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独家讲稿
祁述裕: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艺发展历程
2018年12月10日 14:45
祁述裕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
大家好,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中国的文化领域和其他领域一样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许多经验和启示值得去梳理和总结。梳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文化领域走过的历程,有助于我们继往开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今天要探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文艺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展示当代生活;二是文艺创作的资源配置要以市场为主进而激发活力。
一、文艺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展示当代生活
如何认识文艺的价值,如何更好地发挥文艺服务社会的功能,这是两个基本问题。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在《论语》中讲:“《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句话的意思是,《诗经》可以激抒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谏怨刺不平之事。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诗》于国于君于家都很有益处。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对文艺的价值有个概括,他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就是说写文章目的是要为时代而抒发,诗歌应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能无病呻吟。关于中国古代对文艺和诗歌的论述,一直影响着中国文艺的发展。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文艺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事业和生活、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存在和死亡,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艺作品中找到启迪。
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党对文艺的价值和作用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改革开放以前,文艺作品要体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念。按照当时的表现方式,我们的文化产品陷入了“千人一面”的格局。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主要历史任务,提出了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重要课题。这次大会后,广大文艺工作者可以用更加绚丽多彩的笔墨,书写我国文学艺术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宏伟历史。
在那时还发生了一些故事,当时有一首歌叫《乡恋》,歌曲表达的是王昭君离别故土的心情,引起了听众的很大反响,不过也引起了很多不满,有些人认为这首歌体现了小资情调。当时围绕文艺的发展有很多的争论,包括理论上的争论:是恪守传统还是与时俱进。在1980年前后,围绕朦胧诗曾经展开了很大的讨论,比如,贺敬之的诗是现代诗,他的诗句比较直白,是口语化的表达。这种直白的表达和改革开放之前就有所不同,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文艺有没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在改革开放后有很多的文章是探讨这个问题的。当时许多学者提出,文学的价值是研究人,而人的特点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人往往都是善和恶、美与丑融为一体的,很难对人进行概念性内容解释。还有文艺要靠形象思维,文艺的特点是通过形象思维来表达具体的人和事。文学表达的形象是大于理念的。并且艺术家应该追求先进世界观和艺术表现的统一,就是说艺术工作者也要注意自身的修炼。在现在看来,当时的一些争论所产生的丰硕成果一直滋养着今天的文艺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不光是文学,其他艺术门类也是成果斐然,比如,美术界的伤痕美学也在整个社会产生了很大反响。还有表现现实题材的文艺作品。比如,1979年,蒋子龙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一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这篇小说以都市为背景,反应的是国企改革的历程,讲述了某重型电机厂生产线停顿,人心混乱,老干部乔光朴主动请缨收拾烂摊子的故事。乔厂长上任后大刀阔斧地改革,扭转了厂子的被动局面。小说塑造的改革者乔光朴的形象应和了变革时代,大家渴望雷厉风行式英雄的社会心理,所以,这篇小说被称之为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1980年这本小说被改编成同名连续剧,由著名演员李默然来主演。
在那个时期还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叫《新星》,讲述在文革结束后的古陵县,新任县委书记李向南在政府内部开展改革,使古陵面貌焕然一新的故事。这部电视剧播出后也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首先它适应了时代需求,所表达的改革愿望也适应了当时的呼声。
另一类现实题材剧是反应都市生活的。九十年代后,文艺界出现一批反应都市现代生活的电视剧、电影,比如,《渴望》,它反映当下社会里的亲情,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电影开始更多地走向商业化,也出现了一批好电影,比如,张艺谋导演的《英雄》,陈凯歌导演的《无极》,这些电影都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
