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文化热点

以农村精神文明为抓手兴乡风文明

2019年04月30日 09:15

 

1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农村是美丽的广阔的天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强是党和国家发展的根本要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奋斗精神、科学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和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云南省宣威市文兴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齐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宣威市文兴乡进一步加大投入,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水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各种措施的有效实施,文兴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亮点纷呈,创建水平不断提高,先进典型、优秀人物和道德模范等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出来,公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得到提升。目前,全乡粉刷永久性固定标语10条,专门设置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12块,制作公民基本道德规范14条,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牌匾105块。全乡有7个单位6个行政村分别被曲靖市委市政府、宣威市委市政府授予“曲靖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宣威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兴乡按照“十个一”特色小城镇建设要求,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小集镇总体规划为先导,以文兴大河为主轴,以广场建设和政府机关改造为依托,坚持调整规划与落实城镇上山要求相结合,坚持自主投资与争取上级支持相结合,坚持文化广场与乡机关建设相结合,结合山地城镇建设的要求,坚持“成熟一片、开发一片”的发展思路,遵循科学规划原则,全力打造集镇文化活动广场,积极营造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小集镇体系建设,集镇功能逐步完善,集镇品味得到较大提升。同时,加强集镇管理,整治环境卫生。积极规划建设和清理整治集镇市场,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垃圾实行袋装制度。加大对农贸市场进行巡查,维护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彻底改变过去以路为市、占道经营、交通堵塞的状况及脏乱差现象,让市场环境得到了根本改观,整个集镇面貌焕然一新。

加快村级组织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文兴乡在村级组织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中,坚持“因‘财’施建,经济适用、功能齐全”的原则,采用砖混或框架结构,配备各村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政策宣教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等。尤其注意把场所建设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衔接,与当地民风民俗相适应,与卫生、体育项目建设相协调,做到科学合理,经济适用。同时,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载体,争取各方支持,配齐配全书柜、书桌、椅子及报架等相关阅读设施,明确专职管理人员,全面提升农家书屋及村级文化活动室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活动,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水平

文兴乡积极开展以庆祝“三八”“五四”“六一”“七一”等为主题的各类文艺活动,丰富干部群众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积极组织开展建党纪念日庆祝活动,激发爱国爱党情怀,展现全乡人民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开展以“学雷锋”活动为抓手,以在中小学开展“中华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未成年人的人生理念、道德理念和博爱理念。各中小学认真组织开展“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在青少年中广泛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开展公益活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为了建设共青团希望水窖,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各中小学和各村团支部积极开展以“节水抗旱,奉献爱心”为主题的共青团希望水窖“1+X”公益活动。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片爱心,共筹到“爱心水窖”捐款,专门用于援建共青团希望水窖。通过发动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实现对公益理念的有效传播,激发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全社会形成抗旱节水、奉献爱心的良好氛围。

抓好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文兴乡积极争取项目扶持资金,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创新扶贫工作思路,采取外争项目,内聚民力,努力让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不等不靠,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切实抓好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整乡“双推进”工作。尤其在扶贫项目实施中,以推进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契机,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找准结合点,围绕一个目标,劲往一处使,钱往一处用,把项目放在一个平台上,汇集民智,达成共识,凝心聚力,形成合力,确保扶贫开发项目放在哪里,精神文明建设就跟进到哪里。把扶贫开发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坚持整乡推进工作两手齐抓,一手抓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确保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做到哪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就开展到哪里,促进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2

从云南省宣威市文兴乡的建设历程我们看到,新形势下农村建设农村精神建设也面临着新挑战,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精神文明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对其做法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推动其他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快速发展,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和农村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重要抓手,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和农村小康社会。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要建立健全和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乡村党组织统一领导,完善组织和工作措施,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基层组织负责人直接抓,社会各方面合力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的工作格局。

二是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动员群众参与。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列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好抓牢抓实。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舆论氛围。基层党组织主要领导亲自动员部署,带头深入实际,广泛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好组织领导、人力配备、创建规划、经费保障等问题,以确保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经费到位、工作到位,确保精神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建立和完善测评体系,促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建立健全和完善文明单位(文明村)创建测评体系,完善竞争激励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和群众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把定期的统一检查、评比和评定等创建目标和要求纳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认识,完善措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并纳入全面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四是加强学习宣传教育,提升农民群众文明素质。要加大宣传力度,在群众中加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加快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和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不断强化农村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着力解决农村群众在思想认识和观念上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推进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为重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着力构筑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五是组织开展农村群众性创评活动,提高群众创建工作水平。要积极开展“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星级户”“细胞工程”等群众性创建活动,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切实可行检查评比方案,定期进行检查、评比、评定,实行动态管理,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群众性创建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共同推进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面提高群众性创建工作水平。

六是提升活动场所服务能力,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乡村文化活动广场、村级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场所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及发挥作用的方法途径,尤其要注意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提高使用效率。要正确引导,培育和壮大群众新农村文艺汇演、大家乐、广场舞、体操队、自乐班及群众健身等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案例栏目投稿邮箱为:anli@71.cn,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430/10424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