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党刊推荐 《前线》杂志

【2019-02】改革开放积聚民族复兴磅礴之势

2019年02月11日 14:28

[中图分类号] D61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9)02-0024-06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关于党中央如何总结改革开放、如何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翘首以盼。2018年12月18日,在这个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周年的日子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肯定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用45次“伟大”如“伟大觉醒”“伟大创造”“伟大革命”“伟大飞跃”等形容改革开放的源起、进程、意义与成就,并对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作出精准概括与精炼总结,充满对未来“必须坚持”的道路自信与理论坚定,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宣言书和总纲领。

“发展”(108次)、“改革”(74次),“坚持”(74次),“开放”(67次)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高频词汇,也是帮助我们快速理解40年来这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的关键钥匙。通过“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这一切有赖于我们党在诸多方面的始终坚持,未来,我们也必须坚持这40年的经验启示。

改革开放挽救我国经济于濒临崩溃的边缘,能在40年间创造“人间奇迹”,唯有坚持!“岂悟章句之士,坚持昔言,摈压不申,疑于知新,果于仍故”,“坚持”一词据查最早出现于《新唐书•元澹传》,意思是对一事的看法保持着长期的定力,不畏各类压力,最终获得新知与硕果。40年间沧海桑田。一度占据全球经济总量约40%的美国经济已下降至25%;一度领衔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苏联已不复存在;一度开创11次经济景气循环的日本陷入了“30年平成萧条”;一度是区域强国的乌克兰、伊拉克、阿根廷等国遭遇多轮内外交困、社会失序、经济危机。面对来自内外部的压力,正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坚持,我国才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奋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持之以恒的坚持代表我们党的伟大觉醒,孕育了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更重要的是,因为坚持,改革开放最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成为世界历史同一时段最壮丽的景象。

十个始终坚持,创造伟大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以十个“始终坚持”来描述改革开放40年来这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的伟大进程,这十个“始终坚持”覆盖思想、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环境、国防、统一、外交与党的领导等十个领域,恰恰折射了十大领域在40年间的伟大成就,堪称“人间奇迹”。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奇迹”。20世纪苏东巨变后,社会主义事业在全球遭遇重大挫折,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也不被看好。但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勇敢推进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不仅没有步苏东后尘,反而使社会主义旗帜高高飘扬在占全球1/5人口的国度,并且彰显出日益蓬勃的鲜活生命力。30年前,西方人抛出“历史终结论”,预言起步不久的改革开放终将失败;30年后,改革开放的卓越成就,反衬“历史终结论”的终结。对人类发展来说,我国扭转了社会主义的前景预期。

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40年来,我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经济飞跃,按不变价格计算,我国GDP总量增长了33.5倍,年均增长9.5%,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的3.2倍。多年来,我国稳居全球货物贸易总量和外汇储备总量第一;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是全球同期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2016年后我国还成为资本净输出国。目前,我国已是全球最大农产品产量国之一,是全世界拥有最完整现代工业体系的国家与制造业全球第一大国,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多最完善的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奇迹”。如何治理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并没有现成教科书可遵循。40年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既没有固步自封,也没有激进变革,而是保持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平衡,不仅保障了人民应有的权利逐步提升,而且呵护了全国上下团结、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延续与依法治国的完善。这种平衡在西方政治逻辑眼里几乎是不可实现的任务。

中华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的“文化奇迹”。改革开放初期,“河殇”论流行,认为西方文明优于中华文明,与此伴随的是“逆向种族主义”,对西方文化尤其是互联网上对美国价值观的颂扬,使得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一度受到抑制。但终究邪不压正,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与精神内涵,必须且只能通过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才能满足与缔造。近年来我国本土优秀文化产品逆势上扬,没有使我国变成像不少发展中国家那样的西方价值观的跑马地,而是续写了改革开放在文化领域的奇迹。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民生奇迹”。40年来,我国以前无古人的速度建立了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多数覆盖,医保全覆盖,九年义务教育率达约94%,减贫人数占同期全球减贫人数的70%以上,居民预期寿命提高了近10岁,社会大局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古人所说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现象在我国逐渐实现,这是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难以实现的社会主义民生奇迹。

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生态奇迹”。我国曾因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一度忽略了生态环境保护,但改革开放的纠错机制突显了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的重要性。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加快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我国不断在节能减排、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上取得快速进展,更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我国以一个发展中国家之力对世界生态的巨大贡献,同样是世人所始料未及的。