在2017年,有一部反腐题材的电视剧叫《人民的名义》,它和2018年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也体现了当代的需求,反映了现实。还有一种被称之为展示国家形象的电影,比如,《战狼》《红海行动》等,这些电影展示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也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总的来讲,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文艺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简单梳理一下,改革开放以来,就电影来讲从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到奥斯卡,中国的艺术工作者收获颇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奖的电影有17部;戛纳电影节获奖的各类电影有18部;柏林电影节获奖最多,达到40部;奥斯卡华人获奖达到了11部,包括提名。
除了电影还有文学、绘画、雕塑、建筑作品等,都获得了很多国际大奖。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文艺领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就当前来讲,文艺作品不仅要有娱乐功能,更要有社会担当。还有当前的文艺产品还存在着题材失衡的问题,我们叫它“三多三少”:“三多”是宫廷题材多、娱乐题材多、玄幻题材多;“三少”是反应民生题材少、反应重大社会问题题材少、反应少数民族题材少。
我们统计过全国各卫视黄金档电视剧的题材,排在第一的是抗战片,第二是言情片,第三是武侠片,第四是现代军事片,第五是革命领袖人物传记片,真正能够反应当代民生重大问题题材的相当少,其实这些都是文艺创作中需要关注的。就如何解决题材不平衡的问题,我讲几点。第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和促进文艺繁荣需要形成合力。就文化生产单位来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时代的脉搏和艺术创作的规律。就表现英雄人物来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表现英雄人物的真实性。比如,在《人民的名义》中,李达康书记既有改革的坚毅品格,同时也有很多短板,比如,性子急。正因为李达康身上的丰富性和真实性,使他和观众之间缩小了距离,产生了共鸣,我们不能让英雄人物和常人的生活割据。
第二,把握大众的关注点和社会的敏感点。《我不是药神》之所以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关注了民生当中的话题。
第三,文艺创作要注意寓教于乐。艺术要体现教育功能,这种教育功能的体现是让人们自觉接受,而不是呆板严肃地说教。
第四,文艺创作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它对艺术家、文化企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深入生活,长期关注某个领域才能真正做到把握时代的脉搏,抓住社会的敏感点。
对观众来讲,全面认识文艺作品的价值也是至关重要的。当代社会有两个要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一是正确认识历史;二是正确看待国际艺术交流。我们往往有一种看法,认为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消极的东西比积极的东西多,其实不然。
对文艺管理部门来讲,如何完善文化内容管理,也是值得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比如,那些不利于社会发展,伤害民族情感,破坏民族团结,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或者损害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内容,要坚决抵制。
当然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审核标准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做相应的调整。不过这些调整要慎重,尽可能通过召开听证会的方式来修改和调整,同时修改的内容要尽可能地向相关的文化企业做充分的说明,还应该依法向社会公布,这样我们的审查标准才能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二、文艺创作的资源配置要以市场为主进而激发活力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包括文化领域也是按计划的方式来配置文化资源。按计划配置文化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国家组织文化产品生产,比如电影、图书、美术作品都是由国家财政拨付资金,然后这些产品再由国家成立的专门机构,比如报社、出版社、电影公司来审核这些产品。二是由国家组织特定渠道负责产品销售。这种文化生产方式有它的好处,就是便于管理,但也有很大的问题——不利于激发创作活力。所以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和政府在推动文化领域的改革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由原来的按计划配置文化资源转为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
比如,在1985年,上海开办了第一家盈利性质的舞厅,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全国各地纷纷效仿,一时间,舞厅、卡拉OK厅、影视录像厅遍地开花。电影行业也一样,在1985年出现了第一家民营电影公司。可以看到,市场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品生产。
到了世纪之交,为了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又对民营互联网企业有了政策扶持,允许社会力量参与网络信息传输和增值服务。于是一批网络企业应运而生,包括现在非常知名的一批网络公司都源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再看艺术领域,原来的艺术家都是在国有的院校培养,这些艺术家一般要么到高校当老师,要么到国有文化单位任职。但改革开放后,开始有一批年轻人敢于创新,走向了社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批艺术家在圆明园附近的一个村子聚集,当时这个村子被称为圆明园画家村,有三四百人之多。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这批艺术家又集中到一个叫宋庄的地方,规模达到三四千人。可以说,宋庄是世界上集聚民间艺术家最多的一个地点。不光是艺术家开始聚集,画廊也开始出现聚集地,比如,北京的798艺术区,它现在是世界上顶尖的艺术区。2004年,美国《时代周刊》曾经评选过全球23个最知名的艺术中心,798艺术区名列其中。
