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实施“114帮学提能工程” 助力脱贫攻坚伟大事业
2019年05月21日 15:02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
2018年,村“两委”集中换届后,湖北鹤峰县对新一届村“两委”干部迅速实施“114”帮学提能工程,即1名驻村干部结对1名村干部开展“四学”(学理论、学技能、学方法、学规矩)行动,提升村“两委”干部“出海远航”能力,筑牢农村基层战斗堡垒,聚集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的合力。
学习讲谋略,帮学机制全覆盖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鹤峰县委、县政府始终践行这一理念,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基层干部队伍。
该县县委主要领导先后深入31个村,对新一届村“两委”干部能力提升进行专题调研,要求把村“两委”班子打造成能打胜仗的“铁军”。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县委组织部创造性地提出了实施“114”帮学提能工程的党员干部帮学“师徒制”。乡镇党委做村主职干部的师傅,指导他们强化职责、明确分工,重点提升统筹全面能力,凝聚“两委”班子合力。驻村“尖刀班”做村副职干部的师傅,每名村干部均由一名驻村工作队员结对帮带,因材施教,逐一制订结对帮学计划,帮助提升业务水平。村干部提能后,做村后备干部的师傅,实现逐级帮带,坚持“定向、定标、定责”培养,全面提升后备干部综合素质。
目前,该县已结对培养村“两委”干部1029名、后备干部648名,其中村委书记后备人选205人,实现新任“两委”干部结对帮学全覆盖。
教学有“良方”,素质提升全方位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县委组织部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政策、党建业务知识、农村工作方法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知识,明确“四学”内容。
学理论,强化政治意识。驻村干部辅导村“两委”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
学技能,提升服务能力。驻村干部手把手培训村“两委”干部会议记录记载、文件打印、电脑打字、表格制作等实用技能,提升现代化办公水平和服务群众能力。
学方法,提升履职能力。驻村干部与结对帮带村“两委”干部共同下乡入户,解决矛盾纠纷,召开群众会议,帮助掌握农村工作方法,提升“独当一面”的履职能力。
学规矩,强化纪律意识。驻村干部围绕党章党规和法律法规,结合每周碰头会对村“两委”干部进行培训指导,铸牢红线底线意识,提升依法依规开展工作能力。
督导现真招,抓实工作全过程
“玉不琢,不成器。”为推动“114”帮学提能工程全面落实落地,鹤峰县委组织部紧盯“迅速提能生效”这一目标,建立健全督导机制,进一步激发新一届村“两委”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责任上肩。县委组织部将“114”帮学提能工程纳入驻村帮扶工作督查内容,深入到村调研指导帮学工作;每月一次调度乡镇工作开展情况,听取帮学工作汇报;乡镇党委每月检查一次各村学习计划落实情况,严格落实奖惩政策;包村领导每月至少到村检查、指导帮学工作一次,并提出指导意见;县级半年一会考,各村每季度组织一次测试,检验学习效果。
督导提效。该县根据工作情况进行督导,对不按时、不按要求完成帮学内容和学习计划的乡镇、行政村进行登记管理,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作为下次开展督导检查的重要依据。截至目前,4个督导组对全县9个乡镇205个行政村进行了全面督导,查找整改问题达51个。
培养出实效,工作提升全领域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通过实施“114”帮学提能工程,村“两委”干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的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实现了理论过硬、技能过硬、方法过硬、规矩过硬,全县72名村书记充分发挥全面“头雁”作用。
燕子镇石龙洞村党支部书记田小红引进鹤峰石龙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着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目前,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55万元。
五里乡后坪村党支部书记董学龙放弃在贵州收入颇丰的事业,回乡挑起带领全村百姓脱贫致富的重担,改变了村“两委”班子老化、党员队伍松散的现状,大力发展烟、菜、药产业,成为村里的主心骨。
铁炉白族乡千户村党支部书记向慧明创办湖北惠泰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摸索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的产销模式,带领村民发展致富。该公司今年第一季度仅茶叶一项,营业额就达50余万元,带动本村及周边200余户村民就业增收。
目前,鹤峰县205个村1029名新任村“两委”干部正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114”帮学提能工程成为他们“出海远航”的领路人,也为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推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鹤峰高质量发展。
抓党建促脱贫,切实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有利于村级干部提升能力,为农村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尤其当前农村空化现象突出,导致“支部空”“干部弱”“发展难”等系列问题,因此必须选出一批讲党性、有能力的党员队伍帮助农村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党组织,提高村“两委”干部办事能力,实现农村事业新发展。正所谓“村里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发展的“领头羊”,必须培养一批敢干事、能干事、靠得住、留得住的农村党员。湖北省鹤峰县“114”帮学提能工程建设,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与启示。
一、持之以恒地学习新思想,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学习新思想的激情,只有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才能在新时代的战场上建功立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需要做到深入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在书本上、在网络上、在实践中增加知识储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得到新发展,取得新成就,进一步创造性地发展了党的思想理论。党员干部要紧密围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谋事创业。学习党的思想理论有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提高思想境界。不忘“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苦尽甘来,牢记“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是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有的学习态度。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下苦功夫,磨练心智。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新思想中,奋斗于新时代、成就于新时代、建功于新时代。
二、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党员干部不仅仅是掌握创新理论解决工作中的难题,社会在发展,矛盾在不断变化,必须抓住一件事物的主次矛盾。尤其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这个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同的时代,矛盾就不同。不能以过去的眼光看待新生事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用进步的、科学的眼光看待新矛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坚持进步,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创造真理。要用党的创新理论在新时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必须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要“接地气”,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新时代有新使命新任务,不忘习总书记的谆谆告诫,在新时代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做新时代的追梦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不懈奋斗。
三、培养一批年轻有为的党员干部,激活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池清水”。栽好“梧桐树”引的“凤凰”来,必须扎实推进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人才成长成才创造空间。选出一批有潜力的年轻党员干部,结合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按照“114”帮学提能工程要求,帮助基层年轻干部增长才干,提高办事能力。让基层党组织发展后继有人,不能断了“香火”。鼓励政治素养好、有能力有担当、热爱人民热爱农村的年轻人加入党组织,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现才华的舞台。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农村发展要依靠青年,必须关爱青年、信任青年、重视青年,做青年的引路人、知心人,青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必须注入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的“营养剂”,培养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的践行者,推动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取得新发展新突破,继续让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在华夏大地上谱写新篇章。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案例栏目投稿邮箱为:anli@71.cn,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521/10444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