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党建
张新:从《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基本观点看马克思思想的时代价值
2018年11月23日 13:39
张新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思想博大精深,十分丰富,但最重要的是马克思所重点阐述的四个方面,即:科学的“资本主义观”、科学的“共产主义观”、科学的“共产党观”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这四个方面既是《共产党宣言》中的思想精华,也最能体现马克思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科学的“资本主义观”
这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以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这一时代课题的直接回应和解答,也是马克思思想中最具有价值和难以超越的部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观是其他三个基本观点的基础。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资本主义观是以他的两大科学发现为基础的。在当时,唯物史观的科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也初步形成,这就为马克思解答资本主义历史命运这一时代课题奠定了基础。
首先,《共产党宣言》从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辩证历史地分析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过程。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是从封建社会内部形成的,资产阶级是从中世纪的市民中产生出来的。随着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狄亚斯绕过非洲的航行,世界新市场被发现,从而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要求,于是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过渡到工场手工业。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工场手工业又让位于现代大工业。由此可见,资本主义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一系列变革的产物。
随着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封建社会的被统治阶级变成了同封建贵族相对抗的政治力量。在现代大工业建立之后,资产阶级最终在现代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立的统治地位,把国家变成管理整个资产阶级共同事务的委员会。这说明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专政,资产阶级的议会制是最适合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其次,《共产党宣言》从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出发,辩证地分析了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使得人和人之间都成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家庭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其次,资产阶级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全球性的,把一切野蛮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
最后,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终于使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而且已经被炸毁了。
在政治上,和资本主义经济的集中相对应,分散的封建割据的地区集中成了统一的资产阶级国家。总之,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制度,发展了生产力。它从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从国内到国外,“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的这些革命作用,是一种历史性的作用,是相对以往的旧制度而言的,有极大的局限性。它不过是用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代替了封建主义的私有制,用资产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封建贵族的统治,用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代替了封建主义的剥削方式,用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和一切为了金钱的意识形态代替了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不但这样,资产阶级的革命作用必将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渐消失,其革命方面将逐步转变为反动方面。
再次,《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运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现在又进行着和封建社会末期相类似的运动。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到了一定阶段,资本主义社会这个巫师就再也不能支配由他自已用符咒呼唤出来的魔鬼了,无法再支配自已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了。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创造的财富了。这个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经济上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全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突出体现就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像社会瘟疫一样,造成极其严重的社会灾难,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工人失业,工厂倒闭。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总是千方百计企图克服危机,但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经济危机表明,资产阶级用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即生产力,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了,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其根源就在于,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无产阶级。因此,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虽然在《共产党宣言》中科学地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样一个重要结论,但他并不是盲目的乐观主义者,他在一定程度上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灭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决不会”论断。这两个著名的论断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和长期性、复杂性,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对待资本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思想的当代价值也集中体现在这两个科学结论中,是我们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年来,虽然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但总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但其固有矛盾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1997年和2008年的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明了马克思揭示的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深刻性,证明了资本主义的危机不可避免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
二、《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科学的“共产主义观”
首先,马克思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道路。《共产党宣言》总结了人类全部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经验,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政治统治是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道路。《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告:“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无产阶级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之后,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要条件。马克思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在建立了政治统治之后,必须运用自己手中的政权一步一步地剥夺资产阶级,把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逐步过渡到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
其次,消灭私有制和私有观念是共产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实行两个“最彻底的决裂”,就是要彻底消灭私有制,彻底消灭私有观念,这是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精神的深刻体现,是共产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
再次,共产主义的特征是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因为,“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完备的表现”。不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无产阶级就不可能真正获得解放,更谈不上解放全人类。所以,《共产党宣言》以最鲜明的语言向世人宣告:“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最后,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某些基本特征。《共产党宣言》通过和资产阶级的论战以及正面的论述,提出了共产主义运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描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轮廓。
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第一,《共产党宣言》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把资本变为属于“全体社会成员的财产”,“全部生产集中联合起来的个人手里”,实行整个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共产主义公有制。所以,共产主义社会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公有制。
第二,《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的生产远远高于资本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在公有制条件下社会将在已有的物质基础上努力发展生产。生产将高度发展,产品将极大丰富,而生产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所以,共产主义第二个本质特征就是,生产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
