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党建引领树正气 文明花开“石河头”

2019年01月29日 10:41

 

1

石河头村位于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镇,居民206户共617人,人均耕地面积1.6亩。2017年村集体收入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万元,超出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多元。2016年以来,该村荣获山东省文明村镇、青岛市美丽乡村示范村、黄岛区十佳社会组织建设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近年来,石河头村坚持党建引领,在基层组织建设、村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成为青岛西海岸新区乡村振兴和乡村文明建设的榜样。

一、带队伍 先锋引领

2014年11月,石河头村换届结束后,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把抓党建作为一项基础保障工作。“工作开展快,全靠支部带”、“工作走在前,党员是关键”,这些都是新任班子成员的共识。为此,从抓班子开始,着力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实施先锋引领。一是抓理论学习。党支部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党员集体学习,学党章党规、学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学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学习,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大幅提升。二是抓思想转变。党支部把“党员表率作用”和“公正公开公平开展工作”作为目标导向,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和“干事创业意识”。三是抓班子合力。党支部每周一次例会,对党员干部“包户联动”提出的问题,譬如制度规范、村庄规划、道德建设、村民教育等事项进行反复讨论协商商,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二、破难题 凝心聚力

“民心顺,村庄安。”,基层党员干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是石河头村党支部的工作指南,按照这一个思路,换届后的石河头村党支部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治理环境、破解难题、服务惠民,彻底改变了村庄面貌,建设出一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一是收缴费用,理顺情绪。集体土地承包费是村级集体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年来,村庄有相当一部分村民拖欠不交。为避免集体资金流失,同时化解村民不平衡心理,村两委严格收缴村委会各项承包费。工作中,村干部根据宗族近亲等进行分工,耐心动员, 彻底扭转了村民可交可不交的现状,村民不平衡心理逐渐理顺。二是拆违治乱,树立正气。影响村风不正、村民不合的因素主要邻里纠纷多、私自占用多、违章建筑多等难题,村两委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分三步进行“攻坚克难”。第一步先用5天时间对粮场进行全部清除收回,重新安排分配;第二步把村庄周边私占荒地用7天时间全部无偿平整;第三步用14天时间对村民96处违章建筑全部无偿拆除。就是这样,没有一分钱的补偿,多年没有解决的难题得以圆满完成,由此,村两委在全村树立了正气,赢得了民心。三是无私奉献,凝聚人心。由于村庄集体资金不宽裕,村党支部引领村干部为民办事无私奉献,村干部、党员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报酬亲力亲为,如为五保户垒过院墙,为村民砌排水沟,为村里修路、建活动广场、悬挂灯笼等很多实事。近年来,石河头村村民思想大大转变了,村庄矛盾大大减少了,村庄的凝聚力大大增强了。有村民写道,“石河头村不一般,一路灯笼空中悬。到处都是新气象,美丽乡村棒棒棒!”这是心声,也是正气,更是老百姓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口碑。

三、谋发展 实干兴民

发展是解决村庄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发展思路决定村庄出路。石河头村地理环境非常优越,距离开城路近,又依托陡阳山风景区,有很好的旅游开发前景。有了想法就要谋求实现。一是做好发展规划。经过多方论证,在村庄经济发展的规划蓝图中,村两委希望依托企业联动以及陡阳山的开发,大力发展旅游业。“一方面是发展餐饮业,开办农家宴,进而发展特色民宿经济,另一方面是依托企业投资建设的陡阳山文化产业园,发展自己村的产业,比如种植草莓、大樱桃等”。2017年,“女支书的乡村旅游梦”专题节目播出,引起诸多方关注。二是争取资金支持。由于村庄班子有力,发展有思路,百姓安居乐业,村庄安定有序,镇党委政府给予了积极支持,为该村申报了建设2017年青岛市级美丽乡村,赢得了1000万元的资金投入。村庄基础设施得以改造和文明程度整体提升,为发展乡村旅游业进行了有力“塑形”。同时,区文广新局也给予了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文化类基础设施建设,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和城市社区一样的文化条件,能够更好的学习实用农业技术知识和上网查阅致富信息等。三是做实惠民服务。新建了社区楼和村民活动广场;对河道进行治理解决村民用水;修整2000米环村路解决村民出行;修砌排水沟、硬化胡同小道;绿化美化村庄;安装监控路灯等设施。

