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经济
徐奇渊:透过案例看“一带一路”融资机制建设
2017年07月13日 17:10
徐奇渊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
案例一:中资金融机构在非洲的布局
推进“一带一路”融资机制建设,首先要让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让中资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进行布局,在金融合作方面提供一些基础设施,这样才能实现资金融通。在这里,我们要关注的是非洲,也就是中资金融机构如何在非洲布局。
近年来,中非经贸关系呈现出一个明显特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这两个领域发展不均衡。在实体经济方面,中国是很多非洲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对非洲国家有很多直接投资,中资企业也在当地开设了大批的工厂。在金融市场方面,中资金融机构及银行在非洲的布点相对薄弱。特别是在中非、西非,我们的银行业布局几乎是空白。这不仅制约了中非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另外,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怎样实现中资金融机构(这里以中资银行为例)在非洲的布局。
从历史意义上说,中非和西非属于法语区,一些国家曾是法国殖民地,在二战以后陆续独立。南部非洲和东非属于英语区,一些国家也曾是英国殖民地,至今都比较依赖英国的金融体系。
非洲的金融体系,从银行来看,分成三类。第一类是非洲本土银行。比如南非标准银行,它是南非乃至非洲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拥有1051家分支机构,遍布非洲18个国家以及欧洲、美洲和亚洲的主要金融中心。中国工商银行是其最大的股东,对其发展有很大影响。第二类是历史上的宗主国银行。比如法国商业银行,它在非洲也设有分支机构和金融交易平台。第三类是战后慢慢进入非洲市场的外资银行,包括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银行。
实际上,这三类银行为中资银行进入非洲市场提供了思路。第一,中资银行如何在中非、西非实现布局。首先来看中非、西非金融体系的发展状况。中非、西非在欧元区建立之前分属两个货币集团中非法郎区和西非法郎区,分别盯住法郎。在欧元区建立之后,它们又改为盯住欧元。从汇率制度看,它们原先是与法郎挂钩,现在是与欧元挂钩。那么,为了挂住法郎或欧元,这些国家会把一部分外汇储备存入法国央行或是交由法国财政部保管,以此保证本国的货币可以随时兑换。由此可见,中非、西非国家对法国金融体系的依赖程度较高,而法国行业银行体系在中非、西非也有很长时间的经营。
中资银行在中非、西非进行布局,有两个思路:一是与法国巴黎金融中心合作。英国脱欧以来,巴黎为取代伦敦成为欧洲新金融中心,与法兰克福等城市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这一过程中,巴黎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就是与中非、西非国家金融体系的密切联系。所以,中资银行要在中非、西非进行布局,就要考虑与巴黎这样一个第三方合作伙伴进行合作。一方面,中国与中非、西非有很密切的经贸往来;另一方面,中资银行可以通过巴黎在这些地区打开局面,实现布局。二是在中非、西非设立分支机构。中非、西非的货币集团与欧元区相类似,都是使用一种货币,境内的金融体系比较相通,这使得在这些国家设立银行分支机构的边际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只要中资银行分别在中非、西非某个国家设立一家分支机构,便可在整个区域开展业务活动,而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也就顺理成章地全部打通。
第二,中资银行如何在南部非洲、东非实现布局。南部非洲、东非属于英语区,而英国作为传统宗主国对该地区的影响力也比较大。中资银行要在这两个区域进行布局,也有两种思路:一是中资银行直接参股。比如,中国工商银行借参股南非标准银行,将其海外布局间接延伸至20个非洲国家。二是与伦敦金融中心合作。目前,英国已启动脱欧程序,而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未来的发展面临很多不确定性。所以,伦敦非常迫切地希望能够稳固自己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给金融市场多一些信心。而此时,与中国合作共同推动“一带一路”融资机制建设,就成为英国非常重要的一个选择。另外,中国也可通过与英国的合作推动实现中资银行在非洲的布局,包括中资银行的直接布局以及与英国金融机构以委托代理的方式进行布局。
综上所述,中资银行除了在非洲直接推进网点布局之外,还有一个南北合围策略,也就是在南面南部非洲、东非与英国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开展合作,在北面中非、西非与法国巴黎金融中心开展合作,并最终形成合围之势。