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国防奇迹”。40年来,我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未发动战争、未卷入任何战争的大国。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队与国家机制的巨大创新,为我国实现富起来建立了安定的格局。同时,我国是派出联合国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不断推进现代化的国防除了维护国家主权,还为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

“一国两制”的“统一奇迹”。在“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相继和平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并有效遏制“台独”势力。中华民族爱国统一战线将更加广泛和坚固。

独立自主的“外交奇迹”。我国是全世界邻国最多、周边关系最复杂的国家。40年来,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和平环境,并逐渐实现了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变,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新思想。我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并为国际社会所公认,这无疑是大国外交史上的奇迹。

持续推进伟大工程的“党建奇迹”。与西方政党代表部分利益集团不同,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长期执政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考验,坚持从严治党,坚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创造了最长执政时间的大国大党纪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这是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实施并坚持改革开放获得的,是亿万民众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获得的,也是党中央几代领导人继承发展、稳扎稳打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的。

九个必须坚持,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源于改革开放的未来“必须坚持”的九条宝贵经验,与其说是宝贵经验,不如说是我国未来继续发展并取得成功不得不遵循的戒律,这是改革开放能够继续发挥功效的必要保证,也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把改革开放置于世界历史变革的大格局中,纵览国内外变革发展大势,可以说,无数变法变革图强的运动,凡是成功的,都是保持着“宝贵经验的有效延续”与“变革精神的长期持续”之间的平衡统一。换句话说,成功的变革不等于完全颠覆过去,变革的长期成功必须守住源于过往宝贵经验的底线。我们只有牢记并践行“九条戒律”,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引领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历史贡献。代际相传,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地为改革开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这正是改革开放的首要经验。40年实践证明,我们党有克服艰难险阻的能力与魄力。未来的惊涛骇浪,仍然需要党的领导。只有在我们党的引领下,未来我国才能继续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40年实践证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一旦偏离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奋斗目标,未来的改革开放就会失去方向,国家发展也会失去动力。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40年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国飞速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创新,才能拨开束缚与困扰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

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0年实践证明,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未来的道路不是改不改、走不走的问题,而是如何走得更好、更稳的问题。要把社会主义事业越做越好,首先要有决不动摇的“道路自信”。

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40年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但必须加快完备、规范,这包括经济所有制的“两个毫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社会治理制度、生态保护制度等。

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40年实践证明,发展是硬道理。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我国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必须坚持扩大开放。40年实践证明,越开放,中国越强大。目前我国与世界共建“一带一路”,推动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离不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40年实践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管好党,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为未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40年实践证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非常重要。坚持我们党积累下来的各类有效方法,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回顾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就是为了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持之以恒,把这些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继续发扬光大,把改革开放再向纵深推进。40年前,改革开放以燎原之势爆发蓬勃生机,新时代下,改革开放必继续积聚磅礴之势。

改革开放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如果说1949年夺取全国胜利证明我们党打破旧世界的冲击力,改革开放40年证明我们党建设新中国的开创力;那么,改革开放再出发,让未来的中国行得更稳更好,才能证明我们党在新时代带领全国人民塑造美好世界的持续力。这需要全党全国人民胸怀雄心壮志,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人民发出继续奋进的新号角。

40年对个人来讲,是漫长的时间长廊,但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却只是短暂的时间刻度。我们不能为改革开放取得的40年成就而沾沾自喜,止步不前更要不得。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国际竞争中,国家发展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世界发生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我国未来前行的巨大动力,也有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障碍。我国能否应对好这个大变局,直接决定了未来发展道路的可持续力与顺畅度。

从国际上看,西方国家已显现出自工业革命以来的首次全面颓势,欧洲国家陷入老龄化深渊,社会结构遭受冲击,经济增长长期乏力;在美国,盎格鲁-撒克逊政治文化传统日益式微,试图以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和孤立主义力挽霸权强弩末梢之狂澜,势必遭遇国际社会的强力反对;新兴国家集体大崛起,政治大觉醒,摆脱西方发展经验的各国根据国情走自己道路之风日盛。此外还有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意见领袖、“独狼”式恐怖主义者、极端力量等都日趋成为国际形势影响因子。我国要克服的,不只是西方霸权国家的压制与围堵、老牌传统大国的竞争与博弈,还要防治全球化下强势个体、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的分权与各类社会思潮的渗透,保持国家主体性与民族认同感的延续与稳定。

面对这些复杂挑战,我们要充分吸收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主动谋势,洞悉未来,既要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弘扬优秀文化,学习先进技术,强化领衔新型全球化的实力,还要善于与传统强国周旋,以求得最大公约数态度改革国际社会旧有规则,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强化与非西方世界的互动,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需要学习并突破的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桎梏与千年来传统本土思想的禁锢,透析西方实践,立足长远布局,贡献中国智慧。

