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从首届国际进博会举办,看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大发展格局

2018年11月07日 14:20

 

近日,全世界都聚焦上海。在新时代中国的开放地标上海,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示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令人鼓舞和振奋。这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一场展会就是预示着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徐徐拉开,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透过进博会这个大门,人们看到迈向更高层次的“开放中国”,看到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1541398989121

当今世界,开放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推动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我国40年前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今天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无不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时代,无不预示着我国将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造福人类。

(一)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把握时代规律,彰显开放新理念

2017年初夏的北京,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以战略家的气魄与智慧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可以说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与我国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相逢,这不是事情的巧合,而是现实对历史的呼应,发展对时代的回答。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

回顾我国40年对外开放史,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对外开放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特殊政策的产物,而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现实的理论逻辑起点。没有对外的开放实践,就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普遍确立与发展道路;没有对外开放的深入,就无所谓中国道路的探索;没有对外开放的创新理论拓展,也就没有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制度基础与物质力量。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砥砺前行,依靠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同时,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我国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的实践证明,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事实告诉我们,开放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生命活力的源泉,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一大法宝。主动扩大开放,是立足于改革开放40年成就和经验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在深情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深刻总结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开放,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外开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27次提及开放,明确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规划了新时代对外开放的路线图,彰显了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决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开启了新征程。

从近年来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的“一带一路”倡议,到这次首届中国国际进博会就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多家企业参展,就是开放发展理念巨大生命力的生动体现、强大引领力的真实写照。我们坚信,在开放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必将进一步拓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拓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展空间,也将进一步拓展世界经济发展空间。

(二)

“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立足强国目标,铺展开放新画卷。历史必将证明,中国经济发展是大海,经得起大风大浪的搏击,不是小鱼塘,是能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大海。看,中国经济发展这片大海,任凭风起云涌、汹涌澎湃的浪涛,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是战胜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才能闲庭信步。

2018年11月4日,第124届广交会闭幕;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时间的巧合,恰似历史的接续。一甲子光阴,从广交会创办到进博会启航,也见证了对外开放的“接力赛”。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对外开放的破晓之光,照亮中国探索现代化进程的独特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促进了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向科学发展方式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转变。 

 

回溯40年波澜壮阔的艰苦征程,从深圳“001号”引资协议,迈出中国寻求加入全球产业链的第一步,到开发浦东,沿海、沿江、内陆、沿边开发开放;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到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让经济引擎迸发出强大动力,推动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加速追赶、书写辉煌。40年的对外开放,让中国从远离世界政治经济舞台的“观众”“配角”转变为全世界瞩目的“主角”之一。历史雄辩地证明,今天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主要得益于开放。只有打开国门搞建设,在广阔的国际空间舞台谋划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在更大范围内调配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乃至机遇和理念,才能够取得当代中国发展的辉煌成就。

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基础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对外开放面临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蓄势待发,机遇前所未有、稍纵即逝。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表现出高速度发展、结构优化向高质量发展、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任务更加紧迫。应对这些挑战,抢占竞争制高点,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开放是不可或缺的“推动器”。我们只有积极主动开放,才能为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强国之路,注定要风雨兼程,需要的是智慧与眼光,考验的是定力与耐心。习近平总书记态度鲜明:“面对时代命题,中国坚定不移坚持对外开放。”回望来路,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关上门等于挡住了自己的路。展望未来,中国开放的力度将更大,融入世界的程度会更深。这是中国的承诺,更是中国与世界人民的信心。

不久前,北京市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重要举措的行动计划”,117项务实有力的举措,引发人们对首都美好未来的憧憬。实际上,无论是致力于建设更高水平服务型政府、下决心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还是进一步减少或取消准入限制、加大力度引进利用外资,今年以来,多地密集发布区域对外开放新举措,形成了推动新一轮开放的“政策矩阵”。这表明,正如这次首届中国国际进博会的召开一样,矢志于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春潮,在中华大地充分涌动。一个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现代化强国,正意气风发地向世人走来。

(三)

    “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共创美好未来,引领开放新潮流

习近平主席对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高度重视,亲自提出、亲自筹划、亲自推动,向世界彰显了中国坚持扩大开放的决心;而世界各国积极参与,也昭示着中国维护自由贸易、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举措被广泛认可。回顾历史,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立足当今,开放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要求。放眼未来,开放合作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

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人类社会要持续进步,各国就应该坚持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对世界来说,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无疑是“不一般”的利好。特别是当前,世界经济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面对复杂局面,中国主动作为,与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市场发展机遇,支持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显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5年前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远远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合作,而是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就是顺应这个逻辑的一大创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就是顺应这个潮流的一大作为。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事关全世界70多亿人荣辱兴衰、前途命运的重要思想理念,无不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博大胸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天津、福建、重庆、四川自贸试验区纷纷设立,从北到南,从沿海到内陆,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12个自贸试验区组成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雁阵”。2018年10月31日晚,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一期营商环境报告,把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从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一次性提升32位,称赞中国相关领域改革“令人惊叹得快速且有效”。这一切都如首届中国国际进博会一样,无可辩驳地说明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拓展友好合作,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共享呼唤共担,共担才能共享。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为各国提供展示和交流的便利,也让国人更多了解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化。今天,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必将滋养催生更加开放的世界情怀。新时代开放的中国,不仅将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将与世界共享繁荣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世界更加和平安宁,让人类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作者单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分局)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1107/10233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