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独家讲稿

许俊: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以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为例(下)

2018年11月15日 14:27

 

许俊

许俊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

点击观看分段视频四

点击观看分段视频五

近现代山水画巨匠

说到近现代山水画,不得不提到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四位山水画大家。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

黄宾虹的风格是把古人的山水画符号完全吸收过来,再经过重新拆解和组合。黄宾虹的山水画将笔墨的干、湿、浓、淡充分糅在一起,相应的也使画中的山林、树木、房屋等景观糅合在了一起,给人一种苍茫浑厚的整体感受。

70

黄宾虹也会用重彩的办法来处理画面,我们看上面这张画,石绿跟水墨结合的非常充分。这幅画描绘的是西湖边的景色,他把树木按照山的走势用皴法表现了出来,使湖水与山融为一体,现出一片苍茫的景象。他不追求形的如实表达,更体现了画家在意象层面的思考。中国画的一大特点是所描绘的事物总在似与不似之间,但在这一点上每一位画家可能都有他自己的侧重,有的偏重于形,有的更偏重于自己的主观表达。所以说,中国山水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青绿山水为例,青绿里有造型严谨的一派,也有把它作为装饰来表达的一派,所谓装饰就是一种跟实际形象差距较大的表现效果。

 

71

现代-张大千

上图是张大千的《华山云海图》。近期国家博物馆里展出了这张画,我也去参观了。这幅图非常地壮观,作者运用了青绿山水的表达方式,并且主观地加入了朱砂来表现远山,使画面里的色彩丰富且对比鲜明。远处的天空是大面积的金颜色,显得整个画面富丽堂皇,这种华贵的观感带有浓浓的庙堂气。

张大千是多能的画家,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他都画得得心应手。在《华山云海图》里,他用自己擅长的青绿山水结合重彩的画法把华山的雄伟绮丽表现得淋漓尽致。后来,张大千到国外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去过巴西、美国等多个国家,出国期间还经常到欧洲的各个国家,包括法国巴黎去办画展,所以他后期的画作吸收了西方抽象的表达方式。

刚才我们说中国画本身也是一种抽象的表达,它往往会通过把握似与不似之间的那个度来呈现画面。吸收了西方绘画思想的张大千将新的抽象形式融入到了山水画的表达中去,就出现了他后来的泼墨式作品。

72

现代-张大千

泼墨的形式把云、山、水完全融在了一起,这种方法同样不追求某一种具体的形象,比如上面这张作品。画中有一艘小船、一个小坡岸,可能还有一座小房子,抽象的水墨重彩把整个画面融成一体,抽象之中还有那么一点点具象的景象。这种处理方法使观画的人产生了很多联想,大片的墨块,不同色彩的混杂,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去猜测作者到底想要描绘怎样的一种景象,这大大地扩充了中国画固有的表现形式。 

 

73

现代-傅抱石

傅抱石也是近代非常有名的画家,他与关山月合作绘制的巨幅山水画得到毛泽东同志命名题字——“江山如此多娇”,这张画现在就挂在人民大会堂里。就个人艺术特色来说,傅抱石好用大的羊毫笔按照主观想象自由挥洒,然后找出山形、云朵、瀑布水流等大形,再慢慢用小笔勾勒。这种在抽象无形的大象中慢慢寻找有形的东西的过程,在无形和有形中作了很好的转换,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山水画所表达的内容非常丰富。

74

现代-傅抱石

上面这张图是傅抱石笔下下雨时的景象。傅抱石曾经到日本留过学,在日本,他接触到了很多西方的绘画,并把水彩画的办法引入到了中国画里。他强调水在宣纸上的溶解和渗透,由此产生了非常奇妙的表现形式和效果。 

75

现代-傅抱石

这张山水画是傅抱石画的八大山人造像。大家仔细观察可以看到画面左下方有一个小草棚,里面有个人在作画,这个人就是“八大山人”,旁边是一棵参天古树。徐悲鸿看到以后对这张画非常推崇,借用杜甫的诗句为他题了“元气淋漓,真宰上诉”八个字。

 

76

现代-李可染

李可染的风格是以写生的形式来表现的。他把山水画的主观程式化画法运用到对自然山川的描绘上,在写生的过程中,他抛弃了主观符号性的表达形式,而是通过观察自然景物来描绘山水。要说完全抛弃倒也不是,他更多的是把符号,把那些抽象的意识,融入到了他的精神里,他的水墨画里。他的山水画中没有“四王”、董其昌等人那样的符号,比如披麻皴、斧劈皴、夹叶等等,但是却切实流淌着中国山水画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并且他还把这种精神在自身作品里表现得非常充分。

