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独家讲稿

张卓:琴颂《诗经》——《诗经》与“琴歌”的吟唱

2019年05月10日 10:17

 

QQ截图20190510101208

张卓 中国歌剧舞剧院女中音歌剧艺术家

点击观看视频专辑

一、《诗经》与古琴的渊源

我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一名歌剧演员。为什么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诗经》、分享古琴呢?那是因为2012年我在一次欧洲巡演的过程当中,亲眼看到了古琴的表演,亲耳聆听了古琴的音乐,我顿时就被古琴的音色、音乐深深地吸引了。而后,我就拜了当时演奏古琴的那位老师为师,开始学习古琴。这位老师就是中国琴会秘书长杨青老师。所以,我也是一个古琴的爱好者和学习者。我想,也许是冥冥之中有人希望我从不同的视角来感受我们自己的古老文化,希望我有能力来传播和传承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我从五岁开始学习书法,到初中的时候就停止了,但是自从接触古琴之后,我又自然而然地把书法给“拣”起来了。随着对古琴的学习与了解的深入,我写书法也逐渐慢了下来,我的心也越来越静了下来。所以我非常荣幸能够跟大家分享这样一种心路历程。

歌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而古琴音乐就像中国写意画一样,非常简单、飘渺,即使是像《酒狂》那样的作品,它的音乐仍然是很安静的。我身边有很多朋友,但是很少有朋友会接触到这样的音乐,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学习歌剧这种西方音乐的原因。但是现在,我身边的一帮青年朋友们,也开始关注我现在所做的这种音乐探索。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歌曲”。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我的老师经常说,拿着一把琴,这把琴就是一个人。古琴的声音分为“天地人”三音。我非常喜欢“天地人”三音。古琴的音色分三种:泛音、散音、按音,泛音为天音,散音为地音,人音就是按音。在技法上也有非常多的组合,三种音总是交替出现。

 

古琴是一种文人乐器,自古以来,有许多大文豪、大诗人都喜欢以古琴为友。在古代,弹琴的人非常受尊重,一般在他们的名字前面会加一个“师”字,比如师旷、师襄。这让我们感受到,会弹琴的人一定是一位有着高尚品德、值得尊敬的师长。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非常值得传承的好现象。现代社会信息发达了,可能一个班的学生,四十个人就学了四十种乐器。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都能感受到不同乐器的美。我在学习了古琴一年之后,开始接触到琴歌。司马迁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让我们能够感受到,《诗经》一直是伴随着音乐而发展到今天的。当然,在历史的长河当中,《诗经》也是命运多舛的。到现在,《诗经》的原始版本或者说原始释义,在文学界和经学界都还有很多争议。

我们从故宫博物院里拿到了《钦定四库全书》的琴史谱,它是一个文字谱。这个文字谱不学习古琴的人是看不明白的,后面有一张图片。

图片1

(上图)这全部都是古琴指法谱,在谱子当中没有节奏记载,大约在1788年编纂成谱。琴谱上的汉字我们都认识,在字的下面还有相应的另外一个字,那就是谱子。这就是我们中国的乐谱。古琴一共有七根弦,这些谱子全都是对应的位置。按照琴谱弹出来,仍然是一个音一个字,完全没有节奏的记载。从乐谱上来讲,这就是一个单旋律,这也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特色,我必须要尊重自己的文化。

二、琴《诗经》之《关》——礼以节人

我们把《诗经》琴谱翻译出来之后,做成了音乐会,用非常简单的一把琴、一把瑟、一支箫进行演奏。我当时拿到的第一首作品就是《关雎》。为了更好地演绎这首作品,我去跟着很多北大老师上了《诗经》的课,也跟他们进行了探讨。

我们按照诗的韵律以及吟诵的特点,先把每首诗念出来。下面是我不久前的一个录音。(音乐播放)

 

相信大家应该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诗经》音乐,它没有一个音符是现在的人写的,而是来自远古的声音。国内有很多琴家、琴人,甚至有一些唱民族声乐的老师,他们也会唱《诗经》,我也听到过很多版本的《诗经》音乐,但是杨老师跟我讲到一点,说很多人唱琴歌没有专业技术来支撑。我就在想:“这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技术呢?”