四、尚新风 立德树人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塑形”,而且还要“塑魂”。石河头村两委通过加强自身建设、着力破解影响村民情绪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形成了团结向上的村风。在此基础上,村两委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着力培养群众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一是用好“四德榜”。在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了四德学习室(道德讲堂),定期举办以“爱德”、“诚德”、“孝德”、“仁德”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利用投影仪、宣传栏、音响等大力宣传“四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村民引导村民学道德模范做道德典型。村庄成立道德评议会,定期评定村民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传承中华美德,营造良好风尚。如今,“四德榜”评选得到了广大村民的广泛参与和高度认可,村民道德、邻里关系、婆媳关系等显著提高,人心向善向上蔚然成风。二是用活“文化墙”。走进石河头村,宽阔干净的村庄路、整齐划一的红瓦房、色彩各异的文化墙、琳琅满目的宣传语,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孝悌仁爱”传统美德、美丽乡村绿色图画,文化元素上墙说话,乡村新风浸染其中。村民高兴地称道,“以前是破旧墙壁,统一粉刷后还绘了图,写了字,不仅看起来漂亮了,还能传播正能量。”“村民从这里走走看看,天长日久,熏陶都很管用。”2017年,石河头村被评为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德工程建设宣传阵地示范点。三是念好“孝老经”。村两委把孝老敬老作为一项突出任务来抓。村里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全部负担了农村合作医疗。同时,每年为每位老年人发放过节福利,还定期的上门谈心问候,村里老人幸福感满满。四是打好“知识牌”。石河头村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解放前,村里许多人在耶稣教堂及张氏祠堂内上过学,读书识字使他们提高了认识,进步了思想。解放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民普及教育,石河头人也更加重视教育,热爱学习。恢复高考后一大批学子进入大学校门。为弘扬勤学上进的学风,鼓励在校学生好好学习,自2015年开始,村委会每年从村集体收益中,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在校表现优秀的学生和考取重点学校的大中专学生。这些奖学金数额不大,但是犹如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激励着学生们不断努力学习,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受到奖励的学生纷纷表示,“以后会更加努力学习,更好的回报家庭和社会。决不辜负家乡父老给予的关心和爱护。”学生家长们也切实感受到了村集体对他们的孩子和家庭的关心,更加支持村里的工作。

 

2

一、抓好基层党建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最重要的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切实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这是一项“衣领子”工程。现实中,一些农村发展滞后、问题丛生,往往与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干部能力和作风跟不上有很大关系。石河头村党支部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统领,从抓班子带队伍入手,着力破解影响村庄发展的种种难题,理顺村民情绪,凝聚民心力量,为村庄发展奠定了稳定和谐文明的组织基础。

二、抓好村风民风和家风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根本

推进乡风文明的主体是家庭,如果家家户户懂规矩、睦友邻、乐于助人,每一个“小家”好了,全村这个“大家”自然也就好了。好的风气要如何形成?石河头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告诉人们,一方面要弘扬优良传统,尊老爱幼、睦邻友好等好规矩不能丢;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村庄实际,制订“村规民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以此规范每一个村民的行为举止。石河头村实现了社会秩序由乱到治、村民由贫到富的蝶变,这其中得益于村风和民风通过这些途径发生根本改变,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

三、抓好人居环境改善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对乡村振兴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的总要求,五个方面互为条件。石河头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说明,生态宜居的环境不仅让邻里之间更友善,还拉近了干群和谐的心灵空间。通过村庄人居环境的改善,转了民风、正了村风、立了新风。

四、抓好组织领导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石河头村乡风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区镇两级的大力支持。对石河头村的发展,区镇两级非常重视,区级分管领导多次到村内实地调研,区镇相关部门多次申请资金、技术等支持,并对石河头村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梳理帮助。在2018年新区“乡约四季”乡村旅游节主场,张家楼艺术广场室内展厅中,镇党委政府为石河头村规划设计3个展厅,把石河头的红色文化挖掘保护起来,为该村提供了一个面向全区甚至整个青岛、山东地区旅游爱好者的平台,这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和石河头村知名度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案例栏目投稿邮箱为:anli@71.cn,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129/10324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