建国以后,李可染到全国各地去写生,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他每年会花很多时间,画很多幅作品,最终把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和对笔墨的理解融会贯通。

在具体绘画的时候,对画面的处理还有很多种其他的办法。前面我们说中国画“高远、平远、深远”的“三点”透视法及相应的构图形式与西方焦点式的形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在山水画写生中势必会遇到许多问题。李可染在写生的过程中把两种透视观点和构图形式巧妙地结合到一起,所以我们现在看他的画,好像笔笔找不到古人的符号表达,但每一笔中都中国画所具有的内在精神。

77

现代-李可染

这是他用中国画的笔法画的德国教堂,运用了逆光的办法。其实逆光属于光影,光影是西方绘画最主要的表达形式之一。西方绘画强调色彩和光影,而中国画则更强调画面的一种永恒,一种自然界给我们带来的永远都不会改变的东西,比如山川万物带来的景象。但是实际上这类景象也会因时间、季节等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中国画通过提炼共性来把它们表现出来,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征是恒久不变的。

朝霞与晚霞在中国画里表现得不是很多,李可染在写生中用到的逆光技巧其实表现的是早晚的景象,因为只有在这两个时间点阳光才会斜射大地,出现逆光的现象。他用中国画水墨的形式把观察到的山川、树木等自然景物在不同光线下的情态表达得非常充分。

78

现代-李可染《巫峡百步梯》

这张《巫峡百步梯》是李可染的写生作品中极具代表性及典型性的一幅。本来画山水写生的时候,要遵从透视观点。当一个人坐在底下仰望高山上的一条小路时,实际上是看不到后面的远山的,这说明他很可能登上百步梯之后在远处观察了远山画了速写,然后再反过来坐在百步梯底下画了《巫峡百步梯》这张写生。从画面中我们不但能看到近处高耸的百步梯,还能看到百步梯后面那座山。有句话叫“一山望着一山高”,我们在爬山的时候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眼前有一座山,眼前这座山后面还有一座更高的山,由于透视关系,眼前的山会把后面更高的山完全挡住,如果我们没有爬到一定的高度是看不到后面那座更高的山的。李可染的这张写生作品把真正的实景通过艺术的表现方法处理在了同一个画面中,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找不到画中这样的景色的,他完美地把在两个空间里观察到的景象融在了一张画里面。 

 

79

现代-李可染

这张写生画的是江南雨景,画中的四个角都留有空白,好像正是江南烟雨濛濛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眼前这一点景象,其他景观都笼罩在烟雨里。这种处理方式很主观,像舞台上的追光一样,照着一个景物,把其余地方都虚化了。李可染用留白的办法,很好地表现了江南的雨景。

80

现代-李可染

这一幅是桂林山水的一景,我也曾经去过这个地方写生。画面左面是一座山,右侧有一窄条区域画了很多船,船下的水面是漓江。其实在水流的右边还有一座山,因为夹在两山之间,江面就显得很窄。大家看他选取的角度,直接把右边的那座山去掉了,只留下漓水和帆船,这样使得江面和整幅山水画显得更加生动。

 

中国山水画艺术中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内涵

刚才我简要地把中国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做了一个梳理,虽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欣赏到中国画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多种样式变化。

山水画的形成有这么几个因素:第一是审美取向,中国画是包罗万象的,它反映了中国人通过观察自然景物得来的一种独特的审美方法。第二是文化传统,中国画不只是一项简单的绘画艺术,它蕴含着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了哲学、历史、文学,还有书法、篆刻等各种学科和内容。第三是民族性格,中华民族含蓄内敛的性格在我们的山水画里得到了充分地表达。从构图形式到用笔、用墨的方式,中国画每勾一条线都有起始、藏峰和收笔,其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性情和性格。第四是地理气候,由于地理气候的不同,南北方形成了不同的画派。比如北方适合青绿山水的表达;南方阴雨蒙蒙,纸和墨都不愿意干,因此要根据气候采用不同的画法。第五是工具材料,即我们特有的纸墨笔砚。