我从1996年就开始学习声乐,一直到现在,我仍然会请老师帮我听,我需要另外一个耳朵来监听自己的声音质量,因为自己听自己的声音是不客观的。所以在我的学习之路上,有很多很好的老师给了我非常好的指导。

在拿到《诗经》琴谱时,我该怎么去唱呢?我就想,还是要用吟诗的状态去唱《诗经》。因为古琴最大的特点就是静,像水墨的意境,那么,音乐也要表现出一种水墨感。我们花了四年的时间,从305篇当中仅翻译出十六首琴谱。工作量非常大。我们需要一个一个字地去找它在古琴中的音高,然后再把它用1234567(do、re、mi、fa、sol、la、si)记录下来,最后把这些简谱翻译成了五线谱。所以,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来分享和感受《诗经》音乐。

用西方音乐的视角来看待我们古老的音乐,会有一种新的体会。古琴的音域不是很宽,所以唱这样的《诗经》应该有艺术歌曲的概念,德国的Lied、法国的Chanson、意大利的Arie Antiche都是古典艺术歌曲。我们在参加国际比赛的时候,在第二轮半决赛至少要演唱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的艺术歌曲套曲。那么,为什么要有一个专门的艺术歌曲比赛的环节?这是每个国家对于自己的文学作品的重视。艺术歌曲都是用诗来编写、创作的。我们熟悉的贝多芬就曾用歌德的诗来创作了一首叫《渴望》的声乐作品;舒伯特也用莎士比亚的诗创作了一首在声乐领域非常著名的作品,叫《听听云雀》。这些全都是以诗来创作音乐的例子,而且通常他们的伴奏都是钢琴或者室内乐。室内乐组合是一个小型的乐队。古琴和《诗经》的结合就是一个天然的组合。

中国传统的乐调是“宫、商、角、徵、羽”五音。钢琴有八十八个琴键,单一把古琴仍然可以带给我们同样的体验。在《关雎》里有一句“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其中琴和瑟是两种乐器。琴指的就是古琴,而瑟则是类似于古筝的一种乐器,但是瑟的弦比古筝少。我们从武汉马王堆出土的竹简描述中,复原了瑟这个乐器,在我们的音乐会中就再现了琴瑟和鸣的现场。

那么,作为一个歌剧演员,我为什么要唱《诗经》,为什么要唱琴歌、弹古琴?杨老师说我眼神里有一种天然的忧郁,其实这可能是源于我平时对生活的思考吧!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有更多人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去多看看古诗词、多听听古典音乐。

 

我给大家分享一点经验,在你们学习声乐的时候,一定要学习发声练习,这样能够帮助你们调整呼吸。再就是学会看着乐谱学习歌唱。如果你们是音乐爱好者或者音乐学习者,一定也要对音乐的学习秉承一种严谨的态度,因为这是一门学科。

最早的乐器是什么?是一种叫骨笛的乐器,它用猛禽的肢骨或者人的腿骨钻孔制成,距今有八千年左右的历史了。它可以说是人类现存的最早的乐器了。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三、琴《诗经》之《鹤鸣》——中国文化的形象表达

下面我给大家听一首《雅》的作品。(音乐播放)

图片2

这是《雅》当中的《鹤鸣》,《鹤鸣》中有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诗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听到的音乐从羽音开头,到羽音结束。“鹤鸣于九皋”,仙鹤在一片宽阔的芦苇沼泽的晨雾当中鸣叫着飞上天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经验是宝贵的不可易得的知识。

 

四、琴《诗经》之《汉广》——距离产生美

其实,对于每首诗文的解释,历朝历代都有所不同。风诗有很多是爱情诗,我们听下一首:《汉广》。(音乐播放)

图片3

我非常喜欢这首作品,在音域上,它相较其它作品更有跨度。古人的音乐,虽然音域非常窄,是一种单线条的记谱,但仍然给我们一种非常宽大的感受和体验。我现在会花很多的时间去关注这样的作品,关注古人的音乐创作,它虽然没有节奏记载,但非常有深意,给了每一个人不同的想象空间。你可以按照你自己对诗、语气的理解,去唱出自己的感受,比如哪个地方音长一点,哪里音短一点,什么地方需要叹一口气,甚至什么地方需要呐喊出来,所有的情绪你都可以放到音乐当中。

