器人开始上岗,中国发达地区,一些大企业已经在大规模地使用机器人。机器人好管理,可以一天24小时不吃不喝地工作,而人做不到。但是与此同时,它带来的问题就是,机器人取代了活生生的人。当然,将来我们可以靠社会福利去保障,但是人要讲尊严、讲自我价值实现的。你的自我价值如何实现,你的尊严从何而来?当然要通过劳动,将来我们可以靠手工劳动,手工艺没有退休之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年纪都很大。所以我们说手工生产具有维护和扩展民众生计来源的重大社会意义,可以从根本上保障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体现社会公平。

 

第五,手工艺以生命本体为载体,生产性展开就是人的历史性展开,也是历史本质连续不断的当下呈现在手工生产中过去现在不断交流、融汇,从而构成且的一种活态文化记忆对于大工业生产来说,生产永远是当下,是瞬间、此刻,它的生产力不包含技艺,没有过去,没有历史。而手工生产是以人的生命力为本体的,所以这样一种生产力的生产性过程就是过去和现在的一种对话、一种交流,具有历史性内涵,会带入历史信息。比如河南淮阳泥泥狗(“人祖会”中 泥玩具总称),在学术界人们称之为活化石,说它的纹样带着远古的信息,带着远古的时期人们信仰的信息。老百姓按照这种传统模式在不停地制作。所以这些当下的手工艺玩具里有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这种历史文化信息是手工艺的重要价值。所以我们要珍视传统,不要因为自己不懂就觉得它没有有价值,就轻而易举、毫不珍惜地把它抛弃掉,不要让这些历史文化在我们这里中断。在手工艺生产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传统,把历史的信息传承下来。

 图片5

上图左上角的陶盘是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的蟠龙纹样,左下角是现在依然“活着”的一种剪纸——蛇盘兔。在这两个纹样中,我们可以看到跨越千年的传递。右边上角是新疆阿斯塔纳出土的“拉手娃娃”剪纸,这让我们看到了唐代剪纸的面貌。右下角也是一种拉手娃娃造型格式,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拉手造型格式跨越千年的传承。“拉手娃娃”在民间具有神圣的含义,据说它可以驱邪避害,也表达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理念。人多势众,大家手拉手,妖魔鬼怪都不敢来犯。这样一种造型格式,从古到今,在中国一直延续。

图片6

上图是两个狮子的造型,中国的狮子,我们的艺诀里常“十斤狮子九斤头”的说法,就是说如果要做狮子、老虎这样的东西,九分的分量要放在头上,一分放在身子上。所以头的造型都很夸张,感觉老虎很威猛,这是中国人的审美观念。这样一种历史人文理念,通过活态创造,一直传承到今天,历史和当下不停地在手工艺上进行交融。

手工生产因此贯穿着维护文化连续性的文脉,不断释放和吸纳包括文化精神、文明气质、思想认识、知识经验和生活情趣在内的丰富历史信息,并靠口传身授存续不断。无论作为应以生产性方式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作为参与当代社会实践的活泼生产力,手工艺都是一种活态的文化记忆,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手工艺的历史性,生产中永远带有的历史内涵,使得它涉及到维护文化连续性的文脉。人类社会是不能够脱离这种文化连续性的。文化连续性的丧失,会使我们永远生活在一种寂寞、孤立无援的精神孤独当中,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状态。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在家的感觉?因为家有连续性,所有的东西,你闭着眼睛都知道放在哪里。所以家的感觉就是轻松的感觉。文化的连续性保持着生活的安逸,让你不必有过多的负担,没有顾虑。生活在当下,如果没有文化的印迹给以援手,让你感觉到生活在熟悉的环境当中,你就会感觉生活在一种担忧之中,生活在孤独之中。

另外,凭借人格化的工具和动力,手工艺维护着自我在劳作中展开的统一性,并使相应的身心因素充分地呈现于产品。这让劳作者从中领略到实现自我的成就感。手工生产过程充满变化和挑战,让人手脑并用、身心皆动,充分体验到自主创造的快乐。因为手工生产的工具和动力都是人格化的,所以手工劳动的过程维护着“我”在劳动中展开的统一性,“我”的人格得到了尊重,因为在劳动中一切都听“我”调遣,一切都是“我”的东西,一切都围绕着“我”展开,“我”是“我”劳动的主人,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中,这是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这种自我价值的充分呈现、自我力量的充分对象化,是一种审美心理。这种状态使得我们的手工劳作过程本身是快乐的,同时这种快乐的因素也会充分地呈现在作品上,这让劳作者能够领略到实现自我的成就感。而且手工劳作还有一个特点,因为你永远在跟材料打交道,你是在场的,所以劳动的过程中随时充满着变化,永远都有新的东西需要你去面对、应对,需要你去动脑子解决问题。所以手工制作很刺激、很快乐,不是让你像傻瓜相机一样,摁一下快门就完了,它永远在刺激你,让你手、脑、身、心皆动。

业余的手工艺创作可以创造性地充斥闲暇的虚空,让生活充满意义。大家利用闲暇时间,在一起交流、切磋,刺绣、织布、染布、剪花,做各种手工活,其乐无穷。

另外,手工的痕迹对手艺人来说有着无法磨灭的归属性,是体现艺术原真性的真迹,它使制品在形、色、质方面呈现独一无二性,并构成手工艺品高文化附加值的底蕴,个性化的手工艺品可以激发消费欲求的审美转移,帮助消解畸形的炫耀性消费,从消费源上遏制现代生产对物质资源和产品功能的无度开发。手工艺品和画家、雕塑家的作品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这种独一无二性构成了手工艺品的高文化附加值,将来手工艺品的价值会越来越高,比如在欧洲发达国家,手工艺品和高档制品都是并行而列的,卖得也很贵。这说明人们对手工价值有很高的认同度。而手工艺品之所以能够卖得上这个价钱,就在于它的独一无二性,在于它所具有的文化附加值。

手工艺品是个性化的,每一件作品都不一样。所以手工艺品的发展可以帮助人们从消费源上去遏制炫耀性消费。炫耀性消费是什么呢?比如某样东西,你有一件,我有两件,他有十件;你有一百平米的房子,我有别墅;你有一般的汽车,我有劳斯莱斯。

手工生产力作用于自然、人和社会的上述特性或功效,显示了它的涉及自然、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个角度或领域的生态性意义。所有这些意义都提示着这样一个结论,即:手工生产是能够推动并成就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今天,我们需要珍视手工这种体现人类全面利益诉求的生态生产力,大力振兴手工生产,切实践行生态文明建设。

我的讲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0829/10150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