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综合

从“五力”看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

2018年04月10日 14:11

 

张士运 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

张士运 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

我们梳理了国内外一些学者对科学中心、技术中心或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些研究文献资料,并对世界上一些著名园区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我们认为现在科技创新中心体现出五大核心功能:集聚力、原创力、驱动力、辐射力、主导力。我国科技创新中心现在建到什么程度了?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评价它,我们课题组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科技创新中心五个核心功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就是集聚力、原创力、驱动力、辐射力、主导力五个方面。二级指标有16项。在聚集功能上,我们用了人才集聚、机构集聚、资本集聚、集聚环境这4个二级指标;在原创功能上,用了原创投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这3个二级指标;在驱动功能上,用了成果转化、产业优化、社会发展这3个二级指标;在辐射功能上,用了知识溢出、技术流动、产业辐射这3个二级指标;在主导功能上,用了技术主导、产业主导、创新地位这3个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有36项,都是36个具体可操作的统计指标。

北京这几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如何,我们用了一些方法去测算,给大家汇报一下结果。

1.综合指数

2011—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指数变化情况

从综合指数上看,通过测算,2011-2016年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突飞猛进。如果指数以2011年为100的话,到2016年的时候就达到160.2,增长了60.2,增长速度很快。特别是,2015年和2016年这两年增幅最大,2015年增长了14.8,2016年增长了13.1,比前几年要高,形势非常喜人。2014年2月26日,习总书记来北京视察,进一步明确了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从那时候开始北京市政府就加快推进全国创新中心建设,成效非常显著。

2.一级指数

2011—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一级指数变化情况

从五个一级指数来看。首先,主导力指数增加最快。2016年主导力指数达到178.8,较2011年提升78.8。北京在技术、产业链、知识产权等方面对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其次是原创力,2016年原创力指数达到173.2,较2011年上升了73.2,形势非常喜人。辐射力,2016年为172.9,较2011年上升了72.9。集聚力指数排在第四,有增长但涨幅较慢。最末位是驱动力指数,增长的最慢,2016年比2011年增长了29.4。也就是说,在集聚和驱动方面的增长稍微缓慢一点。

3.二级指数

(1)集聚力

2011-2016年集聚力二级指数变化情况

在集聚力方面,我们用了4个二级指标。在这4个二级指标中,发展最快的是创新环境指数,这与政府的工作息息相关,北京市做了大量的环境建设方面的工作,优化营商环境,新创办的科技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实施研发经费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政策,效果有目共睹。 第二,机构聚集指数越来越好。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年增速达到了17.2%。第三,人才集聚指数也在增长,但比较慢。为什么落后呢?我们在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一般的R&D(科研)人员增速缓慢,这应该引起重视。第四,资本集聚指数波动较大。

(2)原创力

2011-2016年原创力二级指数变化情况

在原创力方面,我们用了3个指数。第一,知识创新指数大幅度提升。SCI收录论文数、高被引论文数增长迅猛,体现了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第二,技术创新指数明显增长。有赖于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的拉动效应,年均增速达到24.2%。第三,原创投入指数增长较慢。主要是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较低。

(3)驱动力

2011—2016年驱动力二级指数变化情况

在驱动力方面,表现最好的是社会发展指数,这说明北京市的科技工作对民生的改善作用还是非常突出的。PM2.5年平均浓度不断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也在大幅下降。第二,成果转化指数波动性增长。这是因为高校和科研机构R&D经费来自企业的比重偏低。第三,产业优化指数虽平稳上升,但在三个指数里是较低的。从具体指标看,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三项指标都小幅稳步提升,但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4)辐射力

1111111

2011—2016年辐射力二级指数变化情况

在辐射力方面,表现最好的是产业辐射指数。我们用了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带动指数。这说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周边、对全国的带动还是非常强的。第二,知识溢出指数平稳上升。第三,技术流动指数先升后降。我们用了转让/许可使用专利数量这个指标,也就是说我们的专利大部分要通过转让/许可去带动周围区域乃至全国的发展。这个指数不是太高,要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5)主导力

2011—2016年主导力二级指数变化情况

在主导力方面,我们用3个指数,其中技术主导指数大幅提升。比如,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大幅度增长,五年来(2011-2016)年均增幅29%。我们特别注重知识产权、专利在全球的布局。第二,创新地位指数稳步提升。2015年、2016年大幅攀升,与这两年创新环境指数大幅提升有很大关系。在这里,我们用一个指数就是全球创新城市排名。从澳大利亚2thinknow发布的全球创新城市排名可见,前几年北京在这个指标是落后于上海、香港的,这几年北京超过了他们,2011-2016年北京在全球创新城市排名中由53位上升到30位,这是很难得的。第三,产业主导指数有下降趋势。我们使用的指标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下降,说明我们在国际上的高新技术竞争力还是比较弱的。

此外,我们也与上海、江苏、广东、浙江作了一些对比,因为时间原因我就不多说了。但是我综合分析一下,北京在这五个功能上存在哪些问题。

 

一是集聚力和驱动力较弱,原因在于有些指标增速较低。比如,在集聚指标上,R&D人员全时当量在2011-2015年均增长3.1%,江苏、浙江和广东分别为11.0%、9.5%和5.1%;企业R&D经费投入年均增速为10%,同期江苏、浙江、广东分别为14.4%、14.8%、15.2%。在驱动指标上,2015年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R&D经费来自企业比重为6.9%,较2011年下降0.9个百分点,在省市对比中始终处于末位。也就是说,产学研合作的紧密程度代表了一种驱动能力,也希望能够引起重视。另外,还有资本生产率,北京2015年资本生产率为0.35万元/万元,排名末位。

