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时政聚焦

首届进口博览会书写中国改革开放新篇章

2018年11月22日 21:35

 

1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在世界各方嘉宾的大力支持下,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成功举办。据悉这是迄今为止国际社会中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习近平总书记于当日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旨演讲。此次进口博览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共有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 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举办这种类型的进口博览会,是中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并主动向世界各国开放中国市场的重要举措,同时也表明了中国始终坚持推动以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为主要标志的新一轮全球化的进程。从国际社会各方面的热烈反响上来看,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主旨演讲不仅深刻地回答了“世界经济怎么了”的认识困惑,同时也明确地给出了“经济治理怎么办”的好药方,极大地彰显了当代中国坚持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各国发展的责任与担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继续通过走和平发展道路来实现自身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也将通过承担自身力所能及的责任与义务来更好地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2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逐步形成了一个拥有13.8亿多人的庞大市场,这一市场在世界进出口贸易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说明,中国愿意向世界各国真诚地开放国内市场,并以这种扩大开放来促进深化改革和推动经济发展。因此,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把本届举办好,把各方服务好,而且还要坚持年年办下去,办出更高的水平和成效,每一年都要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也有所抬头,一些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做法十分不得人心。十字路口上的全球化将何去何从?这成为萦绕许多国家心头的疑问。此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顺利举办,为很多国家的企业带来发展上的巨大商机,成为各国企业来华采购、投资、建厂和进行生产、加工与出口等合作事宜的新平台。当下,由中国政府持续推动、相关国家积极参与的“一带一路”倡议正从理论与实践两大层面尝试架构一种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全球化新格局,并有望在共商、共建、共享的过程中努力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的良好局面,从而引领和开启新型全球化,进一步有效破除当前全球经济的治理困局。

由此,中国主动扩大进口、扩大开放,主动与世界各国分享国内市场,并不是投其所好和一时兴起的权宜之计,而是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赢发展和共享发展的长久之策。

改革开放40年进行到今天,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有信心、也有条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此次进口博览会表明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本就是当代中国为世界各国及其企业提供的一次重大机遇。四十年来,中国道路的成功之处表现之一就在于政府合理引导投资、建设与生产。这反映到经济治理上,就是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内需和优化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这体现在发展实践上,就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聚焦到发展理念上,就是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虽然是由中国举办的,但更是由世界参与的,不仅将有助于中国推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而且还将惠及境内外的采购商和参展企业。

为此,中国一要通过经济建设改善民生,持续增加国民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消费预期,刺激中端和高端消费新的增长点的形成,从而进一步激发进口潜力;二要持续改善投资环境,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在若干领域适当地放宽外资股比限制,从而进一步引起国外和境外投资者的青睐与关注;三要积极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通过相关实践和探索,充分发挥自贸区作为试验田的功能与作用,及时把自贸区的局部经验进行总结,把相关的制度和科技创新成果进行转化,从而把一些好的和值得借鉴的东西向全国推广;四要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积极倡导合作共赢,在贸易往来中旗帜鲜明地反对保护主义,并以对话、协商的方式消除意见分歧和解决贸易争端,从而才能顺利地推行具有可持续性和发展性贡献的贸易政策;五要秉持共商、共建和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与沿线诸国和相关国家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加强和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并以一种建设性的力量积极引领和打造新型全球化,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案例栏目投稿邮箱为:anli@71.cn,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1122/10251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