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轶事趣谈

永定河绿色变奏曲

2019年06月14日 13:19

蜿蜒流淌的永定河,是北京城的血脉。

放眼五月的大兴庞各庄,风习习水清清,飘散着淡淡的花草馨香。身入梨花村河滨公园的苍翠中,有走不完的夹绿小道,虽显繁复却绝不疲累。原本春困中的烦躁感,竟在碧色葱茏中消除。这是为何?绿景诱人,水润身心。

聆听永定河的水声,里面藏着“无定”的曲折历程。

千百年来,作为城市“生命水道”,永定河滋养着北京城。就是这么一条哺育文明的河流,却有着泥沙俱下、水患频发的灰历史,曾被戏谑为“浑河”“小黄河”。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永定河上游因过度发展工业和农业开荒,形成盲目采水的恶性循环,导致了这条母亲河连年缺水甚至干涸。“濯濯河水少鱼虾,萧萧千里少鹭鸦”,便是永定河当年饱受磨难的写照。水生态恶化引发的植被萎缩,让沿河两岸群众吃够了风沙肆虐的苦头。

穷则思变,沧海桑田。而今的北京永定河段,分布着一个分洪枢纽区,两条防风沙生态林带,六个人工湖,十大河畔公园,这些数字改写了这条母亲河的生命形态。无论是穿行在官厅山峡的流水间,还是徜徉于水草丰茂的莲石湖畔,你都会由衷感叹这条大河从“无定”到“永定”的治保征程。

蓄水二百六十多万平方米,十八万亩的人工湿地面积,超六十种水植物的绿化量,逾七成的水体利用率……这些水体改造的不凡实绩,是河流脱胎换骨、健身强体的生命记录。

源自绿色的生命力,穿透历史、感动天地,激活了今天的永定河。从枯瘦黯淡的单一水体,蜕变为新绿明亮的生态长廊,这永定河的治理历程充盈着长度和温度。这浸润人心的绿意,显然写不尽也道不完。

瞩目春天的永定河,荡漾着一河透亮的绿意,绿得很执着,绿得长精神。

对于治水护河,北京人有着秉持的信念。什么信念?就是人定胜天,滴水穿石。

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十年间,从河流缺水到洋洋碧波,从徒手修堤到智能护河,这是一番鬼斧神工般的沧桑变迁。穿行于门头沟九河湿地的水上回廊,望着一河生态水景,听着愚公移山式的治河动人事迹,我们眼眶里怎能不盈满感恩的泪水?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大兴永定河水利开始,到“十二五”的“五年河流绿化工程”,再到新时代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大行动”,北京人抒写的是治水护河的人间奇迹。这其间,不乏共同投身水利的父子兵,更有扎根山区观测水情的“夫妻档”。

有一种实践,显见治河事业的执着。

说的是水利专家邓卓智研究生态治水的往事。2002年早春,满怀青春壮志的邓专家,尝试打造生态转河模式。为了让京城人拥有一个“水生态家园”,他大胆承担了主设计师重任,为永定河流域设计了有“亲水温度”的生态工程。每设计一公里的河道景观带,他都要用双脚丈量二十多趟;为增加行走老人在沿河步道上的舒适度,他在现场试验多次后才确定步道的宽度、需铺多少块地砖;每个落在图纸上的细节,他都要在施工现场反复试验和测算。一年复一年,一个又一个工程,邓专家长期从事着“无假日工作”,乃至过度加班而被开水意外烫伤了双脚。而他还强忍疼痛,坚持在病床上手绘河道景观图。经十多年的亲历实践,他首创了“软体护岸”生态治河模式并在业界加以推广。在科技治河的二十五年生涯中,他由入行尚浅的年轻小伙熬成了早生华发的中年高工。但他无怨无悔,坚信绿色就是希望,河流一定会给他最大回报。而今,老邓原创的“软体护岸”法,让整条永定河北京段增加了颜值,长成了华北地区最好的“河相”。忆起往事,他笑着说:“我把永定河当作自家‘孩子’养护,而今它终于长大成人了!”