案例二:“一带一路”如何帮尼泊尔生姜卖个好价钱
尼泊尔,是一个和中国接壤的小国,国土面积只有14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2850万人。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却是世界第三大生姜生产国,其生姜产量占到全球的12%-13%。尽管如此,尼泊尔并没有把生姜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相反,其生姜价格非常低廉。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出口的生姜产品折合成单价为每吨833美元,印度是1173美元,荷兰是1407美元,而尼泊尔只有195美元。这一单价,只有中国的23%,不到荷兰的14%。如此低的价格,导致尼泊尔难以从生姜产业得到实惠。
为什么尼泊尔出口的生姜卖出不好价钱?第一,生姜品种质量不高。在尼泊尔的很多主产区,生姜品种尚未改良,纤维多、质地老。那么,为什么不改良品种?首先,引进、改良品种需要大量资金。其次,好品种对灌溉、种植等技术有较高的要求,而这些高要求的背后是水利、电力、交通等配套基础设施的相应发展,但尼泊尔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限制了生姜产业的发展。所以,它只能生产生存能力较强的生姜品种,而这样的品种其价值必然相对较低。另外,因为缺少自动化的清洗、分拣等设备,尼泊尔的生姜基本没有经过处理就出售,好的坏的也都堆放在一起,使其价格上不去。我们经常会看到,当地农户找个大麻袋,装上几十斤生姜之后,扛到几十里外的市场卖掉。尼泊尔生姜的生产流通周期较长,影响了其品质,这实际上也与基础设施的滞后相关联。
第二,缺乏下游高附加值产业。中国人有句话,叫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确实具有很多高附加值的用途。比如,生姜有抑制肿瘤等药用价值,可用于防晕车、醒酒,还可以用来生产化妆品,甚至还可以做成糖果。但是,尼泊尔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导致下游高附加值产业难以生存发展。
第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我们看一下尼泊尔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首先,来看公路。大家都知道,印度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比较低。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原著小说作者奇坦·巴哈特,在2014年推出了一本新书《Half Girlfriend》,一度也成为印度排名第一的畅销书。在这本书里,男主角坐车的时候感慨到,这里的路真是太糟糕了。开车的司机淡定地说:哥们儿,这里根本就没有路!可见,印度的道路设施状况有多么糟糕。而尼泊尔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比印度还要不堪。根据世界银行在2012年的世界发展指标,印度每百平方公里的公路长度为2226公里,而尼泊尔仅为121公里,不到印度的十分之一!而且仅就这些公路而言,还有一半是没有铺沥青的土路。其次,来看铁路。尼泊尔现有的铁路里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再者,来看电力。尼泊尔的电气化程度,只有印度的60%,而电价却高出115%。由此可见,尼泊尔的基础设施瓶颈制约非常明显。
第四,尼泊尔是一个陆锁国。除上述原因外,尼泊尔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地理上的问题——尼泊尔是一个陆锁国(内陆国家)。它北与中国相接,喜马拉雅山脉是两国天然国界,道路交通条件非常恶劣。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地震。中国在派救援队从西藏出发前往尼泊尔时,发现几条主要道路都不同程度的出现问题。
另外,尼泊尔的东、南、西三面与印度为邻,物流相对畅通,但两国关系十分微妙。尼泊尔的对外贸易严重依赖于印度,其生姜有60%以上都直接出口到那里。有时候,这方面因素就容易被利用。1989年,印度曾对尼泊尔进行贸易封锁,导致尼泊尔的物价上升,汽油等必需品非常紧缺。虽然此后印度与尼泊尔的贸易正常化,但是这种制裁的可能性,仍然使尼泊尔贸易面临着潜在的不确定性。即使在平时,尼泊尔要取道印度做转口贸易也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印度与尼泊尔相邻的3个邦,对尼泊尔的货运费率都规定了最低标准以达成默契。同时,印度官方机构还垄断着尼泊尔商品对外贸易的一些保险业务。而且对尼泊尔贸易商来说,通过印度转出口到第三国,等于要办两次通关手续,第一次是从尼泊尔出口到印度,第二次是从印度出口到其他国家,而印度方面的拖沓、通关手续的繁琐,使尼泊尔的出口周期延长,商品出现滞留,品质也大打折扣。东南亚国家出口一件商品,通常需要半个月,而印度需要一个月,那尼泊尔则需要一个半月。如此长的出口周期,尼泊尔的生姜品质也就可想而知。
