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理论研究
试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2019年06月04日 15:20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放在最前面,可见其分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的根本动力。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怎样理解这个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我们党有什么重要历史的意义?今天为什么要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怎样才能够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面对并做出科学回答的重大问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个革命政党,要永远向前走,就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国共产党诞生于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在98年的峥嵘岁月中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曾经有过挫折和失误,但始终没有改变对共产主义、对民族和对人民的初心,始终坚持自己的使命,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在新时代,共产党人只有牢牢把握初心与使命,才能不忘过去,走好现在,开创未来。
一、路漫漫,上下求索。“初心”和“使命”贯穿在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之中
(一)在苦难的救亡图存中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纵观世界历史,中国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走在世界前列,遥遥领先于其他民族和国家。但在封建统治后期,由于统治者的闭关锁国和腐败堕落,错失了历史发展的机遇,西方列强依靠先进的制度文明和科技后来居上,中华民族渐渐落伍。在这种落伍的实际情况下,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清朝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特别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下的侵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在落后与挨打的被动境地,中华民族处在漫漫长夜,人民生活在苦难之中。从那时起,为摆脱侵略压迫,获得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幸福,中华民族的救亡和复兴,人民的自主与幸福就成为中华儿女最强烈的梦想,就成为那个时代先进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虽然他们为此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探索与斗争,但都因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先进性纯洁性政党领导而失败,他们为此抱恨终天。
(二)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学习真理,运用真理,坚持真理,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优势,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践行的初心和使命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要求。新的斗争实践呼唤新的理论自觉,并催生新的政治势力。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救国救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下“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正因为有了以民族救亡和复兴、人民解放和幸福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从此有了自己的主心骨,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此时的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的潮流,坚定而执着地确立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理论的普遍真理,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在灾难深重的中国,点燃了光明的火炬,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希望。后来在历史的滚滚洪流面前,中国共产党人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困苦,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从本质上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实现这个初心、完成这个使命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党纲和党章来看,确实如此。比如,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区分,实际上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最终实现中国人民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进行民主革命,后者反映人民的现实利益,前者反映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从党的七大开始,中国共产党党章有了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党的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章规定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这已经不是抽象地谈人民利益,而是讲执政党怎样具体地为人民服务,同时也强调我们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二大党章把党的宗旨与性质联系起来,强调了三个关键词:先锋队、忠实代表、领导核心,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更加具体地表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再次肯定和表达了党的“初心”和“使命”。此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都一以贯之,没有丝毫偏离,“初心”和“使命”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在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之中。
二、“初心”和“使命”具有伟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初心”和“使命”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为人民服务,仅仅五个字,伟大深刻又朴素平凡。中国历史上许多政治势力也懂得人民群众的力量,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基本道理。在取得政权过程中,那些政治势力也或多或少依靠或借助了人民的力量,也能够为人民办些好事,但是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们不能把初衷贯彻到底,或者不能找到真正使人民获得幸福解放的道路,以至“为民”的思想始行而终弃。有些在取得政权后,往往违背人民利益,与人民处在对立状态,最终失去人民的支持,导致失败。终究跳不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律的支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由于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代表,它的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才能始终如一地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初心”和“使命”是我们党安身立命的根本、得天独厚的优势,丢掉它,就是弃己所长、自毁优势,就无法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更加满意的答卷。
(二)“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为了践行初心、完成使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努力奋斗,为中国人民作出了最大的贡献和牺牲。有这样一些数字鲜明地昭示了这一切:毛泽东同志一家为革命牺牲6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70多人,贺龙元帅宗亲牺牲2050人,全国牺牲2000万人,有370万共产党员。再如,被毛泽东同志赞誉创造了“第一等工作”的“模范县”江西兴国县,在80%的青壮年都已参加红军的情况下,一个月又“扩红”5000余人。整个兴国县23万人中,有8万人参加了红军,拥有54位开国将军的兴国县既是著名的“将军县”,也是著名的烈士县,共有23179名烈士牺牲在革命的征途上。1935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指出:“我们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中国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人口是工人和农民,所以人民共和国应当首先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利益。但是人民共和国去掉帝国主义的压迫,使中国自由独立,去掉地主的压迫,使中国离开半封建制度,这些事情就不但使工农得了利益,也使其他人民得了利益。包括工农及其他人民的全部利益,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为人民利益奋斗,得到人民拥护,这是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得到了数万万人民群众的拥护。为什么?因为人民群众对一个政党不仅听其言更观其行,人民从共产党前赴后继和英勇牺牲的实践中认识了党,选择了党,和党站在一起,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铜墙铁壁。所以说,“初心”和“使命”蕴藏着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
