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用本事检验实践 拿事业落实人才
2019年08月12日 09:21
只有干成事实好事才是真本事,干不成的是空谈,实践需要(最后干成的)本事检验。“有本事、重实干、敢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年轻干部选拔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这深刻揭示了选拔人才工作的核心与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征程上,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大道,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领导干部必须有强烈的担当精神。不仅要“有本事”,更要能“干成事”。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
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既要大胆讲政治,又要善于讲政治;既要矢志抓发展,又要善于抓发展;既要勇于抓改革,又要善于抓改革;既要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又要善于化解矛盾和问题;既要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又要有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要把“愿干事,敢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各级岗位上来”。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切实选拔“有本事能干成事”的真本领人才要求,三年来,山西省运城市以打破“政绩大锅饭”为突破口,以解决干部不愿作为、不敢作为,不善作为的矛盾困扰为发力对象,通过创建和完善:“重点工作承诺制”“重大事项报告制”“重要工作末位分析解剖制”“对市管正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多角度监督管理考核测评”的“3+1”考核评价体系,紧紧扭住研诺、承诺、践诺、查诺、兑诺的关键环节全过跟踪监督,坚持以履职尽责的真本事作为检验干部实践担当的客观标准,破解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及能力弱难作为等长期难题困扰,为敢于担当勇于干事的干部撑腰壮胆,切实激发干部主动担当、大胆创新,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为充分发挥群众全面全程监督的作用,运城市委市政府在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的同时,陆续出台一系列详细的干部考核措施内容。把干部当年履职的事项、决心、思路、目标等,公开向社会和群众承诺,以便于群众察其言,观其行,量其德,看其能。其中,重点工程承诺制要求,一把手公开向群众承诺当年要做的工作时限和标准。在运城市2018年重点工作公开承诺大会上,全市13个县(市、区)委书记和180个市直单位“一把手”,共作出公开承诺1600余项。所有承诺事项不仅要在全市大会上承诺,还要在电视台、报纸和单位最醒目的位置予以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
重大事项报告制要求,对中央、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向上级党委汇报进展;为此,运城市出台了《运城市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要求各级各部门定期报送重大事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同时明确了重大事项报告的范围、原则、方式、程序等。
末位分析解剖制要求,对考核排后位的干部进行分析,帮助其推进工作,对确属不担当不作为的进行问责;运城市对考核靠后且属于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动真格”。2018年,在考核组对运城市某单位工作情况进行甄别了解时,有职工向考核组表示,单位“已经面临生死存亡”。该单位“一把手”处于考核排名中的后10名,经了解他本人存在履职能力不强、破解发展困境上思路不清、主体责任缺失等问题,职工怨气重、意见多。最终,这名干部被免职。
为了确保“不冤枉”人,对排名靠后人的评判有严格的程序。首先是经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排名,排出后20位干部;然后组织对他们分别谈话,对其中属于客观原因造成工作进展缓慢的,组织在提醒的同时也给予帮助,让工作尽快有起色;而对于确属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给予批评甚至免职。
运城市管正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多角度监督管理考核测评办法要求,对领导干部采取内部测评、正职互评、上级领导测评的办法,多角度考核领导干部。为全面精准掌握市管正职领导干部年度履职情况,切实加强对各单位“一把手”等“关键少数”的监督管理,运城市制定了《市管正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多角度监督管理考核测评办法(试行)》,抓住“关键少数”,多角度开展市管正职考核测评。
“3+1”的干部考核管理体系(即重点工作承诺制、重大事项报告制、末位分析解剖制与“一把手”的考评结合)实施以来,更好地调动和保护了运城市各级干部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运城市委这一干部考核体系全面实施以来,受到了上级组织部门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并吸引了多家国家级主流媒体深入运城市集中采访。运城市通过实施“3+1”的干部考核管理体系,实现了“考事”与“考人”,“定量”与“定性”的无缝对接,解决了过去考核工作中的“同吃政绩大锅饭”“‘一把手’无法考核的难题”,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初步破解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难题,激发了主动作为的工作热情。
运城市通过思想再解放大讨论,大家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担当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的论述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干部和群众逐渐认识到,思想观念落后,目标牵引滞后,创新意志单薄是阻碍地区发展的深层次根源。运城市作为根祖文化发源地,与先进发达地区的真正差距,并不完全在客观条件,而主要在于思想不够解放,观念落后,意识心态保守。因而本地虽然具有的深厚的文化资源和能源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却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40年前,全国掀起了思想大解放运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大规模改革开放开辟了道路。那么,40后思想再解放就需要解决“什么是检验实践的唯一标准?”这个核心和关键问题。而“3+1”考评体系正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开始着手解决:本事是检验实践的唯一标准,事业是成就人才的根本要求,抓住有本事扎实干成事集中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品质内涵和人民事业高于天的政治情怀。运城市“3+1”体系模式的最大功能价值,就在于用本事检验实践,拿事业落实人才,为求真务实创新的人才开辟了机会,为有真本事能干成事的人才提供了抓手,为通过科学体系机制和客观尺度标准精准识人选人提供了保障,本事检验和事业成就让“滥竽充数”式的南郭先生,将再难靠装腔作势混下去了。实践证明要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是要靠自身努力,二是要靠组织培养。“3+1”考核评价体系,正是从组织培养干部与干部自身努力两个方面相结合,通过夯实“好干部”的具体标准,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落到实处,树起一把客观公正公开公平的尺子,竖量到底,横量到边,一视同仁,把“有本事”使命担当作为检验实践唯一和根本标准。从而,找到了打破“政绩大锅饭”、选准干部“不愿作为”、“不敢作为”、“不善作为”以及“作不了为”的知行不一现象开刀。奖优罚劣凝聚“新动能”。2018年,在多角度测评得到量化结果的基础上,运城市委对对34名敢担当、有作为的优秀领导干部予以表彰奖励,对评为优秀等次的县(市、区)、市直单位给予奖励。同时运城市对考核靠后且属于不担当不作为的10名干部“动真格”。运城市委通过进行个别谈话、批评教育、开展末位分析解剖,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运城市委市政府把承诺、研诺、践诺、查诺、兑诺作为一个全过程来抓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和真本事人才的精选落实。用本事检验实践,拿事业落实人才,对于贯彻党的“四不唯”人才方针(即不唯学历,唯能力;不唯职称,唯经验;不唯资历,唯成绩;不唯身份,唯水平),推进“不拘一格用人才”具有机制性突破的价值意义。
运城市“3+1”干部考评体系“公开承诺”的实质,就是共产党人“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和“有能力担当”“有能力负责”的直接表现形式,是有效发挥组织社会和群众监督干部的可操作途径。实践使大家明确,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打铁必须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选拔工作的要求,抓住了人才的本质与关键,把我党“以用为本”人才观理念推进到深层,赋予新时代人才明确的能力标准和担当尺度,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开辟了崭新境界,明确了把握抓手,严格了检验关键,深化了落实责任。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案例栏目投稿邮箱为:anli@71.cn,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812/10539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