第三,《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要消灭买卖,消灭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本身”。这就是说共产主义社会里没有商品、没有货币,资产阶级私有制被消灭了,资产阶级和其他一切阶级都被消灭了。这就告诉我们,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商品、没有货币的社会。
第四,《共产党宣言》指出,由于工农业的结合,农村生活的改善,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也消失了。由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也逐步消失了。同时,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现象也完全消失了。所以,共产主义社会第四个特征就是消灭了“三大差别”,消除了男女的不平等。
第五,《共产党宣言》在说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时,还指出由于社会经济基础的改变,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旧的意识形态将得到根本改变,人们将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所以,共产主义社会第五个显著特征就是,人们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
第六,《共产党宣言》指出,在民族问题上,“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共产主义实现后,民族将逐渐融合。随着阶级对立消灭,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也会随之消失。
第七,《共产党宣言》还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公众的权力就失去了政治性质,无产阶级将“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也就是说,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最后将自行消亡,代替它的将是简单的社会自治的管理机关。这是共产主义社会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国家最终走向消亡。
总之,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总特征。所以,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了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宣言》揭示的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这就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科学的“共产主义观”的重大现实意义。
三、《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科学的“共产党观”
《共产党宣言》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纲领和策略原则。
首先,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自觉代表者。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是马克思对共产党根本性质的一个科学揭示。《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其次,共产党是各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共产党人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
再次,共产党人坚持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代表整个运动的方向,即坚定不移地为解决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最后,阐述了共产党的纲领和策略。《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这也是最低纲领。最高纲领即最终目的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人的策略原则是,既要为工人阶级眼前的利益而斗争,又要着眼于运动的未来;既要支持一切进步运动,包括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运动,又要在革命联合中坚持独立自主,不能丧失原则。
《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科学的“共产党观”,对今天我们深刻反思苏联共产党败亡的经验教训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共产党宣言》告诉我们,共产党的阶级性、先进性、无私性是最根本的性质。如果共产党改变了这些根本性质,那就不再成其为共产党了。《共产党宣言》告诉我们,共产党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变成为少数人谋私利的政党,共产党也就改变了根本性质,也就不再成其为共产党了。《共产党宣言》告诉我们,共产党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必须坚定地坚持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如果放弃或背弃这个最高理想,共产党也就必将改变性质,不再成其为共产党了。
如果苏共不背弃《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共产党的这些基本性质和原则,怎么可能垮台呢?这个历史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特别是结合《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科学的共产党观,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共产党宣言》阐述的共产党观,对中国共产党人也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值得我们高度警惕,防止重蹈苏联共产党的覆辙。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共产党宣言》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党要领导人民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不能动摇、要求不能降低、力度不能减弱。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重大部署,在整体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的同时,重点解决党内出现的新问题,确保我们党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讲话深刻揭示了,《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观即科学的“共产党观”的当代意义和当代价值。
四、《共产党宣言》所体现出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共产党宣言》虽然没有直接阐述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观”,但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共产党宣言》集中体现出了马克思所要创立的这个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属性或者本质规定性。
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人们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这也很正常。因为经过170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看法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如果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样一个根本问题缺乏科学理解,在实践中就必然会带来十分严重的消极后果,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要正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宣言》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理想,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纲领,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 这实际上就深刻地揭示出了《共产党宣言》所集中体现出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即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它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和世界观方法论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规定性之一。我们判断一种社会思潮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就要看它坚持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不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特别要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极端重要性。恩格斯说过,正是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所以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第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具体的奋斗目标有所不同,但是它始终不渝地强调和坚持共产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所以,是否坚持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是衡量真假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准或标志。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或科学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也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词。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或者科学共产主义。我们衡量一种思潮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就看它是不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有人说,民主社会主义才是正统马克思主义。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民主社会主义最基本的错误就是放弃共产主义,否定共产主义,怎么能说它是正统马克思主义呢?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正统马克思主义,因为习近平总书记讲得很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形式。
第三,贯彻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的原则政治立场,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性以及政治立场最突出的表现。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政治立场。我们衡量一种思潮是不是马克思主义,那就看它的政治立场。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第四,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真理,但它不是教条,它不是僵化的,它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没有过时最根本的原因之所在。
从这四个本质规定性,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些本质规定性。
首先,《共产党宣言》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科学回答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即资本主义历史命运这个时代课题。通过《共产党宣言》,我们看得很清楚,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它的革命作用、历史局限性以及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分析资本主义。