(三)为践行初心、完成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实现初心和使命的正确道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践行初心、完成使命的漫漫征程中充满了荆棘与坎坷。有了“初心”,还要有为“初心”奋斗的勇气和智慧;承担了使命,还要找到实现使命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人为践行初心、完成使命,进行了艰难的探索,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实现初心和使命的正确道路,科学地提出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具体路径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接着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三件大事,就是民主革命,救国救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利国利民;改革开放,强国富民。三件大事改变了国家的面貌,使我们国家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所以,党的历史是一部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历史,更是践行初心和使命的教科书。
三、今天为什么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一)伟大的奋斗目标要求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站在高处,才有远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奋斗目标就像一盏明灯不断照亮共产党人前行的路,从最终目标看,中国共产党是担负远大历史任务的使命党,这个党具有远大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不像西方政党那样轮流执政,而是要长期执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完成自己的崇高历史使命。艰巨的历史使命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持续不断地保持勇气、定力和努力奋斗才能完成。随着我们党事业的不断发展,党面对的问题更多、情况更复杂。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董必武在参观一大会址时,引用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话:“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更加艰巨的任务,更要强调“初心”和“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党的十八大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体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国家博物馆看《复兴之路》展览,提出“中国梦”。党的十九大之后,又带领中央政治局全体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党的光辉历史,重温入党誓词。这说明,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没有忘记初心,也不希望全党忘记初心,更不允许全党忘记初心。无论走到哪里,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要到何处去。只有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去实现伟大的奋斗目标。
(二)现实的严峻考验要求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四大考验”是个前所未有的“时空转换”,从受压迫到掌握权力,从封闭到开放,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考验十分严峻。权力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用来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权力也有扩张性和腐蚀性。不受制约的权力会带来腐败,滥用权力可能走向人民的反面。“四大考验”是长期、复杂、严峻的。因此,党内容易出现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经受考验,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与此同时,从社会发展规律和国际惯例来看,由于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我国已经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也会面对更严峻的挑战和更艰巨的考验。应对这一系列的困难和风险,共产党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才能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三)党内严峻的现实更需要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党的情况不断变化,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党是伟大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多数党员干部保持了理想信念,在肯定这个基本面的同时,更要从反腐倡廉建设实践中以及从严治党的实践中汲取教训。比如在实践层面,有几种情况值得注意。一是极少数不可救药的腐败分子,他们实际上已经彻底背叛了党的“初心”、“使命”,政治上堕落、经济贪婪、生活奢靡,是我们党的事业的蛀虫,更是党和人民的罪人。有些人曾经是不错的领导干部,但是时间长了就忽视自己的党性修养,组织的教育、监督也存在缺位,内外因交互作用,使其逐步失去理想信念,在贪腐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堕入深渊。二是有的党员干部还不是腐败分子,但是也正在忘记“初心”和“使命”。由于精神支柱不牢固,思想堤坝不坚实,经受不住腐蚀,是非常危险的。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加速他们的堕落。三是还有一种人,入党时的动机就不纯正。比如说,有的人抱着公私兼顾的目标入党,或者带有投机的、功利的动机入党,并没有真正地确立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彻底接受党的纲领和宗旨,这些人难以经受权力、名利、美色的考验。这些情况摆在我们党面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四)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执政共产党的教训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显得尤为重要。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如果我们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为什么奋斗,就不能正确地对待现实,也就没有未来。苏联共产党是一个曾取得辉煌成就的政党,对人类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自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执政到1991年丧失政权,历时74年之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为什么会遭到挫折?苏共失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西方影响、经济衰落等多种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正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所说:“东欧的共产党人早已丧失理想和斗志,多数是追名求利的官僚。”对此,邓小平同志也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主要出在党内”,堡垒是从内部攻破的,关键还是执政党内部出了问题,特别是执政党的领导层出了问题。这是东欧巨变、苏共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一些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念发生动摇,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苏共党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早已经忘记了“初心”和“使命”,忘记或者背弃了共产党执政的根本。苏共前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曾经在私下说,共产主义思想对我来说已经过时。这竟然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的总书记讲的话。东欧的共产党人丢掉精神支柱,自我解除了武装,他们面对世界的新情况和前进道路上的曲折显得彷徨失措,进而盲目崇拜西方文明,对和平演变丧失警惕,最终把改革变为转向。没有“初心”和“使命”,共产党人就丢掉了灵魂,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必然会走向失败,领导人民的资格和权力都没有了。