那么这个艺术区为什么叫“798”呢?原来这里有一个老国有企业,是一个电子厂,当时建造时是由前东德建筑师负责设计的,设计风格在当时来说比较现代,当时命名为798厂,它的厂房非常高大,透光效果好。直到改革开放后, 798电子厂因为时代的变化陷入了很大困境,闲置了很多厂房,恰巧赶上了中央美术学院搬到了距离798厂不远的一个叫望京的地方。于是有一批艺术家就开始租用这些厂房做雕塑产品,慢慢地开始聚集的艺术家越来越多,后来就有了798艺术区。
798艺术区有六方面值得肯定:第一,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区;第二,798艺术区新潮、前卫,有独创的当代艺术;第三,798艺术区具有民间化的艺术展示空间;第四,798艺术区衍生了旅游业,它现在是北京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第五,受到了许多外国元首的关注,798艺术区现今已经接待过大约300位国外元首和著名机构领导人;第六,798艺术区是北京重要的现代文化品牌,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通过对798艺术区的了解,很多外国人很感慨,他们认为这是展示中国活力和生命力的地方。也因为这些艺术的展示,使得我国当代艺术家在世界舞台能够脱颖而出。据统计,2008年全球艺术品市场份额最高的前20位艺术家中,有10位是中国人。到了今天,在全球各个艺术市场的交易份额中,中国已经超越美国,居于首位,这也反映出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在国际的地位。
进入本世纪,在进一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中确立了文化产品具有两种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原来我们讲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比较多,对商品属性重视不够。在市场经济下,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的价值越突出,它的意识形态传播效果才会越好。文化的功能也是一样的,原来我们更多地突出文化的教化功能,对文化的娱乐功能重视不够,其实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的需求,也有娱乐的需求,寓教于乐最能传达文化的社会功能。
文化产品有两类:一类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另一类是经营性文化产业。公益性文化事业会继续得到国家的支持,主要承担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公共文化的职能。另外一部分文化单位通过转企和改制,作为经营性文化企业推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同时在这场文化体制改革中我们提出了三个“不变”:党管意识形态不变,党管媒体不变,党的喉舌性质不变。
再讲一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业,这一部分总体来讲发展势头非常好。2017年,国产故事片的制作量达到了792部,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电影业年收入由2012年的17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559亿元;电影荧幕的数量达到了5.1万块,居世界首位;电视剧产量在2017年达到了313部,13475集,在全球居于首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出版在这几年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盈利收入年均增速达到30%。
当然,在看到这些进步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短板,比如,文化服务,在这方面我们是逆差的。以2017年为例,我们的文化服务逆差达到了170亿元。为什么我们要重视文化服务,因为文化服务体现了文化产品的核心价值——知识产权。在电影、电视、图书这些文化产品的核心领域,我们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比如,国产电影在海外的票房收入与国内的票房收入增幅不成比例,国际票房收入的增幅非常缓慢。
具体来讲,在文化发展方面的问题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现在都说美国好莱坞电影精品多,这是因为他们在各方面都有大量的前期准备,有些影片筹备达数年,而我们往往希望当年投资当年收益,这就是我们文化产品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第二是低俗文化产品充斥市场,有些制作人为了迎合一些低俗趣味,制作了品质很差的作品。第三是市场行为不规范现象屡见不鲜,比如演员片酬过高、偷票房、逃税等问题。以上的问题一定要坚决杜绝、制止。
当前,我们要对文化市场有个正确的判断。第一,文化市场是文化繁荣不可或缺的平台和载体。因为文化市场的核心机制是竞争机制,市场竞争机制有助于激发文化创作活力。第一,市场机制有助于文化产品的优胜劣汰。第三,市场机制有助于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公众是由有意志的群体构成的,那么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第四,要深化国有单位改革,尊重市场规律。第五,一定要重视国有文化人才流失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大建立市场机制的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意环境;建立联动机制,打破区域分割和行业分割;建立统一文化大市场;提高管理层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确保企业有效性的自主权;引进员工持股制度等。这些都属于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也是为诸多文化企业发展提出的一些建议。
另一方面,我国的文学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达到了繁荣时期,到二十一世纪上半叶,市场成熟度更高,但是优秀作品未必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好,所以如何通过多方扶持的方式来加大对文化艺术产品的支持,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关键。
今天从两方面探讨了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供大家参考,不妥的地方也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各位。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天翼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1210/10271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