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视点

亚洲文明交流交融的经验与智慧

2019年05月15日 09:44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拥有古老悠久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亚洲人民创造和发展了丰富多彩的亚洲文明。亚洲各文明既有相互差异的一面,又有相互融合、相互沟通的一面。了解亚洲,了解东方,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亚洲人应该做的,宣讲家网视点带您纵览古今,一起了解亚洲文明交流交融的经验与智慧。

亚洲在历史上的地位

——长期以来,在“东方与西方,现代与传统”二元对峙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中心论的影响下,亚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亚洲在古代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亚洲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水稻的培植、城市的出现、宗教中的多元、宏大的神庙、铸铁、指南针、纸张、丝绸、文字与书写、大学、规模巨大的国家管理、杰出的艺术作品等等,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所中肯指出的:“今天的西方文明,也可说就是欧美文明”,“与其说系起源于克里特、希腊、罗马,不如说系起源于近东。

亚洲在早期的全球化历史中起着重要作用

从公元1000年到1500年印度洋一直是全球贸易的中心,阿拉伯商人掌握着从东非到红海口、波斯湾以及印度西海岸的贸易,印度商人控制着从锡兰到孟加拉湾再到东南亚的贸易,而中国人控制着从中国到印度尼西亚和马六甲海峡的南中国海贸易,中国和印度是当时世界经济的中心,在早期的全球化历史中起着重要作用。

亚洲创造和积累了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宝贵思想理念

——亚洲各国各地区人民,经过几千年的社会实践,在自主与他助、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现实与未来等等的关系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蕴含宝贵价值与智慧的思想理念。

和而不同、和合一体:主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要和谐相处

在中国历史上,我们主张“中庸中和,不走极端”“协商对话,求同存异”等理念。在历史上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他们的思想家提出的“非同非异”的“和诤”之说、“人与自然亲和”之说。在南亚和东南亚,从印度《奥义书》中的“梵我同一”和胜论学派的“和合是一种关系”,到诗人泰戈尔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伟大的事实”,到苏加诺将“潘查希拉”作为哲学思想基础统筹印尼的多元文化,再到东盟共同体将协商、和谐、合作作为核心价值以形成“不同国家的和谐体”,也都是体现了“天人合一”“多元一体”“和合一体”思想。

亲仁善邻、和平相处:认识和处理国家与国家关系的一种思想智慧

历史上日本的圣德太子在制定“十七条宪法”时将“和为贵”列为第一条,朝鲜半岛学者提出“义命相敬”,阿拉伯学者主张“城邦(国家)合作”,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倡导过“世界一家”,乌兹别克斯坦诗人纳沃伊也称“没有比生活在友谊之中更美好的事情”,这些都体现了和平外交的思想。

义利结合、互惠互赢:认识和处理个人之间、社会之间、国家之间不同利益上的道义原则与物质利益关系的一种思想智慧

中国古语中宣传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格言,印度《摩诃婆罗多》史诗中所高扬的利他主义思想旗帜,就是亚洲人民反对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倡导义利结合、互惠互赢的鲜明写照。

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认识和处理不同民族、国家、地区的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一种思想智慧

中国典籍中阐述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倡导的“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伊斯兰教教义中主张的“阿拉伯人不优于非阿拉伯人,非阿拉伯人也不优于阿拉伯人”,都闪烁着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思想智慧之光。而阿拉伯历史上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就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文明的互学互鉴的一次集中体现。

丝绸之路是经济交流之路,也是文明互鉴之旅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古代亚洲各国沿着古老的陆上丝路和海上丝路频繁往来,互通有无、交流互鉴。

科技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桥梁建造、造纸、雕版印刷、种茶、医药、炼丹等领先技术都相继外传,促进了当地的文明发展。例如井渠法是中国人的发明,甲骨文中就有井字,秦汉之际凿井技术西传,至今仍为中亚、西亚人民提供便利。域外的科技如埃及先进的玻璃制造术、印度的熬糖法、印度和阿拉伯的数学、天文历算、医药也传入中国。

精神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中国的儒学、宗教、汉字、文学、建筑、艺术、美学、服饰文化、生活方式等惠泽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形成了儒家文化圈。而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语言、文学、音乐、美术、建筑、习俗中无不留有佛教的印记。丝绸之路上民族、宗教、文化等往来传播,和平共处。

制度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中国古代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法律体系被许多近邻国家视为典范。日本曾4次派遣隋使、11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制度文化。朝鲜高丽国初建时,政府机构设置略仿唐制,到元朝又仿元制。越南黎氏王朝“定文武官制,一遵于宋”。中国的科举制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开明的选拔官吏的办法,直接影响了许多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

郑和七下印度洋:开创了跨文明和平对话与合作发展的新局面

——明代中国是东亚大国,明初从农耕大国向海洋大国发展的趋势及郑和七下印度洋形成的国际秩序以及亚洲文明交流的扩展。

在印度洋国际交往中,明朝具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郑和七下印度洋,在与各国“共享太平之福”理念指导下的大规模国家航海外交过程中,明代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海洋大国形象出现,在促使印度洋地区国家权力整体上扬的同时,维护了海道清宁,人民安业;与各国公平交易、互利互惠,推动了区域国际贸易网络活跃发展,开创了印度洋区域各国跨文明和平对话与合作发展的新局面。

亚洲文明的重述预示世界多元文明大合唱的时代开始

——亚洲文明的重述不仅唤起我们对亚洲古代文明的敬仰,激发起亚洲人民对自己多彩文化的自豪,更预示世界多元文明大合唱时代的开始!

美美与共,和合共生,这是中华文化长期积累的智慧。今天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不是走向“独尊”,恰恰是展示我们向其它文明学习的过程。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今天的全球化,任何文明,任何文化都不可能独善其身,都不可能高高在上。文明因平等而交流,因交流而多彩,亚洲文明的重述不仅唤起我们对亚洲古代文明的敬仰,激发起亚洲人民对自己多彩文化的自豪,更预示世界多元文明大合唱时代的开始!

参考来源:北京日报《美美与共:亚洲文明交流交融的经验与智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515/10438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