四、加强主题教育,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专题教育。这个教育是十九大后进行的第一次集中教育活动,是十八大后全党进行集中教育活动的深入、深化。党的十八大后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动员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凝心聚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取得一定成绩基础上,又进行了“三严三实”教育,主要对象是领导干部,实际上再次聚焦群众路线教育反映的问题,对领导干部的作风提出进一步要求,使领导干部成为全党的榜样。之后又进行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教育的针对性更强,操作性更强,而且要把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到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争做合格党员。这些教育都取得了效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几次教育的延续和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结合党史,深入理解党的性质、宗旨、最终目标,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回顾过去、认清现在,展望未来。明确我们今天要干什么,激发革命精神,创造新的业绩。进一步以党的十九大精神统一思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动员、再发力。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通过全党大学习,彰显党的“初心”和“使命”。
对于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力戒形式主义,以好的作风确保好的效果。”结合学习党史、党章,深入理解党的初心、使命究竟是什么,进一步认识党是什么样的党,党的宗旨是什么,最终目标是什么。学习要有理论深度,不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如党的性质宗旨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有这样的初心和使命?理论越清醒,学习越深入,对初心使命的认识越深刻,党的性质宗旨的信念就越坚定。对党的最终目标,要从科学和价值的统一来深入学习、理解、领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既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人民利益的科学体现。历史和人民站在我们党一边,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够胜利,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一方面,要特别强调理想信念宗旨。革命时期的共产党人总体上不缺钙,因为他们入党前想明白了为什么入党,入党意味着什么。当年入党意味着奉献和牺牲。但改革开放以来落马的人无一例外的共性问题是理想信念丧失了,起码是淡漠了。当年入党誓言忘记了,脑袋里只剩下权和钱,这些人出问题也就具有必然性了。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纪律、规矩,就是要把理想信念宗旨具体化,变成对党员尤其领导干部进行约束的各种纪律规矩,只要入党就应该严格执行纪律规矩。这些纪律规矩还在不断制定完善中。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已经重新修订,《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也审议通过,要求越来越细、越来越严。通过制定纪律规矩、严格执纪,一定会把党管理得越来越好,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受到人民更多的信赖、拥护、支持。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讲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有助于更好地坚持初心和使命。
(二)联系实际思考问题,牢固树立“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美国学者费正清也指出,中国共产党过去创造了“革命的世界奇迹”,今天又创造了“发展的世界奇迹”。在今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突出表现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的决心。为此,要对“四个自信”更加坚定。所谓“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民族复兴的科学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复兴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支撑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有资格讲自信。把坚持“四个自信”作为前进的动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践行初心和使命。在“四个自信”里,“文化自信”又是根本的、管长远的。中国近代落后在文化上,封建主义的农耕文明抵御不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所以打败仗,即使买了人家的先进武器还是打不过人家。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意识到了文化的问题,试图从文化方面救亡图存,引进各种思想理论,但在中国共产党之前都没有根本解决我们的问题。先进的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后,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包括了与中国文化的深度结合,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忠实继承者,把中国古老哲学中朴素的“实事求是”思想萌芽发展成党的科学思想路线,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忧乐观”发展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把传统的“民本观”发展成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特别强调理想信念,特别强调补钙,还特别强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讲的都是文化自信问题。正是文化自信为践行初心和使命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三)要按照党的“初心”和“使命”来审视自己的入党动机和工作的动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是整体性要求,也要落实到每个党员干部心中。在战争年代,残酷的斗争环境要求共产党人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自我牺牲成为自觉的道德践履,做不到这一点,就要被淘汰。和平年代不需要每时每刻作出重大牺牲,但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曾经面对党旗宣誓,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这是庄严的承诺。现在要思考的是,当初我们的入党动机是否完全与党的初心、使命契合呢?更重要的是,现在我们工作究竟为什么?是增加人民的福祉还是为个人私利?在认识上、在思想深处解决这个问题,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奋斗作为价值追求,作为工作的根本目的。这里最重要的是言行一致,即知、信、行的统一。把对初心、使命的认识转化为内心的信念,外化为行动。防止理论脱离实际,坚决杜绝口是心非的“两面人”现象。只有这样,才算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四)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之中。
初心、使命不仅是一种执政理念,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化对初心、使命的理解,把对初心使命的坚定、执着、热情融入到完成现阶段的具体任务中,融入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之中。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曾说过,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然而放松今日的努力,也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这就告诉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把远大理想同完成现阶段的任务统一起来。共产党人不是空谈家,而是实践者。现在,历史给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处在非常神圣的时刻。同时,我们面对严峻的考验,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做好工作,把握机遇,可以为民族复兴作出历史性贡献。如果应对失误,丧失时机,必然会铸成大错,我们就愧对先人与后代。因此,所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重要的是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初心”转化为决胜全面小康的决心和意志,把“使命”转化为完成党的现阶段任务的高度责任感,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到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为新时代党的建设与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新贡献。
(作者:姚桓,北京市委党校原校委委员、原党史党建部主任、北京党建智库首席专家;黄峰,北京市委党校讲师、博士后)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610739169。
责任编辑:刘媛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604/10460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