中国画的笔墨结构由内在结构和外在结构两个方面组成。内在结构里包括了主观与客观。主观是什么?是传统与生活。客观是什么?是意念与情感。自然界的山川河流都能给你带来一种能动的反映,当你看到高山,会觉得高耸;看到湖泊,可能会感到宽阔和浩渺。见到不同的景象,心情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外在的结构是什么呢?就是画面本身的一些表达形式,比如笔墨与造型、墨法与用色、章法与透视等,这都在我们前面讲山水画发展历程时都有所提及。

中国画讲究墨法和用色,在用墨用色上也产生了很多特殊的技法和词汇。比如墨法中的积墨、破墨、泼墨、宿墨、焦墨等,都是中国画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后从众多技法中归纳出来的。再比我们经常提到的青绿山水的重彩画法,在染色方面,包括了罩染、分染、烘染、填染、衬染等。今天我们的重点不是讲技法,我就不一个个地去解释了,列举这些主要是说明中国画的技法表现形式非常地丰富。那么除了技法以外,中国山水画在墨法和颜色的表现上对笔墨有更高的追求,提出了浓而不板滞,湿而不漫漶,淡而不轻薄,枯而不浮躁的要求。我们说重彩唯求古厚,淡色唯求清逸,这种对笔墨浓淡、干湿、厚重等多层面的要求,正是为了达到一种完美的表现形式,使画面内容更加丰富,富有层次。这些表现形式是中国画所独有的,它区别于西方的油画、水彩、板画或是任何一个画种,是使中国画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鲜明旗帜,它们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取向,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在中国画的绘画符号形式及图式表达中,我们把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都融了进去,所以它所包含的体量是非常巨大的,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章法和透视我们在前面的章节有所涉及,这里再补充说明一下。比如散点透视,讲究动中取静、以貌取神,就是当我们看到自然景物的时候,不能只注重形的表达,更要注重神与气的体现。

好的山水画作品应该具有什么特质呢?举凡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名家大师的优秀作品都有三个最主要的特点:第一是造型的独特性,第二是技法的高妙性,第三是语言的原创性。这个原创性,前面我们提的可能不多,但是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时期绘画的变化和发展,其实都得益于那个时期的画家的创造力。艺术强调原创性,每一位有代表性的画家都有自己的独创性,正因如此他才能在那个时期成为有代表性的人物,才能使绘画不断地向前发展。 

我们说中国的山水画蕴含了人文精神,它主要体现在哪儿呢?应该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们画山水画的时候,不把人放在主要的位置,也不是主要描绘人,而是把人放在自然山川中作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

历史上的儒家、道家和佛家在讲到对山水的看法时,都各有其主张。儒家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家说“清静无为,纯任自然”。佛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继续往下说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里面有一种转换,体现了对山水的理解层次在逐渐升高。山水精神体现了什么?体现了清静、融合、观道、畅神、修身、怡性,体现了天地为师的心性,堂堂博大的气象。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12米的巨幅长卷,但跟真正的自然山川相比,它是非常渺小的。中国山水画在咫尺之间描绘出了万丈山川和千里江河,并表现出了堂堂博大的气象,它已然成为了中国人的心灵载体和情感归宿,这种归宿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与自然的融合“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说,山水画整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它用图式的形式把中国传统文化充分地显现了出来。唐代诗人孟浩然有一句诗说的是“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意思是儒家和道家虽然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派,道家主张出世,儒家主张入世,但是当谈到自然山川的时候,观点却是极其相似的。借助这句诗我想说明,这种“天人合一”的观点是儒释道所共同认可的,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是达成了共识的。

 

中国的山水画整合了中国的人文精神,今天我们再看到中国传统的优秀山水画作品时,仍能从中体会到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魅力。对一位画家来说,中国画是生命方式的体现。每一个画家在观察自然和山川万物的时候,都会掺杂自己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甚至将自己的整个生命融入其中。

中国画是由中华民族这个群体产生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它也因此具有使个人集成群体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诞生了这么多位优秀的画家,这么多幅优秀的作品。我们的中国画区别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表达方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和中华民族整个群体对美的表达,所以对群体而言,它是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对个体而言,它则是一种把握生命的方式。

最后是我自己画的几张青绿山水,春夏秋冬,希望能体现出我个人对四季的理解和表达,另外还有两张在国外写生的作品。我现在多是以青绿山水的方式来绘画,因为明清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文人画不断地发展,青绿山水基本上已经衰落了。

81

畅园之梦-春 许俊

82

畅园之梦-夏 许俊

83

畅园之梦-秋 许俊

84

畅园之梦-冬 许俊 

85

《希腊雅典写生》许俊

86

《意大利巴里写生》许俊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1115/10242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