综合上述原因,从上游产品质量不高、下游高附加值产业缺乏,到基础设施发展低下,以及陆锁国条件下对印度的出口依赖,这些共同造成了尼泊尔包括生姜在内的所有产业经济结构发展相对滞后。然而,这也说明只要尼泊尔的基础设施建设跟上,它的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空间。这就是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要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机制,既可以使尼泊尔的经济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还能保证融资资金的可循环性。
在这里,我们要考虑两点。第一,基础设施投资与下游高附加值产业投资不可分割,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如果基础设施没有跟上,那么下游的高附加值产业难以落地生根。所以,不可能在缺乏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引入下游的高附加值产业。但是,如果直接投资基础设施,也会面临一些问题。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在尼泊尔这样地形复杂的地方,其建设的成本很高、周期也长,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下游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撑,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也许会有一定收益,但需要十年或者更长时间才能回本。第二,基础设施是一个公共产品,具有网络外部性,其本身可能没有营利,不能赚钱。如果融资主体单独投资基础设施,也就谈不上投资回报。可见,这种投资模式因缺少动力而难以长期持续。
基础设施投资通常需要大量资金,建设周期长,且风险不确定性很大。那要怎么办?可采用规划先行,打捆贷款的方式。实际上,这是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自90年代后期到现在,从众多模式、经验中总结出的比较重要一条。首先,规划先行。就尼泊尔的生姜产业而言,如果把上游的基础设施、生姜产业以及下游的高附加值产业做一个整体规划,那么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下游的高附加值产业就会按照一定生产周期提前布局。这样,在公路、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工之时,生产厂房等也就都建好了。所以,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可以大大缩短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的周期。
其次,打捆贷款。如果把资金贷给一个大的项目篮子,这个篮子里不仅包含营利的下游高附加值产业项目,还包含微利或是赔本的上游基础设施项目,然后按照平均预期收益率支付融资成本。这样的话,营利项目可以在资金成本上补贴非营利的基础设施项目,而非营利的基础设施项目也可以通过公共基础设施及其网络外部性,支持下游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这就是基础设施、下游高附加值产业的一揽子投资规划。
案例三:中国如何在津巴布韦推进可持续的融资机制建设
2015年,津巴布韦副总统姆南加古瓦在北京访问时提出,使用中国货币人民币作为津巴布韦法定货币。实际上,目前在津巴布韦流通的货币,包括人民币在内共有九种。为什么会这样?2009年之前,津巴布韦的恶性通货膨胀非常严重,当时的通胀率不是百分之几,而是以万来计,最高达2200000%,甚至其央行发行了全世界最大面值的津元纸币——100万亿。2009年后,津巴布韦实施了货币改革,其通货膨胀问题得到比较彻底的解决,物价水平趋于稳定,进入个位数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
津巴布韦的货币改革,就是货币政策框架改革,主要措施是放弃本币直接使用外币。因为外币的货币数量供给相当有限,是比较稳定的。那么,为什么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呢?财政入不敷出,津巴布韦政府为填补财政赤字,通过财政赤字货币化,发行大量货币,为财政赤字提供融资。这样的货币政策,无疑使津巴布韦陷入恶性通货膨胀的泥沼。2009年货币政策框架改革以后,津巴布韦放弃了铸币税手段,这意味着财政赤字无法得到货币政策的支持。2009年后,津巴布韦的财政赤字增长得非常快。1995年至2008年,津巴布韦的财政赤字只增长了3亿美元,但在2008年至2013年,却增长了29亿美元。2013年,政府外债余额占GDP的61%。由此可见,津巴布韦金融体系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货币政策被绑住了手脚,使它不能用本币的货币政策扩张来给财政赤字提供融资;另一方面是为填补财政赤字,需要继续借钱。在这一背景下,津巴布韦开始引入外币作为法定货币,这其中就包括人民币。
