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乡村振兴 人才为先

2019年04月25日 13:39

 

1

京山市地处湖北中部,是国家首批生态农业试点市。近年来,京山市坚持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狠抓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农村各类人才活力,构建了梯次明显、动力十足、覆盖全面的农村人才队伍体系。现有农村科技人才340人,教师人才1202人,医疗人才580人,乡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98人,实用人才13700人。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值得借鉴。

1.着力扩增量,建队伍。始终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的基本要素。一是建强组织。组建由23个部门组成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构建农村人才队伍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本着“情系农村、服务‘三农’”原则为农村发展筑牢人才基础。二是人才引进。为了加速推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京山市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搭建各类平台,常态化开展招才引智活动。每年组织本地农村农业企业赴外地举行春秋两季大学生校园招聘,遴选专业对口、实用性强的农业院校开展招聘活动,为农村企业招引大学生人才200多名。同时根据农村企业技术性人才奇缺的现实,利用五一、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开展招聘活动,宣传企业良好待遇和发展前景,吸引技术性人才320多名。三是典型示范。着力在建设和发展休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下功夫,集中精力解决农户完全“靠天收”的现状,引导农民抱团取暖。按照“合理布局、统筹协调”的原则,在市内东、中、西三个地点各选择5个农民合作社作为培养重点,设定培养周期并进行授牌。通过近几年不断的加大农村人才引进数量,全市各乡镇、村级企业新增大学生、专业技术人才500多名,有效补充了基层农村人才不足的短板。

2.着力提素质,强队伍。始终将农村人才的素质提升作为建强农村的根本路径。一是搭建定点培训平台。借助市内7个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基地,每年分批分类组织各乡镇实用人才到基地进行实地培训,着重培养水产品养殖、香菇种植、茶油种植等等,培训期满,颁发由人社部门考核、制发技术合格证。通过系统培养,一大批农民掌握了专业、科学的种养技术,成为行家里手。。二是组织交流学习。不局限于本地的经验,农业部门每年组织一批农业产业带头人等人才赴浙江、云南、山东等农业发展较好且与本地农业产业结构类似的地区进行交流学习,吸取成功经验。三是邀请专家指导。组建一支农村、农业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土专家”“田秀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编写《小龙虾养殖技术指南》等实用教材,提升农户科学种田意识,培养一批种田能手。通过系统化、有针对性的培训,农村农业各类技术人才素质明显提升,其中有5人获得省级优秀种田能手荣誉称号,78人获得县级以上各类先进技术能手称号。

3.着力激活力,稳队伍。始终将农村人才队伍稳定作为乡村振兴的长久机制。一是建立农村人才库。分门别类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人才信息库,对农村人才进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及时了解农村各类人才思想动态、现实困难、发展诉求等,并优先予以解决。二是建立农村人才使用制度。由组织部门牵头,先后选拔50名优秀的种田能手进入基层农技推广站队伍;鼓励20多名农村人才提升文化水平,开展学历教育,有13名人才担任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优先启用68名高中以上农村人才担任村组干部。

 

2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是中央明确部署,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乡村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乡村的产业要靠人才来干,文化要靠人才来兴,生态要靠人才来美,组织要靠人才来强,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要靠人才来挥洒书写。揆诸现实,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城乡发展势差客观存在,农村人才短缺依然严峻,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奇缺,人才流失比较严重,要求我们必须要认真做好农村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

1.突出农村人才引进的侧重点。乡村振兴与以往任何时候的乡村发展战略都不同,乡村振兴是农村高质量的振兴、是农村全面的振兴、是农村持久的振兴,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追求数量,更要看重质量。一方面要在短期内引进急需人才。人才引进要分清轻重缓急,不可贪大求全,一味追求高大上,要实事求是,找准农村发展阶段的现实情况,要紧扣乡村振兴目标要求,加大产业兴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生态宜居所需要的环保产业人才、乡风文明所需要的乡贤人才、治理有效所需要的基层管理人才等群体向乡村聚焦,将农业企业技能人才、大学生人才、农业产业带头人才、热衷服务农村的文化人才等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引进。另一方面要在长期构建农村人才梯次队伍。全面振兴要求农村的各行各业都要有人才作为支撑,构建农村人才金字塔式的梯次队伍是夯实农村人才体系的基石。要着眼长远,进行长期规划,加大财政投入,结合本地实际,引进一批能够起到良好带头示范作用的“领头羊”人才,引进一批产生巨大影响、颠覆原有产业结构的突破性创新人才,一大批具备一定学历基础的中高层次人才,一大批农村发展产业人才,确保农村人才高、中、低结构合理优化、层次分明。

2.提升农村人才培育的针对性。人才靠引进,更靠培育,人才培育要有计划、有规划、有针对性,不能撒胡椒面。一是要结合产业“育才”。要建立农村人才库,对人才进行科学分类,按照种植业、养殖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进行分类统计,并结合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开展专题培训,提升了农村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二是要对标高端“育才”。要着力培养农村高端人才,根据人才年龄层次和学历结构,择优组织一批文化基础较好,但学历不高;致富能力较强,但综合素质不高的农村人才到农业产业发达地区和重点农业高等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和学历提升,不断扩大农村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发展视野。三是立足载体“育才”。培训人才最终要落脚到发展农村事业,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兴办各类与本地实际高度契合的农业主题研修中心、农业发展实验室、农业科普示范基地、产学研合作平台等载体,构建实力强大的县、乡、村三级农村人才培训网络。

3.激发农村人才发展的创造力。农村人才是农村最具活力的群体,需要给予政策倾斜,激发创新创造能力。一是要靠政策引导。有针对性出台促进本土农村人才发展的倾斜政策,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配置、项目对接、利益共享机制,在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村技术人才和各类专业人才通过技术开发、投资入股、经营项目等发挥自身特长,取得应有报酬。二是要靠激励带动。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优先吸纳农村人才入党、进入村“两委”干部、推荐担任“两代表一委员”等政治待遇,增强农村人才荣誉感。加大农村补贴、交通补贴、购房补贴方面的投入,改善农村青年人才收入结构,增强人才获得感。加大典型树立和宣传力度,广泛传播农村人才勤劳致富的优秀事迹,在区域营造尊重农村人才的良好氛围。三是要靠感情栓心。留住农村人才根本是要留住心,通过打好“乡情牌”,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提升农村人才服务农村、扎根基层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创造人生财富、实现人生价值。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案例栏目投稿邮箱为:anli@71.cn,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425/10418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