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先进典型

我身边的人都是好人

2018年11月13日 15:56

王晓旌对被评为“北京榜样”这件事很不好意思,“人家都是对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我这个……没什么可榜样的啊!”说完就笑起来,笑得特别爽朗。

王晓旌的事迹材料对她是这样概括的:王晓旌同志结婚十年来,孝老爱亲、以心换心,同时照顾多病的父母、高龄的公婆和丈夫病逝前妻的年近九十的母亲及继父共六位老人。她真诚相待、以情感人,将非亲生子女视若己出,悉心教育成才并实现其出国留学的愿望……

有思想准备的并没有来

因为没有孩子,王晓旌走进这段婚姻前,唯一觉得需要考验的,是要面对9岁半的儿子。但是走近后发现,“我和‘我儿子’不需要磨合”。

“当这个稚嫩的小家伙怯怯地躲在他爸爸腿后面看着我,叫我阿姨的时候,我的心都要化了。”这是王晓旌形容她第一次见“我儿子”时的感受。结婚前,爱人执意要重新粉刷房屋,晓旌没同意。“我想,重新装修耽误孩子的学习还会有污染,而且把妈妈的痕迹抹掉,他会难过。”

婚后晓旌对儿子说,“我没当过妈妈,没什么经验,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就直说。”儿子内向,她便定了三条家规:回到家要说“我回来了”;出差三天回家后要“抱一抱”;谁生病了,家人要说三句以上关心安慰的话。这个规定刚开始实行的时候,父子俩抱一下都好尴尬,问候一句就像挤牙膏。直到有一天,孩子他爸不舒服躺在床上,儿子端着一杯温水拿来一条毛巾,递给爸爸说:“爸爸,你好点了吗?”“他爸已经攥住我的手开始流泪了”。

三条规定让这个幼年丧母的男孩子阳光开朗起来。晓旌说爷俩都喜欢唱歌,周末有时候他们会一起去卡拉OK。“我五音不全,他俩就捂着耳朵鼓励我大胆唱,说听我唱歌他爸爸算尽忠,儿子算尽孝。”

“她对儿子的情商教育有很大的功劳。”晓旌的丈夫由衷地说自己三生有幸。

和孩子熟悉起来之后,有一次儿子问晓旌,“妈妈你们会不会再要一个孩子?有了小弟弟妹妹以后就不爱我了吧?”“我跟儿子说:我们决定了只要你一个!以后我们两个妈妈只有你一个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学习给我们争气哦!”

为了“我儿子”,王晓旌放弃了自己的生育指标。“有时候我儿子会说,妈是亲妈,爹是后爹。”王晓旌哈哈地笑着。

从小学到中学,王晓旌既不因孩子早年丧母而娇纵溺爱,又对孩子人生每个成长阶段的身心发育关心备至。“有一阵他也痴迷游戏,我就说,我要是你亲妈早就揍你了!儿子指着桌子上一个小坑给我看,说是他生母为了教育他用炒菜勺子敲出来的。”说这话时她又呵呵地乐了。

儿子终于没有辜负她,得到亲朋好友一致赞许。初中高中,他都以优异成绩被市重点学校提前招收录取。高中期间,得知孩子生母的遗愿是希望儿子出国深造;晓旌征求了儿子的意见,“我儿子希望去美国留学”。但是这些年为了给生母治病,家里已经被“掏空了”。

那阶段王晓旌自己突患重病,在治疗前景未卜的情况下,她还是坚定地支持孩子留学,决定卖掉单位分给她的房子。“爱人听了都惊住了,说这是你的婚前财产,这是你的保障啊。我说你和孩子给了我这么好的一个家,你俩就是我最好的保障!”

