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理论研究

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是一场灵魂深处的自我革命

2019年01月04日 16:53

 

最可贵的坚持,不仅是历经磨难,重要的是保持初心;最艰难的成功,不仅是超越別人,而是战胜自己;最巨大的勇气,不是大义灭亲,而是革自己的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源泉和法宝。正是由于自觉坚持勇于自我革命,才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了独特优势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概括来说就是不忘初心,牢记宗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自我警醒、自我否定、自我反思、自我超越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500599588

新时代首先是人的新时代。中国迈进新时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们的行为模式由指定性行为转向选择性行为的过程,也就是人的行为模式由世代相袭的行为规范为指导转变为以理性思考为基础的过程。新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活方式急剧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更新,要求人们必须以强烈的主体意识(主要包括自立意识、自重意识、自信意识、自爱意识和自尊意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和自我革命,努力发现和认知真实的自我,达到塑造自我和超越自我的目的。塑造自我,就是修炼适应新时代的才智能力、价值观念、道德人格、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超越自我,则是自我塑造的不断升华,使自我获得更加强烈的主体自我意识,并把自己修炼成更加理想化的存在。自我塑造和自我超越本质上是人的内心深处暴发的一场触及思想、触及灵魂、触及利益的自我革命。改革开放再出发理当如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必须进行“自我革命”,并把它上升为党的“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他提出:“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在2017年2月13日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他深入系统地阐释了我们党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自我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在新形势下,勇于自我革命,实现自我塑造和自我超越,需要着力防止和克服浮躁心理、虚骄恃气、“潜规则”行事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从而保证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

一、安稳不急躁,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必须革除浮躁心理

“浮躁”指飘浮焦躁,浮躁心理的表现形式因人而异,通常表现为“想不到”“坐不住”“听不进”“忙不停”“聊不完”“长不了”等,是一种病态心理。其特点:一是心神不宁,缺乏恒心和毅力。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心中无底,行动盲从;忽冷忽热,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浅尝辄止,不安分守己;脾气暴躁,言行失控。二是焦躁不安,缺乏自信心。总想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盲目攀比,自寻烦恼;患得患失,喜怒无常;顺境得意忘形,逆境心灰意冷。三是盲动冒险,缺乏理性态度。由于焦躁不安,情绪取代理智,使得行动具有盲目性。做事之前缺乏思考,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这也是当前违纪犯罪案件增多的一个主观原因。浮躁心理会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导致生理功能紊乱,促使行为发生偏颇;诋毁社会主流价值,严重冲击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削弱事业心和责任感,干扰和破坏各项建设事业。它能使青年人不能安心,中年人思想摇摆,老年人自怨自艾,被专家视为“时代的基本焦虑”。

在2018年11月22日的交通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吴春耕表示,重庆公交坠江事故发生后的短短20多天内,袭击司机的案件仍在不断发生。还有频繁上演的“霸座”、妨碍公务等种种野蛮现象,无论是古稀老者,还是中年大妈,抑或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人,他们“深入骨髓的缺乏教养”,也折射出目前的人心浮躁。切实矫治浮躁心理,弘扬新风正气,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精神焕发干事业。毛泽东同志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我们就是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弘扬“中国精神”,提起精气神,戒骄戒躁,凝神聚力,精神振作,永往直前,所向披靡。

兢兢业业尽职责。雷锋同志曾经说过: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万丈高楼平地起,靠的是从设计到建造的各类人员恪尽职守、高度负责、埋头苦干。立足岗位,倾心竭力,尽职尽责,人生才会流光溢彩。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实现其人生价值,并且得到上级的赏识、同事的尊敬、群众的青睐。

精益求精打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打基础属于经常性的工作,是一项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递进发展过程,必须舍得下苦功夫、细功夫,必须彻底根治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急性病,小富则安、小进即足的多发病和频换道、忽高忽低的冷热病,必须牢固确立“功夫在经常,真经在日常”的工作思路,坚持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相统一,在抓建设中体现反复性。坚持始终以初心和使命激励自我,勇于担当,永不懈怠,精益求精,永远向前。

精雕细刻抓落实对于抓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有“绣花”的态度和功夫。抓落实、见成效贵在精雕细刻,精雕细刻是一种态度,反映对事业、对群众秉持怎样的感情;精雕细刻是一种能力,作于细、能成事,把控细节、打造精品;精雕细刻是一种创新,专心用心、倾力倾情,方能绣出花来,做出彩来。

经久不衰谋创新。创新永远,创意无限。创新是本分,改变从未停止,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创新不变。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不断创新者进,惟不断创新者强,惟不断创新者胜。

二、自信不自卑,改革开放再出发必须革除虚骄恃气的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有理由为祖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无比骄傲、自豪。然而,随着中国的GDP一路飙升,在某些方面,虚骄恃气开始渐涨,夜郎自大、趾高气昂、盛气凌人、戾气十足等现象有所抬头,骄傲的尾巴翘得很高。但中美贸易摩擦开始后,“恐美症”沉渣泛起,失败论、妥协论、投降论等,在媒体和社会舆论中甚嚣尘上。在部分人看来,中国的好日子不长了,未来发展暗淡渺茫了,甚至是一无是处,一败涂地,好不沮丧。

