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理论研究

从恩格斯资助马克思写作看建立舆论宣传工作的利益机制导向

2019年08月23日 15:13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友谊是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形成的令人感慨的佳话。从1844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会晤之后的40年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紧密团结协作,患难与共,相互帮助,建立了真挚的、牢不可破的革命的无私的友谊,这两位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世界上任何友谊都无法比拟的。恩格斯是一位非常懂得要为朋友奉献自己一切的人。当马克思遇到生活困难时,他鼎力相助,慷慨解囊。马克思曾经为此而感叹:“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可以说,英镑是马恩友情的最好见证者,但他们之间的友谊跟金钱没有关系,纯粹是发自信仰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高度契合。正是因为这种默契,建立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timg

马克思于1818年5月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的家里。1841年,23岁的马克思从柏林大学毕业。由于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并且在校期间在各大报纸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因而毕业就被德国著名报纸《莱茵报》聘为主编,开启了令人羡慕的工作。但是,马克思是一位有良知有血性有担当的人,一直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坚持为劳苦大众鼓与呼。刚进入报社几天,他就写了一篇批评性文章《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谴责政府不关心百姓疾苦,甚至剥夺了老百姓捡拾枯枝当柴烧的权利。文章发表后,招致普鲁士政府的强烈不满,很快就查封了报纸,马克思被迫辞去了珍爱的主编的工作位置。大约一年后,《莱茵报》正常运行,马克思成为报纸的撰稿人。1843年,马克思又在该报发表了一篇批评沙皇俄国的文章,控诉沙俄统治的不人道罪行。沙皇尼古拉一世看到这篇文章后暴跳如雷,向普鲁士强烈施压。《莱茵报》又一次被查封,马克思直接被撵出报社大门。

失业后流落街头、生活落魄的马克思,认识了他一生的好朋友恩格斯。由于两人都信仰共产主义,都对劳动人民有深刻同情,都有拯救人类的伟大愿望,都很欣赏对方,所以,他们自然而然走在了一起。1844年,《德法年鉴》上同时刊载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不谋而合。马克思预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亲密战友。1844年8月底,从英国曼彻斯特回德国的恩格斯,特意绕道巴黎去见马克思。28日,26岁的马克思和比他小两岁的恩格斯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见面了。这是一次改变历史的会面。在接下来的10天里,两个人朝夕相处,倾心交谈。恩格斯敬仰马克思的学识和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本质理解,马克思也对与恩格斯在一些观点、思维上的一致感到由衷的欣喜,两人从此开始了毕生的亲密合作和伟大友谊。尤其恩格斯非常欣赏马克思的才华和崇高精神思想境界。因此,恩格斯就对马克思说:您以后不用工作了,我每月资助你的生活,您只需写文章就可以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每月资助是世界上最革命的无私奉献,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伟大革命的资助。

由于马克思有着改造社会进行伟大革命的强烈愿望并付诸了行动,因而他受到各国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1845年,马克思参与编写《前进周刊》,在其中对德国专制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普鲁士政府对此非常不满,并要求法国政府驱逐马克思。1845年2月3日,马克思被法国政府派流氓殴打,驱逐出境,流亡到比利时。从1845年到1848年3月初,住在布鲁塞尔,此后又被驱逐。由于法国临时政府撤销了基佐政府的驱逐令,马克思回到法国,自1848年3至5月底,二次住在法国巴黎。之后返回普鲁士,在科隆定居。1849年5月16日,马克思接到普鲁士当局的驱逐令。5月19日,他创办仅一年的《新莱茵报》被政府查封。6月初,马克思又来到法国巴黎。8月,由于普鲁士政府的干涉,马克思又被法国政府驱逐前往英国伦敦,在那里仍被普鲁士政府派驻英国的密探所监视。在伦敦的5年时间里,马克思度过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日子。因为经济和债务问题,精神焦虑,受疾病所苦情绪不佳,4个孩子中有3个不幸接连夭折。

