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北京专题 2022北京冬奥会专题 焦点新闻

“参与冬奥,我们无比荣幸”

2019年06月20日 13:16

1

参加冬奥会实习计划的香港大学生。

2

香港大学生卢颖茵在做导览准备。

“你好,我是来自香港的志愿者,欢迎来到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展示中心。”动听的声音在展厅中响起,一位面容姣好的女孩,正操着粤语在讲解。不过她的面前并没有听众。

她叫卢颖茵,一位来自香港恒生大学的学生。作为“香港青年冬奥会实习计划”的一员,几天前,她与其他19位同伴一道来到北京冬奥组委开始40多天的实习。过几天,将有来自香港的客人到冬奥组委参观,为了能够让客人们更好地了解展览,需要一名粤语讲解员,这就成为卢颖茵实习的第一项工作任务。为此她正在抓紧时间苦练导览。

实习计划获得热烈响应

据了解,在北京冬奥会“共享”办奥理念的感召下,香港特区政府十分重视发动香港青年参与冬奥筹办,希望通过冬奥会筹办工作的平台,培养一批励志爱国、奋发有为的新时代青年。在京港两地政府的推动下,北京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香港特区民政事务局携手启动了“香港青年冬奥会实习计划”,搭建了香港高校共建共享奥运成果的平台,获得了香港青年的热烈响应和香港各界的好评。

今年四五月间,香港特区民政事务局面向香港高校开展了实习计划人员遴选,报名人数很快超过千人,场面十分火爆。香港志愿者协会执行主席叶振都告诉记者,“同学们都希望能到首都北京看一看,到冬奥组委学习提高本领。青年人怀着一份回归母亲怀抱的心情,愿意身体力行地报效祖国。”

首批20名实习计划人员来自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6所高校,学科专业涵盖了文学、法学、体育、传媒、工商管理等多个领域。虽然只有20名大学生参与,但却是“点滴之间见深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香港大学资讯管理系大四学生黄博谦说,“我头一次来北京,很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分、每一秒。在冬奥组委实习,会成为我一辈子难忘的记忆。我的脉搏会与冬奥一起跳动。”

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部长闫成介绍说:“自6月中旬至7月底,20名香港高校青年将在冬奥组委11个部门开展为期6周的实习,在冬奥组委工作人员一对一指导下,学习业务、参与办奥。冬奥组委已经作了精心安排,一定会让香港同学在北京安心学习、专注工作、快乐生活,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实习回忆。”

首钢办公区让香港同学震撼

很多来实习的香港同学,从小生活在香港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司空见惯的是繁华的街区、熙攘的人群。他们从没想过,还有什么能让自己眼前一亮。但从踏进首钢园区的瞬间,他们被震撼了。

“我们住在一个由炼钢厂改造的酒店,非常漂亮,很有新奇感。不过相比之下,更令人感到惊讶和震惊的是冬奥组委会的办公园区,一座座由旧厂房所改造的办公楼,外层的工业气息和内部的现代化设计,令我们惊诧无言。”说到这些,卢颖茵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参与实施这项计划的香港志愿者协会执行主席叶振都告诉记者,这批实习生都是在校生,很多人出生在香港回归祖国的1997年,很多人没有来过北京,不太了解内地的主流文化。“我希望通过本次实习,不仅要达到实习目标,还要让同学们多增进对国家政治、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提升国民意识,回到香港后,成为维护社会繁荣稳定和‘一国两制’的积极力量。”

对于所有来实习的香港同学来说,他们每天都对北京有新的认识。

“来到北京就短短4天,渐渐发现我们想象中的北京和现实中的北京不一样。”卢颖茵说。

临到北京前和到北京后,香港大学生总是在讨论他们将要工作的地方,接触的人和事。他们发现,前后认知对比大不一样。

有的同学认为,内地职场的人际关系可能很复杂,在出发之前就很担心两地人的差异,想着说话做事都要谨言慎行。然而,在这几天与冬奥组委工作人员的相处中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冬奥组委会的工作人员热情风趣,为初来乍到的香港大学生介绍不同的北京事物,以及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并耐心地向香港同学传授有关冬奥的知识,“这让我们能安心地融入这个陌生的环境。”

另一个令香港同学感到意外的是,北京人都非常直白,不喜欢拐弯抹角。在香港,和公司的前辈或同辈沟通都是要婉转地表达,不然会让人感到不自在。“这一点北京和香港差异明显,但值得我们学习。”

当然,大家也遇到了难题,就是北京人讲话都太快了,“我们的普通话水平不大好,很多时候同学们都搞不清楚状况。”当冬奥组委的同事得知这个情况,他们会放慢语速,尽可能让香港同学听懂。

香港青年有家国情怀

叶振都告诉记者,他所在的香港志愿者协会有自己的特色,它是香港唯一以“志愿者”命名的社团,致力于服务青年、长者和整个社会,突出体育特色,突出与内地的交流合作。协会成立的骨干力量,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香港志愿者。成立以来,协会先后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大学生运动会、2014年南京青年奥运会以及2015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等世界级体育赛事唯一的香港志愿者组织机构,为赛事的成功举办提供优质服务。

2008年,香港承办了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当时有3000多名志愿者在赛会服务。此外,通过层层遴选,还有350名赛会志愿者赴京参加志愿服务。香港志愿者表现出的奉献精神受到了好评。

叶振都回忆说,当时在“鸟巢”参加志愿服务的有一位香港大学的教授,他的岗位是在卫生间外疏导观众。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工作,但这位教授兢兢业业,每天都是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几句话。十几天下来,在他工作的区域没有发生任何问题。还有两位志愿者是从英国留学期间赶到北京参加志愿服务,岗位是停车场,每天都是在炎炎烈日下工作。其中有位女孩身体比较瘦弱。当有人提出给她换个岗位时,她淡定地说:“内地同事能做到的我也没问题,大家都是为祖国举办奥运会工作,为国家争颜面。”

香港青年朝气蓬勃,有进取精神,有家国情怀,“谁关心他们的成长,谁对他们好,他们很明白。”叶振都感慨道。

来自香港城市大学四年级的关蓓欣主修媒体与传播专业,她分配在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实习。她表示,“在新闻宣传部老师的指导下,我干了很多具体工作,觉得自己每一天都在进步。这几天,我正在和老师们一起向世界讲述冬奥梦想、中国故事,我觉得很光荣,很有意义。”

香港中文大学三年级学生王方立告诉记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时来到北京,对我来讲,真的是一份殊荣。我唯有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为我们国家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卢颖茵说:“通过准备导览,我了解到了国家为争取冬奥会举办权和前期准备所付出的努力是难以计量的。看见正在施工的场馆,自豪感和骄傲感油然而生,感觉到自己的国家真的日益强大。能够参与筹办冬奥会,我们无比荣幸。”

本报记者 吴东  北京冬奥组委供图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620/10476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