所谓虚骄恃气,简单讲就是意气用事,盲目自信或者盲目自卑,二者总是形影不离、相伴而生。虚骄恃气自古有之,它是长期积淀的封建文化优越感滋养起来的强烈的民族自大情绪的产物。我国当前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大变革时刻,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价值观仍在重构中,各种思想观念的嬗变冲突与“底气不足”成为虚骄心态的现实动因。尤其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碰到的全是“硬骨头”,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风险前所未有,客观上为虚骄恃气提供了温床,任由发展下去,恐将成为新征途上的“绊脚石”。这是因为,虚骄心理常常依赖虚相、幻想去获得成就感,其内心浪漫想象的重要性远远胜过脚踏实地的耕耘。这种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片面追求完美的“雄心壮志”,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畏难情绪、胆怯心理和怀疑心理便会油然而生,从而导致理想信念动摇,直至停滞脚步,半途而废。这自然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之大忌,值得高度警惕和克服。

理性看待基本国情,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尽管中国GDP总量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第二的宝座,但人均GDP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在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人均GDP客观地反映了国家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具有社会公平正义的含义。在一定阶段,人均GDP增长与社会安定祥和成正比。此刻,我们强调人均GDP的重要性,不啻于一种必要的戒骄戒躁、理性清醒和自觉。

 

还应看到,某些区域经济和股市长期低迷如何提振,楼市地产泡沫如何化解,企业家的茫然感如何消除,敌对势力的疯狂干扰破坏如何破解……今日中国的困境是我们自身面临着一些综合性安全问题,既要用平常心看待,更需要拿出卓有实效的应对办法,下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气力去解决,真正做到勇于担当干事业。

确实,拥有自信心态至关重要。信心乃人生之本、社会之本,是发展的精神动力。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我们对此必须有足够的信心。尽管特朗普一再宣称贸易摩擦严重打击了中国经济,但据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对欧盟、美国、东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场进出口均增长。其中,对美国出口2.88万亿元,增长9.4%;自美国进口9470.1亿元,增长1.2%;对美贸易顺差1.93万亿元,扩大13.9%。中国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定,对美国出口持续增加,特朗普苦心积虑要打掉中美贸易逆差,岂料越打越大了。

这说明了什么?一是信心,二是信心,三还是信心。今日世界经济就是信心经济,只有信心的稳定与强大,才能让我们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是中国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面对矛盾困难,我们信心百倍,同心同德,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用汗水和生命诠释改革开放的壮丽与伟大。面对干扰破坏,我们不会惹事,但是也决不怕事,谁也不要小看中国的信心、意志和实力。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必须丢掉幻想,准备进行艰苦卓绝的长期奋斗。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诫我们,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牢记这句话,比什么都重要!

三、公正不偏私,改革开放再出发必须革除“潜规则”的命

规则是供社会公众所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是被人们普遍认同的“习俗”。相对于规则而言,“潜规则”主要指已私下约定俗成的、在某些人群中被认可和遵从的非正式规定和原则,它是文化、制度、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内生性、非正当性、隐蔽性、模糊性、适用性和广泛性等特征。

当前,“潜规则”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在政治领域,一些领导干部阳奉阴违、两面三刀,搞双重人格,做两面人,甚至认为“领导做秀不丢人,秀不好才叫丢人”;在公务中,窗后运作,窗口走程序,收受好处费,“萝卜招聘”等等;在经济领域,劣币驱逐良币、靠山吃山、以次充好、制假贩假普遍存在;在教育领域,“你的学生我来教,我的学生你来教,课堂不教家教来教”,有偿补课成为常态,以各种名目对学生和家长吃拿卡要;在医疗领域,回扣开路,开单提成,收取红包;在社会生活中,办事找熟人托关系,想办法走后门搞例外,事前讲运作,事后讲安排等等。尽管“潜规则”行事的人,多数是因“现实需要而被环境裹挟的无奈屈从者”,但是这种歪风邪气扭曲了社会价值观,污染了社会风气,增加了经济运行成本,弱化了制度的执行力,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败坏了政府公信力,削减了反腐败的效果,助长了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发展下去甚至会导致“制度失灵”,各项改革功亏一篑,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与深刻反思。

“潜规则”行事的实质是权力变现,铲除“潜规则”关键要靠党纪、制度、法律规则综合发力。党纪党规、制度条例、法律法规之所以有时斗不过“潜规则”,源于其自身形同虚设、信仰和党性束之高阁。归根结底,还是以言代法、以人代法和官大于法,法治意识缺失。在一些人眼里,俨然只有处处畅通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法律法规如同橡皮泥,对自身有利便细加拿捏,否则就弃置一旁,不拿法律法规当回事。西汉人恒宽在《盐铁论·申韩》中说:“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有法律规则不执行比没有更糟糕,法律规则遭破坏而不被追究和查处,就会产生“破窗效应”,使其成为摆设,成为“稻草人”。