一代代北京水利人踏石留印,秉承对河流的绿色初心。其中,有个故事很感动人心。

采访门头沟区水务局技术员小王时,他是这么讲述的:早在2006年有一个广东地产开发商,渴望得到珠窝村河堤边的二百亩水保地来开发商住别墅,竟开出了每平方米四千元的收购天价。但所有水利人不为一时的利益所动,始终坚守生态家园,“宁守一寸河,不贪万两金”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天人共生、相互回馈,才是人类最大的收益。北京人把握好“取”与“赠”之间的科学尺度,在水生态文明应考中交出了优秀答卷。

人与自然的交流,需要心灵相通感应。

对于绿,北京人诚而信之。既然双手创造了来之不易的绿色,就加倍地珍惜和呵护。

打造绿色河流,是北京人文明向上的生态观。

为了涵养北京的“第二水源”,大兴区高校要求大学生每年春天都要到永定河边的生态林植树。等到毕业季,学子们都会选择在河边送别,有节拍地踏地并齐喊“保护永定河,美我北京城”的口号。他们心底有着对河流的无限虔敬,与同学分手后留给自己的记忆,一定是仰头欢呼时,看到的河边生态林的浓绿叶子。想来,大楼不是大学的象征,学子对自然的虔诚之态,却表达了现代高校的绿色品格。

走向文明的绿水,也优化了人的视觉。

在河边漫步,总觉得看什么都清新可人。春日清早到九河公园,林下有优雅女子挎着大红印花的包,另一位穿浅色衬衣披粉色纱巾,怎么看怎么养眼。这种视觉感受,难道就没有触目皆绿、心神皆怡的功劳?满目绿意擦亮了我们疲倦的眼神,滋润烦躁的心境。心灵的田地里,弥漫的绿意在愉快地流淌。

细思量,我们无需妄责公众的浮躁,缺少淡定平和。没有河流的柔情抚慰,我们的心灵何来诗意的收藏,高尚的理想又何处安放?缺失了生活美感,还整日赏花吟月、大唱赞歌,不免过于矫情了。

身处永定河畔,我唯有一个愿望:传播河流的欢快水声。

河流与人,本身并无共生共长的约定。是河流给了人类感恩的机会,使得北京有了独特的城市气息和品格。在河流相伴的城市,良知和真诚永驻人心。

河岸生态景观,成了永定河生态修复的点睛之笔。沿河兴建的多个休闲带,织就了这个北国园林城市的风景线。“一河三岸,京韵绿城”,这水生态主题中蕴含着多少首都水文化的景致,该是怎样一幅绝美的“清明上河图”呢?

如今,北京市民像疼爱婴孩般深爱着一草一木,铭记着河水的点滴之恩。

当地居民身在福中更惜福,呼吸着洁净空气,饮着常年治水得来的甘霖,品着碧水滋养的清茶,吃着富有维生素的瓜果。

走向文明的京城水景,也擦亮了人们的视觉。大兴的文友邱君感慨说,他儿子以前的作文只能写“我家门前的永定河黄水滚滚,看不到水草和鱼儿”,而现今他却能大书一笔家园的丽光秀水了。邱君的感言,透出北京人对未来的绿色生活有着十足信心。

诚然,更有一些有强烈责任感的行动家和志愿者,引领着未来北京的绿色生活。正是许心武、魏智敏、邓卓智等一拨拨治水英雄的积极作为,让“留住绿水青山,记住一片乡愁”的愿望,不再是纸上的空谈。

在晚报社的新媒体工作室,我观看了航拍片《永定河新貌》,其中打开的是一幅北京城水的画卷:河穿城里,桥在水上,河畔楼盘如琴键。通过高空视角俯瞰,永定河的沿河发展蓝图浮现眼前,从北部的官厅水库、中部的丰台农科园到南部的大兴空港新城,涌动着一派绿色的生机。早在七十年前,林徽因形容北京城是“人类对大自然的谦卑情怀与崇高诗意组合的有机图案”,而我眼中的永定河无疑是这一图案的唯美底纹。

作别北京的前一夜,我执意漫步到园博湖公园。晚春之夜有大美而不言,心静得像那湾永定河水,呼吸里尽是花木的清馨。仰望夜空,呼吸一下清爽的水气,城市一片幽宁。

“越过崇山跨过峻岭,永定河永定河流进北京城,卢沟晓月迎接你,玉泉山啊映入你怀中……”我的心灵跟随歌谣《我爱永定河》的指引,思绪如河水一般流向诗和远方。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614/10470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