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财经视角

磋商解决问题 合作是中美双方的最大公约数

2019年03月08日 14:06

 

1

2月21日至24日,习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在华盛顿举行第七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进一步落实两国元首阿根廷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围绕协议文本开展谈判,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农业以及汇率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此基础上,双方将按照两国元首指示做好下一步工作。

最新一轮中美磋商结束

越到最后阶段越关键。显然,本轮磋商在推动中美解决经贸摩擦问题上又朝前迈出重要一步。在上一轮磋商中,双方就主要问题达成原则性共识,并讨论了双边经贸问题谅解备忘录;而在本轮磋商中,双方已在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围绕协议文本开展了谈判。从原则性共识到实质性进展,从协议磋商到文本谈判,中美经贸磋商越来越注重细节,越来越接近达成协议的“竣工”目标。

应该说,中美经贸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双方努力扩大利益交集是分不开的。本轮磋商成果主要涉及贸易平衡和结构性问题。其中关于贸易平衡问题,中方扩大从美国进口农产品、能源产品、服务产品等,既有助于解决美方对中美货物贸易差额的关注,也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农业等方面取得进展

以农产品进口为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一号文件”在强调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提出要主动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大豆就是中国典型的紧缺性农产品,每年有90%左右的大豆依赖进口,扩大自美大豆进口,有利于填补国内需求缺口和保持合理的市场价格。而对美国来说,占其57%大豆出口量的中国市场是无可替代的。中美经贸的互补性,在大豆买卖问题上表现得淋漓尽致。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导致双边大豆交易受影响。现在中美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共同努力,中方适当增加自美大豆进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关于中美经贸的结构性问题,美方提出的相关诉求,除了涉及中国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的之外,有不少诉求与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一致。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例,这是任何一个创新发展国家的“刚需”,也是国际贸易体制的“标配”,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创新大国和贸易大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原本就有共同诉求和利益交汇点。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内容多次被列入中美对话的成果清单,本轮经贸磋商在这个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充分反映出双方诉求的一致性与利益的重合性。

近期三轮磋商中,中美双方以更多实际行动展现愿意磋商、想解决问题的诚意。双方磋商更具体务实、更注重细节,共识不断增多,分歧继续缩小,两国和国际社会普遍反响积极。

 

2

日前,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七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落下帷幕,本轮磋商中双方进一步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农业以及汇率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双方最终达成协议迈出了重要一步。此外,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4日在推特上宣布将推迟3月1日上调中国输美商品关税计划。这些信号无疑对中美关系的良好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世界经济提振信心。

过去的一年,中美经贸波折不断,可互利共赢的本质不会改变。从两国元首在阿根廷会晤达成“重要共识”,到双方经济团队就主要经贸问题达成原则共识,再到双方围绕协议文本开展谈判,两国都展现出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认真精神。作为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应该并肩前行,把握双方的最大公约数,实现合作发展、互利共赢。

求同存异,贸易战没有赢家。中美两国政治体制不同,社会发展情况也不同,但这并不影响两国深层次的经贸往来,2018年中美两国货物贸易额超过了6300亿美元,两国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400亿美元。中美经贸合作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交融,因此两国尽快结束贸易战,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中美贸易是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规律,也反映了双方的结构性差异和内在的发展需求。只有按照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以求同存异、平等协商的方式妥善解决经贸摩擦,才是维护中美两国和世界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选择。

抱薪救火,贸易战难以解决问题。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仅没有缩小,反而不断扩大。去年9月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为341.3亿美元,创下新高。这无疑证明了特朗普政府挑起贸易摩擦的手段是失败的。特朗普政府挑起贸易摩擦原本希望让美国受益,但实际上并没有得偿所愿。以美国第二大汽车公司福特为例,由于特朗普施加的关税,该公司亏损了10亿美元,预计公司将会大规模裁员。加之美国股市汇市不断动荡,加剧特朗普总统与美联储的政策矛盾;更不用说大量的债务负担,随时可能出现崩盘危险。面对美国经济出现的种种问题,特朗普政府应该放下身段、丢掉偏见,努力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以便消化国内的经济问题,而不是反其道行之。

化危为机,以改革促发展。对于中国而言,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不断提醒我们,我国发展依然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也必须有意识地利用一切“危”中之“机”来做强做大自己,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来。只有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强大自身,才终会使美方认识到贸易战必然两败俱伤,唯有回到协商合作的轨道上来才能解决问题。

此外,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之间的公平竞争也是良好合作的重要前提。可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不少美国公司在中国是日进斗金、盆满钵盈,而有些中国公司却面临美方封杀的命运,这种彼此不对等的市场开放难免对两国的经贸互信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说,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体现着其对经济发展的自信程度,正如特斯拉选择在上海浦东建厂那样,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融入不断扩大的中国市场,享受到中国市场开放的红利。对此我们应时刻牢记中美关系四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希望在不远的未来,美方能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和处理对华经贸关系,与中方一道携手共进,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案例栏目投稿邮箱为:anli@71.cn,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308/10365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