从国内看,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与广泛应用正悄然瓦解多年来一以贯之的自上而下的垂直社会结构,使社会治理面临着扁平化的治理困境与即时化的管理挑战。加剧了均衡发展的迫切性,这与经济结构转型期的资源消耗、生态压力之间的矛盾暴露无遗。与此同时,经济金融化的趋势使得金融危机成为不可忽略的“黑天鹅”,我国能否持续保持从冷战结束以来从未发生过金融危机的大国纪录,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我国拥有全球约1/5人口,经济体量居世界第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绝非过去任何国家的崛起可以同日而语,同样,我国面临的治理难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的挑战不只是外部因素,更是内部治理范式的变迁。能使发展盛况骤然停止的,不一定是来自外部的战争、冲突或天灾,很有可能是内部的社会失序或金融危机。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克服国家治理的挑战,强化社会的坚韧性,成为当前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迫切难题。

这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之意。

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这是应对“从未有过之大变局”的最好提示,也是基于改革开放40年基础上的最好动力。做一个“学习大国”,不只是对国际变局新动向的追踪与把握,更是对国内治理新问题的改革与应对。“干中学”的精神,正是这种应对方式的体现、聚化与坚持。

建立学说阐释评估预测改革开放

40年的改革开放不仅对我国是一场社会与经济革命,对世界来说更是一次思想与理论革命。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面前,西方社会科学理论范式日益显露出苍白与脱节,显然无法概括与解释我国改革开放的40年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增长、社会治理、外交拓展等方面的现实发展,早已超越基于现代化的西方实践基础的传统社会科学理论,无疑是一种当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突破与创新。对此,我国学术界有必要创建改革开放学,以中国人自己的思维范式重新阐释、评估与预测改革开放及其未来走向。

改革开放学源于我国改革开放40年实践的宏大世界意义。40年时间,世界1/5以上人口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状态到日益富强并且部分领域开始领先的转变,实现了从传统农耕社会到全面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升级,实现了从半封闭状态到全面融入全球市场,并开始引领世界未来的突破,解释这些伟大实践,需要当代的理论创新,我国学术界不能失语。

改革开放学须由中国人自己构建。对改革开放的既有解释,国际上习惯于套用旧有的西方经济学、政治学与社会学的框架,得出来的结论与主流看法往往与我国现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新自由主义社会科学理论无法建立有效解释。从历史经验看,新自由主义在苏联-俄罗斯、新兴经济体身上都遭遇了巨大失败,在解释互联网时代的欧美政治与经济现状时更遭遇理论贫瘠。对此,我国学人要有充分认识,既要有借鉴之法,更要有超越之心。

从指导理论的思想背景来看,西方话语面临的过时问题比之社会科学不遑多让。以历史学为底色的西方社会科学体系,主流是西方中心论的视角,对全球大历史变化的解释,沦陷于“文明的冲突”框架。拿这种尺子去衡量,会把所有非西方的经验看做不正常的,并且会得出最终必将向西方靠拢的错误结论。

从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来看,我国具备了建立改革开放学的能力。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0年的发展打下深厚的基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不是基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根本理论演进;二是当代世界对中国的期待使中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条件:西方社会科学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现实发展面前失语,中国经验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愈发受到全球关注,我国自己如何对这种经验做出理论解释?世界的期待正在日益增强;三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蓬勃发展为理论创新积蓄了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号召以来,我国智库界快速发展,一批连接学术与政策实践的机构与人才在改革开放前沿成长起来,为改革开放学的建立准备了人才。

当今世界正在寻找新的思想出路,基于西方社会的思想范式已经走到了无力指引人类未来方向的状态,一些西方的社会科学如西方的发展经济学等学科,在美国退出WTO等现实趋势面前,已经丧失了解释力,对于人类未来发展不能提出方向性的建议。

世界的未来怎么走,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思想体系。改革开放的中国经验,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将其中的理论启示进行系统化阐释,能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因此,可以从召开改革开放学会议、设立若干研究项目与研究基地入手,使改革开放学逐步确立,使其为世界作出更进一步的中国贡献。

40年的岁月,改革开放证明我们党带领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爆发的强大能量,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聚磅礴之势。面对新形势下的不确定因素,我们要谦虚谨慎,善于积累,勇于纠错,更应秉持扎实、充分与全面的学习态度,拥有信仰、信念、信心,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应对好大变局,才能在大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211/10334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