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系列微专题 时政 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三农工作篇 权威解读

农民增收不能停步

2019年02月23日 16:56

解读人: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 吴晓佳 杨洁梅 郭 冲 采访人:本报记者 朱 隽 王 浩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山西曲沃县北董乡南林交村,大蒜种植大户魏明忠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年前,合作社1万多斤黑蒜、2万多箱小米醋泡蒜、100万斤糖蒜销售一空,280多万元妥妥进了咱口袋。”

在南林交村,家家户户都种大蒜。可大蒜市场这两年行情不稳,如何稳住蒜农收入?在县里产业资金扶持下,魏明忠引进设备,发展深加工。如今一头蒜硬是卖出过去一斤蒜的价。“合作社和200名村民签了订单,高于市场价收购,村民们一亩地增收超过150元没问题。”

腰包鼓起来的不只是魏明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已连续9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到2020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是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必须要完成的硬任务之一。为了让农民收入增长继续保持好势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全面部署。

提高农业供给质量

让农民增加经营性收入

农民收入的四个组成部分,分别是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2018年农民人均经营性收入为535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6%,贡献仅次于工资性收入,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渠道。

经营性收入主要来自种植、养殖。让种养有效益、增收入,不仅要种得出、养得好,更要有市场、卖得好。但是,当前不少农产品身价不高,甚至有些品种出现卖难。问题主要出在供需错配、产销脱节。从需求侧看,人们的消费不断升级,对于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从供给侧看,大路货、“原字号”产品却依然是主流。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增加农民收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下足绣花功夫,切实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往深里做、往细里做,提高农业供给质量。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要紧盯市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要巩固玉米结构调整成果,适当调减低质低效区水稻种植,加强油料生产,积极发展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特色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立足乡村独有的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将乡村的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品牌,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乡村产业格局。与此同时,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让特色产业发展转化为农民实打实的增收。

挖掘农村就业潜力

让农民工资性收入再上台阶

工资性收入5996元,在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中居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就地就近就业、返乡创业创新成为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

中央一号文件着眼稳就业、促增收,强调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进一步挖掘农村就业潜力,为农民提供更多就近就业机会。

从二产看,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从三产看,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

数据表明,去年农村网络销售吸纳2800万农民就业,销售额突破1.3万亿元。以农村电商为代表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公共服务的提升。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卫生、交通、信息、邮政等公共服务设施。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据统计,目前返乡创业创新人员已达780万人。中央一号文件一方面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一方面要求完善乡村创新创业支持服务体系,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加快解决用地、信贷等困难,为返乡创业创新人员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

激活“沉睡”的资源

让农民分享更多财产收益

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财产净收入为342元,占比相对较低,但增幅最大,比上年名义增长12.9%,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今后,土地增值收益以及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分红,将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相关改革举措,将进一步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源,为农民增收提供新动能。

从土地制度改革看,以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

截至目前,33个试点县(市、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收取调节金28.6亿元,办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贷款228宗、38.6亿元;腾退出零星、闲置的宅基地约14万户、8.4万亩,办理农房抵押贷款5.8万宗、111亿元。

集体资产归农民集体成员所有。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集体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实现农民对集体资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分配的权利,有利于拓宽农民的增收新渠道,让农民共享农村改革的发展成果。目前试点范围已覆盖全国1000多个县(市、区),共确认集体成员2亿多人,累计向农民股金分红3251亿元。按照时间表,2019年基本完成清产核资、2021年基本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

中央一号文件从资产管理、成员身份确认、完善产权权能等方面,提出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将推动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真正从改革中体会到满满的获得感。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223/10404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