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理论研究

走进崇高 锻铸崇高大国

2018年09月21日 09:24

 

崇高是雄伟高大!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崇高具有震撼人心的威力,更为凝练集中。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精辟论述到崇高。仅在笔者目光所及的范围内,就发现了74次。其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既有治国理政,又有建党强军;既有缅怀先贤,又有砥砺后人;既有统揽天下,又有个人修身;既有放眼未来,又有规范当今。足可见习近平总书记讲崇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更是其核心价值。其实,习近平总书记所有的讲话、报告、文章乃至诗词、文电都渗透着崇高情感,洋溢着崇高精神,彰显着崇高之美,展示了崇高的高尚。程度不同地倡导做崇高之人,立崇高之志,兴崇高之业,建崇高之党,强崇高之军,铸崇高之民族和崇高之大国。矫正了历代对崇高的异化,界定了大国的崇高标准,并制订了锻铸崇高大国的战略方针。作为中国公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理由不理直气壮、勇往直前地走进崇高之路。

1536903041786

矫正了对崇高的历代异化

崇高,顾名思义就是崇敬高尚。古今中外圣贤多有论述。《后汉书·杨震传》中说:“崇高之位,忧重责深也!”古罗马哲学家朗吉努斯说:“崇高就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世英在《哲学导论》中说:“崇高是美的最高阶段”,“崇高是有限对无限的崇敬感,正是它推动着有限者不断超越自身。”尽管如上述诸多论述足以绘出崇高的风姿,但由于中国历史上曾有把崇高异化为“君主”、“圣贤”、“儒学”、“纲常”或权力的象征;后又被异化为“高、大、全”的完美形象;在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的时期,竟被异化为“虚幻”、“虚伪”、“虚无缥缈”,以至出现了“躲避崇高”的呼声;曾一度乃至当今,被不少人误以为崇高只是在特殊人群里的特殊行为,高不可攀、深不可测、遥不可及,甚至被一些人当成难以存在、不复存在、讥讽先进、耻笑他人的调侃。社会上出现一些人“信念动摇、道德滑坡,拜金主义横行、个人主义嚣张、官僚主义严重”等现象,党中央对此格外重视,先后制订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有的主流媒体也开展了“寻找崇高”、“发现崇高”等活动。

早在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大力提倡弘扬崇高精神,号召全省党员干部要学习和树立五种崇高的情感。“一要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情怀感。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二要学习雷锋同志的幸福感。他虽然只活了22年,但他说:‘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幸福。’三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的境界感。他有一句名言:‘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四要学习郑培民同志的责任感。他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五要学习钱学森同志的光荣感。他把群众的口碑当作自己无上的光荣。”这篇文章发表在2003年7月17日的《浙江日报》上,这一号召不啻于惊蛰响雷、雾海亮灯,在江浙大地引起了热烈反响。不说当时对江浙干部、对该省文明建设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单就五种崇高情感的内容一扫历代对崇高的异化,他明确了崇高在我们心中、在我们身边、在各个阶层、在我们的事业中,以及崇高的价值,还有人皆能崇高的启示和激励。联想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后多次讲到的崇高,其中强调“劳动最崇高”“从质朴中发现崇高”等,就更加矫正了历代对崇高的异化,也就更加增强了崇高的自信,同时也更加强调了崇高的价值和弘扬崇高精神的重要性。

这对我们倡导、推广走进崇高理念,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对崇高内涵和外延的概括,正符合习近平总书记讲崇高的主旨和精神。崇高,真纯的情感,伟大的精神,高尚的行为,神圣的使命,无私的奉献,无形的规范,人类共同崇尚的美德,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既体现在惊天动地的伟业上,又渗透到平凡实际的生活里,更凸显在天塌地陷的灾难中;一旦占有主导地位,就会释放出撼人心魄之光华,形成催人奋进乃至排山倒海之威力,锻铸真、善、美之辉煌!

绘制出并锻铸着崇高大国的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我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这个崇高的事业,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这个崇高事业的成功,表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到并向世界宣告的“把我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国家自身的形象标准,无疑是崇高的。那么对外的形象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表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这种对外的姿态和原则,当然是崇高的。怎样展现这种姿态呢?“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这无疑是奉献,奉献就是崇高。自身的崇高、对外的崇高、奉献的崇高,就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整体的崇高。这不就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美德“协和万都”、“天下为公”吗?这不就是马克思主义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吗?这不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所追求的崇高大国形象吗?

怎样实现这一目标、锻铸这一大国形象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就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发出了八项“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号召;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这八项举措基础上,又明确规划为十四项基本方略,这是建设崇高大国的方略,这是新时代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前行的崇高纲领,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实质的集中体现,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追求,建崇高之党,铸崇高大国。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作为国家的元首,该是怎样的作为呢?习近平同志精辟论述崇高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树立起率先垂范的崇高榜样

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家主席。他郑重而深沉地宣誓:“我深知,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在五年之后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他又全票当选连任国家主席,在就职宣誓中,以更加深沉、更加坚定的语气讲到: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一如既往,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竭尽全力,勤勉工作,赤诚奉献,做人民的勤务员,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这次宣誓重新陈述了第一次就职讲话中的基本内容,两次都讲到了崇高,不同的是在“崇高职务”之前增加了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后面增加了“我将一如既往”,在“恪尽职守”后面,把“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三个句子改为“竭尽全力,勤勉工作,赤诚奉献,做人民的勤务员”四个句子。这只是简单的改动和增加吗?不是,绝对不是!这是五年来习近平主席岗位上的实践让他深切地感受到要履行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必须更用力即“竭尽全力”,更用心即“赤诚奉献”,更精准定位“做人民的勤务员”,不单是“服务”而是“勤务”,更强调了主动性、全面性和彻底性。

