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加强“四个建设” 切实提高村社干部战斗力

2018年10月22日 08:59

 

1

2018年9月底,承德市双滦区村社“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圆满结束,63个村、26个社区全部为党支部书记、村社主任“一肩挑”。通过此次选举,双滦村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村社新任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干部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得到合理优化,为推动双滦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从走访调查、个别谈话、基层反馈分析,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基层工作经验方法不足。全区新一届村社干部共448名,其中有229名第一次担任村社干部职务,占比51.1%。这些干部对村社工作业务不熟,基层经验有待提高。特别是关于党务工作,很多新任村社干部对“三会一课”、“三重一大”都一知半解,如何依法依规培养新党员,如何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不清楚,对村居自治相关法规制度不能有效运用,甚至于对支部书记和村社主任之间的关系、职责理不清。更重要的是很多新任村社干部缺乏群众工作经验,上任后,全凭热情和闯劲干事,不能吃透上情、摸透下情,处理基层纠纷、处理邻里关系中,方法死板,过分“较真”,不能站在全局高度,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看似秉公办事、不偏不坦,实际上有可能留下隐患和误解,造成群众与基层党委政府之间的隔阂,严重影响基层工作有效开展的长期性、持续性、时效性。

二、新老班子缺乏有效衔接沟通。离任村社干部有的是年龄偏大,有的是身体不好,从村社干部岗位退下来之后,很多人内心还是有一些失落,总觉得面子上不好看,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个别干部还觉得是新任干部将自己排挤下来的,觉得是组织上不信任自己了。基于种种原因,这些离任干部对村社事务持观望态度,不参与、不支持,甚至有的时候还故意为难新任干部,与新任干部“找茬”、对着干。另一方面,新任村社干部对离任干部不重视,不能放下架子主动找他们了解情况、请教问题、学习经验,觉得如果这样做就显得自己没有能力了,就“掉价”了,结果造成很多事务交接不顺,很多工作需要返工从头再来,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精力的浪费。

三、个别新任干部缺乏进取精神。一是在一些村社选举中,有个别新任干部个人对参选兴趣不大,但通过选举当选了。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干部对村社工作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平时工作有一搭无一搭,有时间就干点,没时间就不管,上级党委催得紧就抓一抓,催得不紧就原地不动。这些干部属于典型的被动式干事,因此对基层工作缺乏发自内心的热爱,对群众工作缺乏主动作为。二是有个别新任干部在参选之前信心百倍、热情高涨,内心也对从事群众工作充满了激情,准备为群众办一些好事实事。但是,当他们走马上任之后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基层工作事无巨细,纷繁复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因此感到很失望,在工作中甘当“蘑菇头”,解决纠纷愿做“和事佬”,遇到问题绕着走,碰到困难就掉头。

 

2

做好换届之后村社两委班子干部教育培养工作,为基层党委政府培养一批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为推动基层各项工作健康开展打下坚实基础至关重要。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提升基层组织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换届之后,村社两委班子结构和分工秩序都是重新调整和架构的。面对新人员、新问题,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提升基层组织能力成为班子建设的首要任务。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双滦区村社干部尤其是村干部年龄普遍偏大,平均年龄48.8岁,学历普遍偏低,高中以下学历104名,占比38%。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普遍不足,因此对新一届村社干部要加强党性教育,狠抓理论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培训,用党的创新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二是要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廉明。民主集中制是领导班子团结协调的根本保证,是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必然要求,是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的基本途径。三是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新班子要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发展等党内政治生活,在政治活动中体现党的政治建设,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使党员干部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二、以能力建设为抓手,提升基层组织执行力。一是抓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必须从抓学习入手,逐步培养村社“两委”班子学习意识、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让学习成为村社干部的一种追求,一种责任,更要把它作为一种修养、一种情操、一种境界,促进学习成果的不断深化,使基层工作得到创造性的落实。二是要着力提高新一届村社“两委”班子科学谋划的本领,培养基层干部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和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上,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摆正处理局部问题与解决全局问题的位置,善于将村社经济社会的发展放在省市,乃至全党全国宏观形势的发展大局中来思考、来谋划。三是提升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工作本领。新任村社干部要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倾听群众呼声解决问题,善于结合工作一线、基层一线发现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全面的思考,善于抓住矛盾和问题的症结要害,真心实意服务群众,切切实实解决难题。

三、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制度是机制长效运转的根本保障。首先,新一届村社“两委”班子要坚持把制度建设放在班子建设的突出位置,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有效抓手,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二是要以制度建设为依托,找准载体,扎实推进基层便民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民主科学决策、党风政风监督等工作,真正通过基层党建实现办实事、解民忧、促和谐、助发展。三是要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基层事项办理。通过细化主要环节、办理程序,厘清重大事务和涉及群众利益的具体事项。四是用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使用基层资金,使基层资金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切实管理好并进一步充实集体经济“钱袋子”,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四、以党的作风建设为引领,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基层党组织是为民服务的坚强“堡垒”,是党的声音向基层群众传递的直接发布者,是党员干部作风最直接的体现者。加强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关系村社“两委”班子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关系村社“两委”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基层领导班子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成效。作为新一届村社“两委”班子,首先要加强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作风。新一届班子成员要能够将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作为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开展群众工作,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各项决策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最高标准。其次,要切实发挥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常言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和期待,也验证了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新一届村社干部要时刻注意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时刻在思想上、行动上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党员做到的干部首先做到,真正把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实际工作之中,不辜负人民群众投下的庄严一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案例栏目投稿邮箱为:anli@71.cn,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1022/10213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