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社会

新挑战与新应对

2019年08月16日 17:22

自20年前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就一直是个热点问题,而且经常用“难”“更难”“最难”等词汇来形容。但实际上,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都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可以说是有惊无险。从今年的情况来看,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有新应对和新举措。

新挑战既体现在高校毕业生的供给端,也体现在高校毕业生的需求端,而且供需两端的挑战都与中美贸易摩擦引发的外部环境变化有关。从供给端来看,今年的高校毕业生为834万人,比2018年多14万人,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如何使其有业就、就好业,得到优化配置,就需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应对,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整体就业形势稳定可控。

一是进一步增强经济韧性。经济增长虽然不能与就业增长画等号,但增长是就业的前提,因此,维持经济一定的增长速度,对于就业是很重要的。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需确保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进一步增强经济的韧性。事实上,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已经历多次大的外部冲击,但都能历经风雨见得彩虹,经济已经体现了比较强的韧性。经济韧性的关键在于企业,因此,应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组合,为增强企业活力营造比较好的环境。特别是要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的同时,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包括资金的融通、税收的减免、社保缴费的返回等,因为城镇新增就业的90%来自民营经济。而且,民营经济发展好与坏,也是经济韧度高低的重要体现。民营经济发展得好,经济韧度就高,稳就业包括稳高校毕业生就业,就会有基础。

二是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就业置于优先战略位置,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就业优先政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优先政策得到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并被首次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就业优先政策的工具箱内容丰富,而且还在不断增多,涵盖了就业岗位的创造、就业岗位的维持、就业岗位的匹配、就业帮扶、职业技能培养、就业质量提升等。各级政府应根据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的情况,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对就业进行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比如,相对于男生,女生的就业难度比较大,为此,对于那些吸纳一定数量女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企业,就可以在税收减免、技能培训、小孩照料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以减少其雇佣成本。

三是切实引导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预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行为和就业结果会受其就业预期的影响,预期越高,毕业前落实工作单位的可能性就越小。一般来说,就业预期包括保留工资、就业地点、单位性质、岗位性质、户口、发展机会等,不同毕业生的预期侧重点会有所不同。现在的高校毕业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富有个性,对工作有较高的期望。因此,高校在就业教育中,应加强毕业生就业预期的教育,一方面需引导毕业生对中国经济增长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也需引导毕业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不确定性增多的情况下,就业预期应实事求是,有动态调整的意识和能力。

四是统筹不同区域的劳动力市场。我国区域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同区域间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也不平衡,东部沿海、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吸引了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对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冲击可能会大于其他地区,因此,东南沿海的就业压力也会比较大。为此,应发挥我国空间大的优势,统筹好不同区域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多点开花,打造更多的区域就业中心。特别是应统筹好城乡劳动力市场在吸纳高校毕业生中的作用。随着我国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不断被打破,劳动力不断从农村流向城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在这一过程中,农村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人力资本和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支撑,同时,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事实上,最近几年,很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就业,书写出了华丽的人生篇章。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816/10547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