五年辉煌征程的实践已经证明,习近平主席的宣言更是他的实际行动。在治国理政上,他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他还多次强调“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正因为这样,五年来的五个春节他都是和老百姓一起度过的;五年来,哪里出现重大灾情,他就出现在哪里;五年来,他最惦记、最关心的是处于贫困中的人民群众,他多次探访老、远、边、穷地区的贫困人家,坚定而响亮地提出要“精准扶贫”;五年多来,习近平主席亲自主持制订了多项富民强国的方针政策,在他连任国家主席后的第一次讲话规范自身的同时,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1825个日日夜夜的实践证明,他是这三个“始终”的榜样,他还是学习崇高的榜样。

习近平同志精辟论述崇高中就有深切怀念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陈云、胡耀邦、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孙中山等重要讲话,盛赞他们的崇高精神、崇高理想、崇高品格、崇高品德、崇高风范、崇高威望、崇高声誉。他为周恩来总理总结出六条杰出楷模,当然是崇高楷模。这是在用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来规范、激励自己,同时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崇高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注意内修崇高,外行崇高,倡导崇高,更实践崇高!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率先垂范的崇高榜样!

勇往直前走进崇高

习近平同志于2014年2月17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他称赞:“劳动最崇高”,“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他号召文艺工作者要“彰显崇高之美”,他希望“广大海外学子秉持崇高理想”,希望“广大院士坚守学术操守和道德理念,把学问和人格融合在一起,既赢得崇高学术声望,又展示高尚人格风范”。他还特别强调“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崇高理想信念是人民军队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是全军将士心中熊熊燃烧的火炬”。他肯定“我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的使命艰巨而光荣”;同样他还多次表示:“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由上述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中,不就看出领袖的愿望是在倡导做崇高之人、走崇高之路、兴崇高之业、建崇高之党、强崇高之军,铸造崇高之大国和创造崇高之国际关系吗?怎样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愿望呢?“前进道路上,人民军队必须矢志不渝坚持崇高理想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敢于为崇高理想信念而奋不顾身奋斗。”仅仅是人民军队吗?非也!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乃至所有的炎黄子孙、中华儿女,都必须这样!这样就是走进崇高。

走进崇高是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学习、研究崇高文化,结合社会实际提炼出的一个哲学新理念。已被2010年6月召开的中国首次走进崇高理论研讨会与会的120名专家、学者所认定,也已被本院近十年推广走进崇高理念的实践所证实:是正确的,是行之有效的,是为群众所欢迎、社会所接受的。走进崇高就是通常所说的弘扬崇高精神,而弘扬崇高精神,在理论界,对弘扬崇高精神,有“崇尚崇高”、“走向崇高”、“走近崇高”、“重建崇高”等之说。自然各有各的道理,但我们还是认定“走进崇高”。

其理由:一是前文说到的崇高在我们心中、在我们身边,崇高在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中,怎么还不是走进呢?“崇高就是真、善、美之境界”,谁心里没有真、善、美的愿望和追求呢?追求的过程就是走进过程;“崇高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谁不能为人民服务呢?做到全心全意,也是走进崇高的过程;为国捐躯的英烈是崇高,“感动中国的人”和“最美的人”以及“时代先锋”、“道德模范”也是崇高,前者虽然远去,但精神永活我们心中,而后者不就在我们身边吗?二是有马克思的名言明示:“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马克思在这里实际上指明了人是按照真善美相统一的尺度来追求和创造理想对象和自身的。这个过程,无疑也是崇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进而不是退。三是老祖宗早有断论:“逢善必进”、“进德修业”,施善与增德都可用“进”,弘扬崇高精神怎么不能用“进”呢?四是时代的需要,扫除社会的负面现象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号召,都需要我们拿出挺进的姿态弘扬崇高。故此,我们认定无论是崇尚崇高、追求崇高,还是弘扬崇高精神,均堪称为“走进崇高”。“走进崇高,就是趋步进入真善美之境界,即彰显自身崇高,履行职责崇高,学习他人崇高,弘扬社会崇高,用崇高规范自身,研究崇高之道,鼓荡崇高之风,以实现人格优秀、社会和谐、祖国强盛、人类美好。”大家知道,中国梦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走进崇高的目的是“人格优秀、社会和谐、祖国强盛、人类美好”,这与中国梦的内容高度契合。

彰显自身崇高,即挖掘、践行自己心灵中的崇高。让心灵里对真善美的追求占主导地位并变为实际行动,而且是自觉的行动、持续性的行动。

履行职责崇高,即忠实履行岗位职责,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

学习他人崇高,即学习别人的崇高精神及社会上的崇高行为。

弘扬社会崇高,就是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勇于投入弘扬正能量的工作。

用崇高规范自身。规范,通常是指对个人和组织行为的规定,以形成一定的模式和规律。用崇高规范,行为必定崇高;用卑下规范,行为自然卑下。心中没有崇高之光源,就永远难以彰显崇高之美。

研究崇高之道,即探索、研究具有崇高特性对象的做人之道、成才之道、成功之道,即准确找到其崇高的渊源及途径。这是学习和掌握崇高的有效途径。

鼓荡崇高之风,即采取各种方式宣传崇高人物的精神、行为及其渊源、途径和崇高之威力、魅力,使之成为沁人心脾、净化社会的浩荡之清风。

走进崇高无疑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崇高的思想精神,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建设崇高大国的一项有效举措,同时也是锻造个人崇高形象的极佳途径。而今,建设崇高大国的目标已明确,航道已开通,号角已吹响,万众正奋进!我们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作为炎黄子孙,没有任何理由不勇往直前、矢志不渝走进崇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作者单位: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0921/10186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