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经济

“视结果为目标”的短期政绩思维不可取

2019年03月14日 15:46

近些年来,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发布了许多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做法,比如下任务、定指标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科技型“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等。各类企业经过评比、认定或选拔后被贴上标签,地方政府一般都会给予专项奖励或补助。比如一些省份对认定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培育企业、全国中小企业“隐形冠军”等都有奖励;还有一些省份对认定的“专精特新”和成长型小微企业,每户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市、县政府依此效仿。

“视结果为目标”的拔苗助长式做法有风险。成功的企业是市场洗礼的结果。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很多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企业成长是需要经过市场洗礼的,不是政府扶出来的。据研究,每一万个商业创意会产生一千家企业,其中一百家会得到风险资本支持,二十家可以上市,两家最终会成为市场领先者。从中可以看出:一是创新成功实现的概率很低,政府难以从成千上万的创意和企业中甄别哪些会成功;二是创新的各阶段、各要素都对创新的最终实现发挥着重要影响,无论哪一个环节失败,创新都无法实现。

好企业不是规划出来的。好企业不需要认定,劣质企业即使得到政府认定及补助最终也难以成功。下达指标、设定标准是更多的是急于求成的表现,如果将之作为政策信号释放,各级政府按此效仿,可能会导致政府行为走偏。阳光普照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是让民营企业充分竞争、公平竞争的最好手段,也是增强企业活力、让一些优秀企业脱颖而出的肥沃土壤。厚此薄彼的做法只会恶化环境、加剧不公,甚至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滋生腐败。

阳光普照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给民营企业营造好的环境,其实最 需要的就是公平。通过各种专项、各种门槛,政府支持了少数标签企业,却有可能扼制更多企业发展。而如果政府选错了苗,这不仅会浪费大量财政资金、降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大财政负担,还将造成对没有得到支持的民营企业更大的不公平。

贯彻中央部署,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下功夫。政府到底该如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因此,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应聚焦于解决企业现实困难、营造良好发展和竞争环境,而不是继续按照传统的做法拿出大量财政资金,通过申报、选拔等方式奖励、支持一小部分特定企业。由于没有找对问题的本质,现有政策错“把结果当作目标”,拔苗助长,又投精力又花钱,不但不容易真正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反而是在帮倒忙。

一是思想认识上,真正重视民营企业发展,并把它作为长期任务。不能一阵风,急于求成,造出几家明星企业就说支持到位了。应从思想上高度认识,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二是创造公平统一的环境。创新环境是政府创造的,“人人可以出彩,企企可以健康成长”。政府的职责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可以说自己在营造创新环境中做了多少的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但不必自己亲力亲为去创造企业。有多少家企业成长壮大,是对政策优劣的一个评判,不能直接把结果当作自己的政策目标。

三是公共政策应以客体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民营经济发展就是民营企业的诉求。一些政策制定者只盯着一个事儿或临时的单一目标,往往会导致政策制定出问题,要么执行上难落地,要么落地后又产生新的问题。比如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是两个问题,有的地方政策是给企业贴息,但是企业的主要矛盾是融资难而非融资贵,对这类企业来说,贴息政策就是一块画着的饼,好看不好吃。再如,关于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据调研是一些拥有垄断资源的央企在和中小企业合作过程中以大欺小,有意拖欠相应的货款和服务款。这类问题是通过国资委等加强管理即可实现的。

总之,民营企业数量宏大,涉及领域众多,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绝不仅是出了多少个明星企业,而是民营企业整体多姿多彩、欣欣向荣。收回过时的低效奖补政策,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多出台普惠性政策是当务之急。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314/10372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