我曾经跟一位舞蹈创作者沟通过,他就曾提到,很多关注他作品的人,但是也许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感受。我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来感受这样的古琴音乐或者来学习演唱和弹奏这样的作品,你们会有不同的感受。总之,我被《诗经》的文学和它的音乐打动了。

五、琴《诗经》之《卷耳》——最早的相思病

在风诗当中,我还想跟大家分享一首关于失恋的作品,失恋会让你感受到一种病态的美感。我采着路边的卷耳(一种野草、野菜),却总也采不满。情到遗憾之处,我自己独自饮酒,不醉不休。它其实是一种文学上的描述,这也是《诗经》很有意思的方面。(音乐播放)

图片4

不知大家能否感受到,我在这首作品当中带入了一种戏剧的人物感。就感觉到自己是那样一位女子,身临其境,在路边采呀采卷耳,就是采不满一筐,因为我没有心思采,根本就没有想着说要把它采满。

 

在《诗经》当中它有很多生词,不是现在人常用的,这首作品就非常典型:“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háng)。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兕觥,是一个喝酒的器皿。表示我拿着一大杯,男人喝酒的杯子,一口干了的状态。

其中有很多字不是现在常用和用现代发音来念的,我们也是从很多古籍的记载当中去探索和发掘的。当然,现在也有很多关于《诗经》朗诵的范本,但是这些范本的读音会有细微的不同。为什么它叫《诗经》?其实它是在成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把《诗经》这个名称树立起来了。但是我了解到,外国人对《诗经》的翻译是叫The Book of Songs。在西方人眼里,《诗经》就是一部音乐作品,就是一部艺术歌曲总集。

我在演唱和挖掘《诗经》的时候,第一个概念就是“艺术歌曲”。每个人都可以读诗,每个人也都可以唱诗。其实在《诗经》产生的流域(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以及湖北北部一带),几乎是一个中原文化的集合。我每次参加国际演出的时候,都会不遗余力地向外国的歌唱家、导演、制作人推荐中国的古琴音乐和《诗经》文化。我有两个春节是在欧洲度过的,第一次是在荷兰的Utrecht(乌特勒支)大学,另一次是在西班巴斯克大学,这两次的出访都是由于我在清华大学演出了《诗经》音乐。音乐会之后,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学者,当时就给我发出了邀请。我记得有一个美国哲学家,在我演出结束后冲上台跟我握手说:“I don’t understand the language,but I’m in tears.”这也给了我一个继续关注和探索传统文化的动力和促进力量。

六、诗经》之《般》——岁月长河的一曲华

我还想和大家分享我们现在挖掘出来的唯一一首《颂》的作品——《般(páng)》。(音乐播放)

图片5

《颂》中的作品演奏时经常伴随着舞蹈,是有大型舞蹈的演出,或者是在祭祀的时候表演的。在《诗经》当中,《颂》不像《风》《雅》有很多词,《颂》的词都是很少的。但是有文字记载,《颂》的作品在演出当中通常会把音拉得很长。在这首作品当中,我们听到有一段变奏,这是我在诠释这个作品时候进行的二度创作。这不是旋律的创作,而是一个情感的叠加。

 

在这个音乐当中,所有呈现的声音就是一把琴、一把瑟。琴的声音非常深远、深沉、幽深,有一种很稳重的感觉。那瑟呢?这首音乐当中有一个像筝一样的刮奏的音形,那就是瑟,很明亮、很华丽。

我们在考古过程当中也发现,中国音乐就像国画一样,虽然线条很简单,但是它所表达的内涵却不简单。每个人的理解会有所不同,而我所做的工作,也只是给大家提供一种资料依据。在我演唱这些作品之前,我没有任何的资料依据,所以也许我的演唱还有很多未挖掘的情绪和不足的表达,希望在将来的探索、研究当中,能够还有更多的新发现,也希望朋友们能够给我更多的理解和提示。今天非常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古琴音乐和《诗经》音乐。希望有机会大家能看到舞台版本的《诗经》音乐演出,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510/10434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