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历史

从历史中汲取前行力量

2018年12月13日 09:58

今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1周年纪念日,也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在长达40多天的日子里,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溯历史,我们不仅要铭记这些苦难的回忆,更要从中汲取前行力量,凝聚此刻的责任与使命,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

铭记历史,凝聚力量

81年前,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儿童遭到野蛮的蹂躏、屠杀,南京满城残垣断壁。南京大屠杀所留下的永久伤痕,并不因历史的变迁而消失。相反,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越来越能更好地认识这段苦痛的历史。痛定之后还需思痛。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是为了缅怀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是为了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是为了让国人铭记国耻、发愤图强、保家卫国。犹记得,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凝聚起血战到底的顽强斗志。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在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中,中国人民锻造出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拼搏进取、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撑。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勿忘历史,不意味着仇恨的延续。南京大屠杀更像是一面镜子,要从中看到和平的珍贵和力量,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基础,才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史代表过去,崭新的未来正在前方呼唤着我们。今年也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日两国还要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准确把握和平、友好、合作大方向,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世代友好下去,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吾辈自强,民族复兴

历史以事实告诫了我们残酷而真实的定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事业的贡献率超过70%。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航船,是“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朝阳,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最接近成功的时刻也是最困难的时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民族复兴,就不能在成绩面前得意、自满,不能丧失忧患意识,不能耽于逸乐。业精于勤荒于嬉。当下,全国人民要凝心聚力于“伟大梦想”,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后冲刺。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1213/10278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