革自己的命,要有刮骨疗毒的信心和手段。我国明代政治家张居正说过:“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实践证明,遏制“潜规则”行事,需要法律保障,更要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之魄,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之力,久久为功,务求实效。开展自我革命,必须刀刃向里割自己,脱掉裤子割尾巴,下手要狠准到位,真正有所触动,有所警戒,有所畏惧。要割除毛病,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持“打虎拍蝇”,而且说到做到,无论是谁,露头就打,决不手软,以儆效尤。

要注重法律规则的权威性出自人人平等的公正性。人是抓落实的主体,法律规则最终靠人去贯彻执行,特别是需要领导干部模范带头,说的与做的一致,让群众心服口服,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公平、公正、公开的程序驱散“潜规则”的阴霾,铲除其滋生的土壤。法律规则的效力是通过一系列实体性法规、程序性法规和保障性法规的综合作用表现出来的,坚持三者的有机结合,法律规则的科学性、实效性和权威性才会充分释放,法规本身不能“瘸腿”。同时,法律规则的威力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演化成一种人人自觉接受的文化。当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之所以家喻户晓、个个牢记、人人遵守,那首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歌曲功不可没。把一些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编成“三字经”、顺口溜,可以方便人们的记忆与警示。

四、做事不做秀,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必须革除形式主义的命

所谓形式主义是一种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方法和作风。形式主义隐藏在所谓的“工作”“建设”“事业”之中,打着“为公”“为民”“干事”“履职”等旗号,披着看似“合理”甚至“正确”的光鲜外衣,行的是“装腔作势”“装模作样”“脱离实际”“欺上瞒下”的行为,图的是“应付工作”“规避责任”“玩弄权术”“显摆权威”“追名逐利”之实。教训表明,形式主义助长某些歪风邪气,禁锢人们的头脑,影响工作效率,损害党的纪律作风和形象,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铲除。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工作要实打实干,求真务实,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但是,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和一些单位,形式主义总是花样翻新,屡禁不止,成为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的严重障碍。不久前,人民日报《防范“指尖政务”中的“四风”变种》一文指出了几种典型的形式主义:各领域各层级政务APP让人眼花缭乱,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政务办公群成“秀场”,有干部抱怨“干得好不如晒得好”;“微信下指令、微信抓落实”,工作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在工作群“拍马屁”“发红包”,微腐败渐露苗头;方针政策在“键对键”中落虚落空,“微指令”“微通知”导致脱离群众,通过网络“留痕”为政绩注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对于“痕迹管理”、检查考核过多过频、“文山会海”等形式主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其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本质没有变,再次验证了“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这一剖析切中问题要害,指明了破解的办法和方向。

形式主义实质上就是官僚主义。在现实生活中,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一对孪生子,凡是官僚主义严重的地方,形式主义就会盛行;凡是形式主义严重的地方,官僚主义必然大行其道。官僚主义催生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并形成恶性循环。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无论是会议多、文电多、评比检查多,还是唯书、唯上、唯风,抑或是热闹风、挂号风、排场风,都是受“不管群众满不满意,只要领导能够注意;不求群众困难解不解决,只求领导能够记得住我”的政绩投机心理驱使,形式主义是主观主义、懒汉主义、习惯主义、个人主义、官僚主义的综合体。其中,官僚主义是主要矛盾,形式主义是官僚主义“捧”出来的,是官僚主义“导”出来的,是官僚主义“带”出来的,是官僚主义“惯”出来的,是官僚主义“急”出来的,是官僚主义“逼”出来的。正是由于官僚主义泛滥,才使形式主义灿烂。因此,反对形式主义必须首先铲除官僚主义。而反对官僚主义犹如用自己的刀割自己身上的疤,既需要胆略,也需要勇气,不是一次战役就能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形式主义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坚持把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当作反对“四风”的首要任务、长期任务,以久久为功之力,收成风化人之效。

革形式主义命的着力点应放在“关键极少数”上。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效仿。经验表明,领导干部喜欢爆“冷门”,下级注定是一群标新立异的高手;领导干部喜欢诘屈聱牙、晦涩难懂的新名词、新术语、独创语,下级注定是一群堪比语言学家的造词匠;领导干部下基层喜欢看本子上记的、墙上写的、活动室里摆的,下级注定是一群空前绝后的“粪上插花”导演。当然,也不排除领导干部遭受欺骗蒙在鼓里的情况,但正是由于领导干部对假象的肯定与赞美,助长了下级搞形式的信心和勇气,让形式主义有恃无恐。问题出在下边,病根在上边,反对形式主义重点在“关键极少数”。除了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端正工作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确立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外,关键还是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眼睛里揉不进形式主义这粒“沙子”。要有明确的恶“花”之念、识“花”之眼、辨“花”之功、绝“花”之策、除“花”之力,让“花活”活不下去,使之真正成为过街老鼠,而决不是一块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些人自我革命的时候,常常显得很“难为情”“舍不得”,关键是“利”字当头,私心作怪。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才是勇于自我革命成为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的强大底蕴。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新时代改革开放重整行装再出发,离不开勇于自我革命精神的伴随。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104/10297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