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中学思政课:是“知识点”还是“思想汇”?

2019年04月23日 14:23

青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为关键。在北京的一所中学里,一堂以“政府和法治”为主题的思政课正在进行。当讲台上的教师问到:“什么是‘两会’?”时,台下鸦雀无声。剩下的半节课程师生便围绕着“什么是‘两会’”展开。一堂课下来,同学们的课本上记满了大大小小的“知识点”。

摄图网_400109017

这是当前全国中学思政课堂的一个小小缩影。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学思政课都以“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名称出现,在每一代人的青春岁月里都有着那么一个属于自己的“思政课记忆”。相比于思政课,中学阶段的老师和同学更愿意称这一门课程为“政治课”。在高考的大框架下,政治课“进进出出”,从必修到选修、从选修到必修,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让中学思政课成为了和“语数英”一样的考试科目。“考什么”成为了学生、老师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知识点”成为中学思政课的教学核心。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在中央层面作出了部署,对全体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项要求。

中学阶段是学生“拔节孕穗”的重要阶段,是承接小学与大学的关键人生节点。因此,学校和家长在这一阶段看重“升学”和“成绩”并不奇怪。毕竟,“学习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特别是新时代,政治思想的学习更尤为重要。但是,作为面向中学生、向中学生传递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的思政课要以知识点和“情感”的温度相结合。

中学思政课必须把中学阶段学生树立牢固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接受程度摆在第一位。相比小学生,中学生在思想上更为活跃,在思维上更加成熟;但相比于大学生,中学生的思考又更加偏向感性,青春期的性格特点也更加鲜明。这就需要中学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必须在“共情”上下深功夫,在“动情”上下苦功夫,真正用一堂课串起一段情、用知识点和情感凝聚一条心。

要知道,“同频共振”首先是情感的“同频”、情感的“共振”。缺了“情感”滋味的思政课是少了灵魂、是没有血肉的。情感的融通离不开人格的吸引,高尚的人格是思政课教师的第一要求。特别是对于中学思政课教师而言,这种人格的力量更为关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教师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形成的关键时期,讲台上的教师、校园中的同学、家庭里的亲人,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三类人”。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关键的、具有塑造性的。如果说教师的“人格”来自信仰、来自品行,那么教师的“人格魅力”则来自在课堂上能不能讲出信仰的味道、能不能说出道德的温度。

从这个层面上说,中学阶段的思政课教师既是“解惑者”,更是“传道者”,不但要回答问题、解答疑惑,更要传递价值、启迪思想。中学课堂上的思政课不应该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整理成的“知识点”,而应该是为了打通师生心灵而精彩四射的“思想汇”。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横眉冷对”“对簿公堂”不应该是思政课的“标配”,感动的泪水、会心的微笑才应该是思政课的常态。

在思政课上,老师应贴近教学实际,贴近学生学习知识的实际,贴近学生对客观实际认知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才会在师生思想的共同碰撞中“潜移默化”,积极的正能量才会在师生情感的共同激荡中“润物无声”,无论课上课下,无论校内校外。放飞思想,牢固树立起学生的远大理想,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使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学生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省将乐县第一中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423/10414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