二是原创力、辐射力、主导力方面存在潜在问题。在原创力指标方面,2015年北京发明专利授权数为3.5万件,首次被江苏超越,而且广东也来势凶猛,达到了3.3万件。在增速上,2011-2015年,北京年均增速为22.1%,增速较高,但江苏达到34.4%。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工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北京年均增长0.6%,但江苏、浙江和广东的增速都比北京高,且都在10%以上。

在辐射力指标方面,我们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转让/许可使用,北京排在第四,低于广东、江苏、浙江。这说明通过转让/许可使用专利产生辐射效益的增速偏低。

在主导力指标方面,采用的指标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北京在五个省市里排末位,增速也低于广东和浙江。另外,高技术国际收入增长也比较慢,北京2011-2015年均增速为7.4%,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都比我们要高。技术的国际影响稍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通过全面分析北京在五个功能方面的情况,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现阶段应该重点推进两个方面工作:集聚力和驱动力要增强。具体来说,在集聚力方面,总体研发人员数量能不能再实现一个大的增长;在驱动力方面,产学研结合能不能再上一个台阶,成果转化能不能掀起一波浪潮。从长远来说,我们在原创力上,我们要保持在发明专利上的优势;在辐射力上,运营能力要提高;在主导力上,国际技术竞争力还要加强。接下来,我们来看在这五个方面如何去推进。

第一,强化集聚力,要引进与培养并重,加快构建人才梯队培养体系。我们现在的政策大部分都是以引进为主的,这几年我们的引进力度非常大,引进政策也非常有效,引进来了非常多的高端人才。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了对现有人才的培养,要在一手抓引进的同时,另一手要加强培养工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后,习总书记提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我认为用词特别恰当,就是培养造就。

第二,推进原创力大幅提升,营造有力于原始创新的学术环境是关键。北京现在正在进行“三城”的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这是提高原创力很重要的载体。如何通过这些载体的建设更好地产出一大批的原创成果,这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三城”建设也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很重要的指挥棒。同时,如果要提升原创能力,保持发明专利优势的话,关键在于科学家,如何激发科学家的热情,让他们无忧无虑地进行学术研究,提升创造原创成果的能力,这是特别重要的。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废止;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缛节,要下决心砍掉”。要让科学家心无旁鹜地去做研究工作。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美国的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成立于1930年,是美国两个亿万富翁兄妹请当时著名教育家弗莱克斯纳帮助建立的。当时,这个研究所在世界各地招聘一批科学家和学者。研究什么?没有规划,也没有任务。怎么研究?学者自己去研究。研究所干什么?研究所就是提供经费。这就造就了一批很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产出一批很重要的成果。所以,要在原创力上有所提升的话,一定要围绕这些科学家,围绕研究人员,做政策设计,做体制改革的设计,让他们在优良的环境中实现个人价值。

第三,在驱动力方面,建立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着力点。北京要推进“高精尖”经济结构建设,为此,要在产出原创成果的基础上去使其发展壮大。靠的是什么?需要颠覆性的技术突破,大家听说的一些“黑科技”,在某些方面都是颠覆了我们以前的认识,这些科技在产出之后,我们用什么办法让它尽快发展起来,成为新的业态、新产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考虑“生态”两字。要把科研院所、高端人才、投融资、创业金融、创新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创新文化、领军企业等无缝衔接起来,形成一个共生共荣共赢的局面,这对于建设“高精尖”经济结构非常重要。同时,政府在市场监管、法治环境、政策环境上要多用力,让这些创新要素多沟通,共生共赢。

第四,在辐射力方面,要加强构建市场化、专业化服务体系。首先,培育市场化服务机构。市场化服务机构在我们国家还不多。这块我们要补足短板。其次,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研发服务、调节平台、研发机构等要不断迈上新台阶,真正起到各自的作用。最后,政府广泛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比如,北京的大院大所、一些高校可以在外地建立一些成果转化基地、测试机构等。这也是辐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第五,在主导力方面,要实施全球化创新战略。一是鼓励企业“走出去”,政府提供一定的公共服务。二是强化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能力。目前来说,我国企业打官司的能力还是比较弱,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用知识产权赚钱的能力还比较弱。虽然政府这几年在鼓励知识产权运营能力提升上有一些政策,但还不够。要用知识产权来赚钱。比 如美国的高通公司,他不做生产,但他拿着知识产权就可以挣钱,可以入股,使用其知识产权要交费。这方面的能力,我们亟待加强。华为和苹果公司现在有专利交叉许可,现在苹果公司向华为交的专利费要高于华为向苹果公司交的专利费,这带了一个好头。希望我国企业重视用知识产权去实现价值。三是打造辐射全球的技术转移网络。北京有一个技术转移国际中心,与意大利、英国等建立了知识产权转移网络,这是我们通过知识产权去实现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契机,能够体现主导力。

总结一下,北京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要是:在集聚力上,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在原创力上,注重发挥科学家作用,提供世界一流的学术环境;在驱动力上,注重生态建设,让各种要素能够无缝衔接、共同推进;在辐射力上,建立市场化服务体系,搭建若干个平台,使创新创业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在主导力上,实施全球化创新战略,以知识产权引领发展。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0410/10271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