第二,《共产党宣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即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为无产阶级求解放。《共产党宣言》特别明确地体现了这一点。马克思就是无产阶级的代言人。《共产党宣言》始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为劳动人民谋幸福求解放这样一个根本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场也集中体现在马克思阐述的科学的“共产党观”中。他强调,共产党必须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个立场。
第三,《共产党宣言》集中体现出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奋斗的最高理想和最高价值目标。这不仅体现在《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科学的“共产主义观”中,也体现在共产党奋斗纲领中。《共产党宣言》最主要的科学结论就是“两个必然”,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和无产阶级历史地位的揭示,说明了由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运动,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但是,这种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不会自然而然发生的,它必须经过无产革命的路径去实现,那就是资本主义在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就是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要想改变自己的历史命运、改变自己的历史地位,就必须经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所以,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地位作了非常深刻的科学分析,指出无产阶级的使命就是推翻资产阶级,就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就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所以,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路径。这一点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本质区别。空想社会主义就是因为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依靠力量,也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根本路径,从而成了不可能变成现实的空想。而马克思通过对无产阶级的地位、命运、使命的分析,指出无产阶级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力量,无产阶级革命是根本路径。
另外,我要特别强调的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共产党人必须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们党内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出现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丧失了理想信念。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我们今天回顾《共产党宣言》,特别是其中阐述的科学的共产主义观,我觉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规定性和最本质的要求。
最后一点,《共产党宣言》集中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集中体现在《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在马克思后来的各个著作中得到了深化和发展,也集中体现在《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中。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要特别多说几句。为什么?因为这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关键一点。现在,之所以有些人得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马克思主义不再具有当代价值的结论,最重要的是因为他们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门科学,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在于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当代仍然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保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因为它是一门科学,所以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在于它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根据各个国家不同的实际,在不同的时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最重要的体现为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从它的内在理论逻辑来看,它要求各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者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发展的科学,而不是僵化的教条。从我们党的历史上来看,每当我们党犯教条主义错误的时候,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条条框框生搬硬套的时候,我们党的事业必将遭受严重挫折甚至严重失败。但是,一旦我们纠正了这种错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科学,把中国的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合起来,我们党的事业就得到不断发展。毛泽东同志认为,必须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当成科学,而不是僵化的教条,这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科学态度。
《共产党宣言》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与习近平总书记所阐述的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也深刻地说明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学习《共产党宣言》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学习马克思,学习《共产党宣言》,绝不是要把马克思的思想、把《共产党宣言》的思想照搬到现在来,硬套到现实中,而是要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我们去理解当代世界,理解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绝不是把它当成教条死搬硬套。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关于《共产党宣言》的当代意义讲了这样两段话。
他强调,学习运用《共产党宣言》,“我们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负共产党人的光荣称号。”
这段话把《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我们当前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结合起来,把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结合起来。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个崇高理想,在这点上绝不能有任何或者丝毫的动摇。但是,任何事情都必须从眼前做起,我们必须从实现最低纲领做起,要把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有机的辩证的统一起来。我们必须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不顾我们当前的现实,片面地强调最高理想,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极力去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这样就会陷入空想。历史和现实中间这样的教训是很多的,我们必须认真吸取。另外一种是只强调眼前,否定最高纲领,甚至认为最高纲领是空想。这种错误倾向也是必须防止、必须反对的。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非常清楚,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坚持“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理论上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这些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纲领、最低纲领以及科学理论的具体实践。我们应该坚信,我们从事的伟大事业就是马克思所开创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因为它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自信。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会一帆风顺,必须要面对各种风险、面对各种挑战,但是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自信,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当前的实现形式,我们的事业是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取得的成果,我们必须要有自信,而且也有充分的理由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学习运用《共产党宣言》,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要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高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生活品位,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进。
这段话非常明确地揭示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共产党宣言》。因为《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共产党人的使命。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又具体揭示了,十九大召开之后,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以及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所肩负的使命和任务。所以,我们要从具体的当前所从事的事情做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的情况下,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这两段话集中而深刻地揭示出了《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共产党宣言》所体现的马克思思想所具有的当代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始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作为共产党人不要忘记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自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去奋斗,为人类彻底解放去奋斗。我想这就是我们今天重温《共产党宣言》最重要的现实意义,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凌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1123/10271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