出国前,晓旌对儿子说,谢谢你,儿子,因为你的善良包容,让我很幸福。“过去看别人家孩子出国妈妈掉眼泪还觉得挺那个,可是我……”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孩子都走到闸机口,忽然停了下来,回过身来走向我,紧紧地抱了抱我。这一抱,我的泪水就像开了闸……”

没思想准备的倒都来了

王晓旌结婚时,父母身体还都不错,很多事儿都不需要她。婚后才发现父辈变成了6个人、再加上经常要给孩子开家长会、辅导作业什么的,事情突然就多起来了。有时候事太多了怕忘了就记在便签上,一件件打钩。

近几年来,她年近八十的父亲三次遭遇脑梗,两次住进ICU抢救,医生认为病情严重,即便出院后也不适合居家护理,王晓旌在自己因肺纤维化两次住院、在十个月内多次小剂量化疗的情况下,仍主动与妹妹两家共同尽心尽力,为老人联系医疗护理和康复机构,同时将老母亲接到自己家居住。在坚持一年多的康复治疗后,父亲已经能够生活自理、辅助行走。医生认为超乎想象。在父亲能够回家护理的情况下,她又出资十几万元,在残联帮助指导下,为父母家改造装修,安置墙体扶手和老人用辅助洗澡设施、坐便设施及煤气报警装置等等。

老父亲不知道,那时候晓旌自己持续发烧二十多天,为查病源抽了40多管血。得知自己患的病比较少见,晓旌说:“当时想万一自己有点什么问题……一定得给父母一个交代,就想到了装修房子。”听到这一句,老父亲潸然泪下。

相对父母,家在南方的公公婆婆身体健康,喜欢摄影和旅游。每逢学校寒暑假期间,她和丈夫睡沙发、打地铺,或者到自己娘家居住,也要腾出卧室邀请老人来京住几个月享天伦之乐。晓旌送公公婆婆的都是新潮玩意儿,单反相机,随身带的电饭煲,各种保养保健食品等,全是老人所爱。公公加入了老年摄影班,学会了P图,不时发来摄影新作。对来京求学的姑姐家的孩子,晓旌也热情款待,假期安排住在家里,全家上下其乐融融。

我身边的人都是好人

“我先生是一个特别好的人。”晓旌说,“他前妻妈妈家兄妹9人,他有时会把公婆、前妻的父母兄妹、在京的姑妈等等都接过来一起吃饭,亲戚关系特别好”。

丈夫前妻病逝,妹妹、妹夫在国外,留下母亲及继父两位年近九十岁的老人。平时,晓旌将米、面、油、水果、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给老人送到家里;逢年过节必去看望。逢老人过生日、老家来亲戚,她必定迎来送往招待;老人生病了陪同诊治,住院了到病榻前探望,每年还准备祭品陪同老人为亲人扫墓。

“我们家里孩子生母的照片,生母和孩子的照片都一起挂着,她从不忌讳。”晓旌的先生说。每当孩子进入一个重要阶段,晓旌都要带儿子去墓地向妈妈汇报。“我一边擦着墓碑一边和她诉说着她走后发生的一切,感谢她把这么好的儿子交给我,让她放心。”

“我儿子特别能和老人相处,能特别耐心地陪伴老人”,王晓旌绘声绘色地描绘儿子从美国回来带姥姥看病的情景,“他搀着姥姥替姥姥背着花布书包。”那时候晓旌父亲还在医院康复治疗,“看完病,又带着姥姥去看姥爷。”

说到一个人照顾6位老人,她把这归功于社会保障。“我奶奶7个孩子,我记得那年代每个孩子出5块钱给老人养老都得咬牙,哪像现在啊!养老、大病,这些事都有国家给保障了,买东西还能快递。我做的只是他们力所不能及的,其实特别省心。”晓旌说。

总之,先生好,儿子好,老人们好,社会好,时代好!在给这个特殊的大家庭带来无尽温暖无尽幸福的女人眼里,整个世界都是暖色。她说:“我身边的人都是好人。”

2

十年来,王晓旌同时照顾多病的父母、高龄的公婆,以及丈夫病逝前妻年近九十的母亲和继父共六位老人。她将继子视若己出,为帮其实现出国留学的愿望,她毅然卖掉了自己名下的房产。王晓旌的丈夫常常感慨,有这么一位好妻子,他三生有幸。“北京榜样”活动组委会给王晓旌的颁奖词是:“心,是朵开不败的花,心,是个拆不散的家。她用心粘合亲情,把祥和做到了家”,王晓旌的行为彰显着道德之美。

孝老爱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表现。可以说,孝老爱亲,是一种责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尊老爱亲,才有社会的和谐安定,才有社会的发展,最终才有生活品质的提高。我们要大力倡导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以此作为文明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使之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1113/10239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