中国向津巴布韦输出人民币,意味着人民币就是其货币稳定机制的一个要素。中国直接给津巴布韦提供人民币的数量毕竟有限,所以需要一个可持续的融资机制。如果这一融资机制不可持续,长期下来就会出现问题。从津巴布韦的角度看,其金融市场存在两个赤字,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津中两国每年的双边贸易往来一直存在赤字,这意味着如果中国先向津巴布韦输出人民币,而津巴布韦在双边贸易中以人民币来结算支付,那么,这些人民币则会很快以这种贸易赤字的方式回流中国。这样就缺少货币的流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看到一个可持续的货币流通机制在津巴布韦形成一个稳定的金融体系,就需要财政可持续性和经常项目国际收支平衡。这两点非常重要。如果津巴布韦的财政赤字和经常项目赤字没有任何改变,那么任何一种外力都无法推出一个可持续的融资机制。
因此,津巴布韦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国才可以推进融资机制建设。第一,津巴布韦应整肃财政纪律,减少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依赖,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和外债规模。短期来说,这是比较痛苦的,但是可以通过制定中长期计划分步骤来实现。第二,津巴布韦尽快采取改革措施,整治、改善营商环境,吸引FDI投资,通过这一渠道在中短期积累外汇,在中长期形成有效产能。一方面,形成有效产能之后,企业才能给政府提供税收,减少政府财政赤字;另一方面,有了产能,就可以通过出口改善国际收支失衡。第三,津巴布韦需要制订中长期规划,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形成有优势、大规模的出口产业链。
综上所述,无论哪项措施,最终都落在财政赤字和经常项目国际收支失衡上。只有在中长期将这两个问题解决,我们的融资机制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循环发展。
案例四:“一带一路”倡议并非马歇尔计划
首先,我要强调一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完全不同。“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推进全球化、推进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一个举措。而马歇尔计划是在二战后东西方冷战对峙的状态下美国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其所建立的融资机制也却有一些特别之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马歇尔计划的融资机制是如何运作的。
二战以后,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百废待兴。在这一背景下,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马歇尔提出了一个一揽子帮助西欧重建的计划。1948年-1951年,该计划为西欧提供了超过132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数千亿美元)的援助。但是,这些资金援助并不是无条件的,其背后有一系列的机制安排,其中一项就是特别账户。举个例子,美国给法国提供1美元的援助,那法国就要拿出1美元的法币存入一个特别账户。如果法国的一些政策不符合美国的要求,那么特别账户中的资金就会被美国冻结。相反,如果法国按照美国的要求来运作这些资金,那么特别账户中的资金也就能搞活。也就是说,美国可以动用特别账户中的资金支持法国重建。这个特别账户也叫配套账户,配套资金在一比一的杠杆下意味着,美国政府每1美元的援助,都有可供支配的2美元真实资源。所以,美国在马歇尔计划中投入130多亿美元,而实际上它能调动的资源是260多亿美元。当然这些资金全部都用于西欧的重建。
那么,为什么要设立一个特别账户?第一,二战中,西欧国家通过价格管控、商品生产额度分配等一系列政策,加强经济管制。二战后,西欧国家仍延续战时的经济管控手段,其经济政策也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不利于战后经济复苏。第二,美国商品要出口到西欧面临很多门槛,所以美国要通过马歇尔计划一方面帮助西欧重建,另一方面为美国商品打通西欧市场。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对给西欧国家的援助资金提出了一些使用条件,并为了保证这些使用条件的强制力而建设了一个特别账户。也就是说,这个特别账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制力。举个例子。1948年,法国的财政赤字比较大,超出了预算,美国因此冻结了法国特别账户。为什么这样?因为如果法国扩大财政赤字,意味着资金的还本付息就可能存在问题。后来,法国政府修改了预算,减少了赤字规模,美国才对它的特别账户解冻。由此可见,设立特别账户这一安排在支持西欧重建上是非常有效的。
