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新闻聚焦

一条红军标语背后的故事

2019年06月21日 09:20

新华社福州6月20日电 题:(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一条红军标语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陈弘毅、刘羽佳、李松

在闽西大地,当年红军队伍留下的痕迹经过烽火岁月的磨蚀,已经不多。然而,红军标语却以一种无言的形式,向后人传递着革命年代的信息。

“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农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勾结童子军的刀团匪。”

走进位于福建清流县林畲镇的毛泽东旧居,在东厢房板壁的白墙上,一条用黑墨书写的红军标语引起了参观者的注意。

在这条标语下面,“红军七师一团”的落款清晰可见。据当地党史部门考证,这条标语写于1932年下半年。红军七师一团当时属于福建省军区独立七师。在长征前,福建省军区独立七师、八师整编为红五军团34师,其中大多数是闽西子弟兵,也就是后来为人熟知的湘江战役“绝命后卫师”。

在长征途中,红五军团34师为了掩护红军主力部队突围,被国民党军队重重包围,6000余名战士几乎全部牺牲,师长陈树湘突围不成,受伤被敌人俘获,他断肠明志,壮烈牺牲,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清流县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刘光军说,这条标语也被视为红五军团34师现存的唯一一处红色文物,十分珍贵。

开国中将、红34师100团团长韩伟的儿子韩京京不久前来到闽西,探访父亲当年战斗的地方。当他来到林畲毛泽东旧居,目光落在这条标语上时,难掩内心的激动。他说:“父亲在湘江战役中弹尽粮绝,跳崖后被当地党组织和群众救起,成为全师为数寥寥的幸存者之一。父亲去世前,两次提及要把自己的骨灰埋葬在闽西,他是想永远回到自己当年战友的身边。而这条标语,正是父亲的部队当年在闽西留下的珍贵物证。”

刘光军告诉记者,红军向来重视宣传工作。每到一个地方,红军宣传员都要走村入户,用接地气的宣传标语,直指劳苦大众最关心的问题,让广大群众了解红军是什么样的部队,对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当年红军主力部队长征后,为了防止敌人发现并破坏标语,当地老百姓用草木灰、招财年画、稻草等把红军标语遮挡起来,不少标语才得以留存至今。

在闽西大地,红军标语随处可见。这些标语多书写在祖祠或古厝的内外墙壁等处,表现形式和主题多种多样,时间跨度长达10年。刘光军说,由于时间久远,不少标语的保存状况不甚理想,已经风化,变得模糊不清,加上不少土木结构的宗祠、宅院破损甚至濒临倒塌,红军标语正在加速消失。这种珍贵的红色遗迹亟待加强保护。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621/10477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