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出版“走出去”促民心相通

2018年10月16日 10:2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和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合作,我国出版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有学者表示,中国出版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自信与魅力,反映了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在不断拓展。

出版“走出去”成就斐然

为适应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发展状况的需要,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代表的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初步形成规模。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何明星介绍说,形成规模的主题图书从政治逐步拓展到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全面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面貌。中国出版企业通过在海外投资设立分支机构等多种形式,本土化步伐不断加快,有些已经初见成效。在营销平台建设上,中国图书的海外销售渠道已初步形成了实体书店、网络营销等多种形式互相补充的立体推广平台。

近年来,《关于加快推动中国新闻出版业国际布局的实施意见》《“十三五”时期新闻出版“走出去”专项规划》等中央文件的出台,为“走出去”提供了政策指导。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研究员孙敬鑫表示,当前我国出版“走出去”的政策和项目支持越来越完善。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丝路书香出版工程、中外图书互译计划等10余个国家级工程,为“走出去”提供了全方位支持。“走出去”的形式越来越丰富,渠道不断拓展。海外图书编辑部的做法逐渐被推广,风险相对可控、成本相对较低。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的国际市场渠道不断拓展,对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版权输出数量快速增长,出版“走出去”的效果越来越明显。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据《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17年,我国共输出版权13816项,同比增长24.1%,其中,图书版权输出由2013年的7305种增长到2017年的10670种。目前,我国新闻出版企业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450多家,资本“走出去”初步完成海外布局,本土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如何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跨越?孙敬鑫表示,基于当前外界对中国图书的需求及产品供给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坚持做好本土化战略。实践证明,本土化出版、本土化发行,是“走进去”的重要保证。要在选题上多下功夫,开展深入、细致调研,充分了解不同市场对中国话题的兴趣点,通过高质量的选题策划,实现新话题“常新常做”、老话题“常做常新”。第二,在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上实现突破。中外团队共同策划、共同写作、共同翻译、海外出版,正在成为出版领域的一个新趋势,这也确保了在话语环节尽可能地实现真正的跨文化,达到融通中外。第三,要面向关键受众发力。中国图书的需求对象是比较特定的,比如海外的中国问题研究机构、海外孔子课堂、主要高校和图书馆等。要加强与这些群体的合作,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反馈,这样才能生产更多有口碑的图书。

“走出去”并不是一味地输出,不能只落实到出口数字上。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辑出版系副主任金强表示,出版“走进去”的实质是以出版为传播载体的民心相通,这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五通”中比较艰难的一环。要想更好地实现“走进去”,就要研究市场,研究受众,尊重受众,理解受众。出版“走出去”所面对的受众是丰富多样的,实现出版相通第一步就是要语言相通;还要与出版“走出去”目的地国实现双向人才补充,有效盘活人才资源。政策支持、人才齐备、资金充足、先进技术,都可以促进出版实现更好的“走出去”。

何明星称,中国出版已经迎来一个世界出版时代,中国出版必须在三个方面提升自己。首先要提升跨文化、跨语种的出版能力。这是一个国家、地区出版机构是否具有世界化水准的显著标志。这意味着中国出版机构的图书、期刊、数字产品不仅要能够满足中国本土读者的需要,还要能够被不同国家、民族以及不同文化区的读者接受和喜爱。其次要培养世界化、多元化的出版人才,包括大量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以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编辑、出版和发行人才。最后,还要开拓跨地域、跨国别的市场,面对世界不同国家、地区的读者需要,在出版对象国有针对性地开展出版活动。

数字出版借势发展

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不断融合,数字出版借势发展,成为“走出去”2.0时代的显著标志和高效路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累计用户规模达到18.25亿人(家/个)。2017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7071.93亿元。

孙敬鑫认为,数字出版的迅速发展,逐步改变了国际出版业的面貌和格局,开辟了“走出去”的一片蓝海,成为许多传统出版机构“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媒体融合为出版业开拓新路提供了新的渠道选择,也培养了一大批新媒体平台的潜在受众。

“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从观念融合到技术融合,再到内容融合,是出版强国都在积极实践的领域。但观念差异、技术运用水平差异、内容选择与把关差异,仍然会成为核心问题。”金强谈道,出版“走出去”若要实现升级,必然涉及当事国的价值观和文化灵魂,这就需要提取共通部分作为合作基础。媒介融合作为重要的技术推动力量,必须得到重视,技术如何更好地为合作双方的理念和内容服务,是一个重大问题。媒介融合在观念和内容达到高度一致的情况下,才能释放出巨大活力。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1016/10207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