那么,特别账户对中国推进“一带一路”融资机制建设有何启示?首先,我们讲中国的“一带一路”是一项倡议,而不是一个战略,它强调的是国与国之间顶层设计的平等对接,如与印尼海洋强国战略的对接、与蒙古“草原之路”倡议的对接、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计划的对接,等等。所以,中国不是复制、照搬马歇尔计划,更不会按照马歇尔计划的行事方式将“一带一路”强加给伙伴国。但是,我们可以从马歇尔计划的特别账户中得到一定启示——利益绑定。这主要包括两种合作形式:
第一种合作形式,中国与东道国的金融机构、投资企业合作。比如参股,中国企业投资50%,当地企业投资50%,这实际上就是一比一的配套。如果项目除了问题,不仅中国企业,当地企业也会面临很大的损失。所以,与东道国的这种合作,类似于马歇尔计划特别账户的一比一资金配套,就是把两国利益绑在了一起。
第二种合作形式,中国现在积极推进的一种新型合作方式——第三方合作。首先,第三方合作能够消除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和猜疑。中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全世界进行布局时,引起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不满。它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批评和质疑,主要有中国是不是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中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有没有遵循赤道原则;对环境保护的考量是不是标准够高,人权方面有没有问题。如果中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在非洲投资时引入第三方合作,而这个第三方既可以是英美等国家的金融机构,也可以是世界银行等多边开发金融机构,那么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批评和质疑就会自然消解。因为第三方参与了项目投资、建设全过程,了解项目运作方式以及环境评估、人权标准,所以,第三方合作能够消除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批评和质疑。
其次,第三方合作可以引进其他国家的技术优势。中国目前在很多项目上都有一些比较优势,比如我们的高铁技术非常先进,但在农业、航空等领域,我们的技术还存在短板。如果中国跟第三方某个发达国家或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引进对方的技术优势,并与我们在项目建设上的资金等优势互补,这样就能集各家之所长,发挥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
再有,各方利益绑定。刚才讲到,与东道国合作,将两国利益绑在一起,一旦出现问题,中国与东道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都会面临损失。引入第三方合作,就是将各方利益绑在一起,如果出现问题,那么第三方国家或机构也会面临损失。第三方合作与马歇尔计划有点类似,但却有一个本质区别,就是它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建立在平等对接基础上的一个利益绑定。
综上所述,在推进“一带一路”融资机制建设过程中,我们有很多案例可供参考。刚才所讲的四个案例也不能覆盖所有的情况,但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归纳为三点:第一,从融资主体看,可以借势推出我们的融资主体。一些非洲或拉美国家跟传统宗主国的金融体系有密切的依赖关系,在这一条件下,中国可以借势在这些国家进行布局。一个方法是通过委托代理关系进行布局;第二个方法是直接进行并购和布点。第二,从融资项目看,基于全球价值链来考虑一个国家的项目运作,统筹规划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打捆贷款,统合上下游产业和基础设施,分摊营利水平,把不营利的项目变成营利的。这样,就可以建设一个更加具有持续性的融资机制。第三,从融资条件看,如果要实现融资机制的长久性、可持续性和稳定性,那我们对东道国就要有一些配套的安排。比如,在津巴布韦案例中讲到的,一是要整肃财政纪律;二是货币政策也要有纪律;三是通过融资机制建设,在中长期形成有效产能,能够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特定地位。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赵苇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713/10159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