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时政聚焦

春风吹绿“一带一路”的欧洲

2019年04月09日 08:51

 

1

中华民族大团结繁荣发展,面向世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2019年3月21日至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同欧洲,赓续时间积淀的友谊,承载时代赋予的使命,为世界和平稳定,为全球发展繁荣,携手前行。

向世界展示了中欧深厚友谊。一国领导人的出访目的地往往具有极其深刻的政治含义,尤其是一年的首次出访。2019年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选择了欧洲,足见新时代中国外交格局中欧洲的重要地位,也从另一层面表现出中欧友谊。马队欢迎在意大利属于极其隆重的欢迎仪式,意大利总统特意安排马队迎接习近平主席,这是近10年来意大利首次在欢迎外国元首的仪式中安排该项仪式。在结束时,马塔雷拉总统特意为赠送给习近平主席一本记录这次访问的纪念相册,一个个难忘瞬间成为中意友谊的新见证。在法国,马克龙总统夫妇专程从巴黎赶来,在海燕别墅同习近平主席亲切会面,共进晚餐;当习近平主席专机从尼斯飞赴巴黎时,两架法国空军战机全程护航。这些细节上的安排体现的是友邦的热情、尊重,背后承载的是中意、中法、中摩之间深厚的外交友谊。

向世界宣誓中欧合作迈向新的高度。合作的时代主题在不同国际局势下展现出不同形式。此次出访,中欧合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中意双方代表正式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意大利是七国集团中第一个签署这一合作文件的国家,签署和交换19份政府间合作文件、10份商业协议。在摩纳哥,环保、电信、移动支付等合作新领域,中摩走在中欧合作前列。在法国,核能、航空航天、科技、金融、农业、生态等14份双边合作文件成为合作见证。合作发展是解决国内国际问题的根本路径,中欧的合作是基于国家利益的正确战略抉择与合作。

向世界发出了担当作为的时代强音。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局势发生着深刻变化,多边体系面临崩塌,新的国际秩序亟待重新制定,这考验着大国的担当和责任。借助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的平台,习近平主席提出“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全球事务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积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再次向世界传递中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的清晰信号。法国、意大利、摩洛哥三国分别表示要共同致力于促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应对气候变化等,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世界和平发展、共赢的态势令人仰望。

 

2

春天,生机盎然,春风,温和拂面。温暖的时节带给人向上的力量和勃勃的生机。在最美好的季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9年首次出访来到欧洲。3月21日至26日,6天5夜,三国五城,沿古丝绸之路,出席40多场双多边活动,话友谊、论责任、谈合作、谋发展……

带去互尊互信的友谊春风。互尊互信体现在源远流长的外交友谊。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秉持和平友好的外交方略,不管什么阶段、无论国力强弱都主张与他国友好相处,共谋发展,坚决捍卫国家权益,但绝不侵犯他国。这种植根于中华传统的优秀品格为中国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欧洲的重要战略地位和极大的国际影响力,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欧关系。2019年是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5周年,明年两国将共同迎来建交50周年;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今年正逢中法建交55周年;中摩建交20多年来,双方始终真诚友好,这些几十年的“老交情”是中欧关系深入发展的根基和感情纽带。互尊互信体现在平等对待一切国家。以平等的方式对待所有国家,这是促进各国间友谊与合作的基石,中国一直主张,并且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从来不以国土面积来决定对他国的态度,因此造就了同摩洛哥和平相处、共建友谊的国际佳话。同时,中国还以有限的财力支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体现出大国风度和国际担当。互尊互信体现在对未来发展的高度认可。志同方能道合,中国与欧洲各国在对待国际事务方面存在广泛的共同价值去向,中意、中法、中摩共同主张密切高层交往,强化理念沟通,巩固政治互信,提升双边关系,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的联合声明,针对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发出一致声音。

带去互利互赢的发展春风。当今世界,互利共赢才是国际关系的最优解。一方面,互利是正确选择。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闭关锁国、独善其身,只有主动开放,融入世界,广泛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友好交往与竞争,为国际问题的解决出谋划策,贡献力量,才能在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赢得相应的国际地位。中国一直主张世界各国作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为此用实际行动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金砖银行”等理念和举措,倡导以合作共赢为基础建立国际关系新范式。这些全新举措彻底抛弃以零和博弈思维为核心的老旧地缘政治模式,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支持。另一方面,共赢是未来期待。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的中国方案为中国与世界的未来撒下希望的种子,成为中国提供的最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此访欧洲,习近平主席用“一带一路”接续新时代的亚欧大陆互联互通,意大利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是欧洲国家认可中国倡议的标志性事件。“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能够众望所归,是因为求发展、谋合作的理念符合各国发展需求,“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符合各国利益。对于欧洲而言,“一带一路”倡议会促进整个欧洲更平衡的发展,推进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带去互学互鉴的文化春风。文化外交也被称为“第三外交”,对外文化关系作为国家对外政策的“第三根支柱”,在外交领域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坚持的是“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文化策略,体现出中国高度的文化自信。通过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文化外交,扩大与友邦国家之间的互相了解,有利于巩固与发展传统友谊。习近平主席每次出访都将文化交流作为重大的外交事项。文化交流、文明互鉴,贯穿习近平主席这次欧洲之行,从文明的视角促进了中西交流和对话,加深相互理解和彼此认同。在《东西交往传佳话中意友谊续新篇》的署名文章中将中意关系以两大文明友好交往作为开端;法国总统马克龙赠送习近平主席一本1688年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摩纳哥7名学生背诵唐诗《静夜思》,演唱中国民歌《茉莉花》。其中,中意双方代表签署、交换了796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证书,汉代茧形壶、唐代陶骆驼、宋代黑釉瓷、清末至民国紫砂壶……漂泊海外多年的中国文物回归祖国,这一重大举措足以说明中欧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案例栏目投稿邮箱为:anli@71.cn,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409/10399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