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文化

运用新媒体加强党史文化传播

2019年08月08日 11:25

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全媒体不断发展,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复杂局面、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以及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需要大力推进党史文化传播,持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当今时代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以“两微一端”(微信、微博、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拓宽了党史文化传播的新渠道,同时也扩大了党史文化传播的范围、广度和维度。新媒体在传播技术、传播模式和传播内容等方面为党史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媒体在传播党史文化的过程中,其内容的丰富性与传播的快捷性远远超越了其他传统媒体。在内容的丰富性方面,例如每逢重大党史、国史的纪念日,国内主流媒体都会通过微信、微博、客户端宣传党史和国史的重要知识,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实现立体式传播。在当今的新媒体传播内容中,关于记录和传播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发展历程和实践的影音作品众多,例如从《将改革进行到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法治中国》到《超级工程》《一带一路》《辉煌中国》《我们一起走过》等等。这些影音作品的传播已形成融媒体发展路径,将书籍、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与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相融合,从不同角度生动阐释和演绎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及其文化的发展历程,使党史文化的传播更加生动和丰富。

在传播模式方面,新媒体交互性和快捷性的特征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严格界限,实现了传播主体与客体的双向互动。党史文化在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重要平台上的传播已经从过去的单向传播转化为互动传播模式。在传统的传播模式中,传播主体控制了传播的内容,并充当传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新媒体引发了党史文化传播生态的巨大变革,使以往以传播主体为中心转向了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传播主体及时主动地将党史文化及其它党的理论成果传播给受众。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客体根据理论兴趣和实际需要,主动参与到信息讨论和再次传播活动中来,从而实现传播主体与客体的双向互动。传播模式的变革大大促进了党史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和生动性,使党史文化理论更具有吸引力,从而促进党史文化传播大众化的真正实现。

新媒体环境下,党史文化的有效传播要体现内容上的说服力和形式上的吸引力。党史文化应以新的表达方式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相融合,实现创新性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和认同党史文化蕴涵的思想真谛和理论价值。如何适应视觉文化时代“求变、求新、求活力”的要求,如何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已成为新时代党史文化传播的新挑战,也是一个必须应对的时代课题。

推进党史文化传播的大众化。新媒体的发展,使当代文化变得越来越感性化、大众化、生活化。用具有广泛参与性的大众方式传播普及党史文化,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党史文化成果的大众化不断增强传播引领力,更好引导群众、引领风尚。党史文化传播过程中,需要把具有原创力的研究成果以更加具有吸引力的形式融入文化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微信、短视频把鲜活生动的党史文化作品转化为感染和打动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传播党史文化也必须坚持群众喜闻乐见的感性表达方式,在语言风格上重视党史文化传播的感性化、个性化和平民化。不仅要利用众多客户端和网络实时直播平台将学术化语言转化为形式灵活多样、人民群众愿意接受的语言,而且需要通过主流微博上的诙谐简明的语言方式不断推进党史文化传播的大众化和生活化。

创新党史文化传播的手段载体。首先,坚持新媒体优先策略,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不仅继续利用报刊图书、讲台论坛、会议会场、电影电视、广播电台、舞台剧场等一些传统渠道,更要充分发挥数字报刊、移动电视、手机媒体、手机短信、微信、微博、博客、播客、微博客、论坛等新兴媒体的优势。其次,以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契机,把党史文化传播优势不断向新媒体拓展。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传播党史文化的专业网站;建设更多把宣传性和知识性有机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站;积极运用主流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充分发挥其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最后,积极探索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以及动漫游戏等新兴党史文化产业,尤其要鼓励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传播的党史文化作品。

增强党史文化传播的政治功能。党史文化传播一方面可以讲清楚中国辉煌成就背后的理论逻辑、制度原因,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底气;另一方面有利于研究回答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鉴于党史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必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进一步增强党史文化传播的政治意识,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政治意识贯穿于传播工作各环节、全过程。现阶段,网络历史虚无主义在微博、微信、博客、客户端等新媒体的传播仍然存在。发挥党史文化传播的引领力就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让意识形态工作激浊扬清、正本清源,同时明确传播内容的特定政治性和引导性。新时代尤其要通过微博、微信等,充分发挥党史文化传播政治功能的强大作用。

构建融合发展的传播体系。党史文化传播,既取决于富有说服力、感召力的内容,也取决于广泛有效的传播体系的构建。面对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因此,全媒体时代必须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一方面,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另一方面,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传播集团,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打通并用好同群众信息交流的新渠道。

培养党史文化传播的时代新人。推进党史文化传播关键在人、在队伍。一是加快建设适应新媒体发展的党史人才队伍。大力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党史文化传播者,通过增强党史文化传播人才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实现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的目标。二是培育从广大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大量党史文化传播人才和积极分子。鼓励他们争做岗位上的行家里手、传播领域里的专家,从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练好练精“几把刷子”,形成能够掌握和运用新媒体技能的党史文化传播队伍。三是加强党史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以着力提高网上舆论宣传和斗争的能力为重点,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活动。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宣传思想战线干部人才队伍教育培训结合起来,推动党史文化传播队伍素质能力有一个大的提升。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808/10535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