就是在这一次一次驱逐、迁徙、流亡过程中,马克思的家财耗尽,加之受到监视,同外界少有联系,得不到及时的资助,几乎没有经济来源,处在缺医少药、债台高筑的生活中。从1852年2月27日写给挚友恩格斯的信中,我们看到了这位全世界著名理论家的困境,他写道:“一个星期以来,我已达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帐,我不能再吃肉。”不久,又写信向恩格斯倾诉:“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有一种神经热,医生我过去不能请,现在也不能请,因为没有买药的钱。八至十天以来,家里吃的是面包和土豆,现在是否能够弄到这些,还成问题。”1858年1月28日,他写信给恩格斯说:“亲爱的费雷德里克,这里严寒已经降临,我们家里一点煤都没有,这逼得我又来压榨你,虽然对我来说这是世界上最苦恼的事。”1861年,由于美国内战爆发,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的马克思,失去了生活中主要收入的来源,这使他一家的生活陷入极度贫困状态。不少债主上门讨债,家中几乎一切值钱的东西,例如妻子燕妮的披肩、孩子们的鞋和衣服,统统被送进当铺典当。

为了“保存最优秀的思想家”,使其能够专心致志致力于革命理论的研究。恩格斯把马克思的困境当作是自己的困难,总是尽自己所能,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和支持。他在给马克思的信中写道:“2月初我将给你寄5英镑,往后你每月都可以收到这个数。即使我因此到新的决算年时负一身债,也没有关系……当然,你不要因为我答应每月寄5英镑,就在困难的时候也不再另外向我写信要钱。因为只要有可能,我一定照办。”为了让马克思安心创作和参加社会活动,恩格斯从未间断过对马克思的资助。

恩格斯虽然是富家子弟,但并不意味着有很多的钱可支配。由于他所从事的事业是背叛了家庭,本来就遭到家族的反对,所以消费上对他限制得极严。在30岁之前(1850年),恩格斯只是给自己家里做事并没有收入,手头上没多少钱。从1850年开始,父亲每年给他大约200英镑的交际和生活费用。他对马克思的生活援助,刚开始时每个月,有时甚至是一个星期,只能每次寄给马克思1英镑、2英镑、5英镑。这点钱是不是微不足道呢?这对贫困写作的马克思是非常重要的。据资料显示,当时英国实行金本位,1英镑相当于黄金7.32238克。5英镑折合黄金36.6119克,折合成白银,相当于同时期的满清白银15两,已经远高于当时普通人的收入水平。当时的1英镑=20先令,1先令=12便士,1先令=0.05英镑。那时候,英国教师年薪是50英磅,每月也就4英磅多一点。而在英国的纺织业,男工月平均工资18先令6便士,女工月平均工资10先令2便士,还都不到1英镑。恩格斯每月能资助马克思5英镑,已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

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已经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他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工作,自己和妻子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他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了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他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对你的感激之情。”危难之时雪中送炭,感激之深可以理解。

尽管恩格斯一直很讨厌“该死的生意经”——从事商业活动,并且不止一次地下决心:永远摆脱这些事,去干他喜爱的政治活动和科学研究。然而,当他想到被迫流亡英国伦敦的马克思一家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时,就毅然抛开弃商念头,咬紧牙关,来到父亲经营的欧门——恩格斯公司,一干就是20年。开始,恩格斯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办事员,收入也是十分低微的。后来做了公司的襄理,可以从公司每年得到大约100英镑和5%的利润分红,对马克思一家的救助也逐渐增加到每月10英镑或15英镑。1856—1859年间,他的收入增加到1000英镑,可以经常性地帮助马克思一家了。1868年恩格斯准备退出欧门——恩格斯公司时,曾经询问马克思“每年350英磅是否够用”,他可以“在五六年内保证每年”给他这个数字,“甚至还能多一些”。就是这样,从1851年至1869年,马克思总共收到了恩格斯的汇款3121英镑。对当时的恩格斯来说,这已是倾囊相助了。实际上,恩格斯资助马克思的数目远不止这点。1870年,恩格斯在英国买了两套别墅,其中一套送给了马克思。

 

对于恩格斯的帮助,马克思曾经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坦白地向你说,我的良心经常象被梦魔压着一样感到沉重,因为你的卓越才能主要是为了我才浪费在经商上面,才让它们荒废。”还有一次,他写道:“这时唯一能使我挺起身来的,就是我意识到我们两人从事着一个合伙的事业,而我则把自己的时间用于这个事业的理论方面和党的方面。”虽然马克思天资聪颖、出类拔萃,具有天才的智慧,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但如果没有同样德、体、才、智、美兼备的恩格斯的帮助与陪伴,马克思恐怕连经济贫困关都度不过去。

正如列宁所说:“贫困简直要置马克思和他一家于死地。如果不是恩格斯经常在经济上舍己援助,马克思不但不能写成《资本论》,而且定会死于贫困。”正是恩格斯这种无私的资助,才使得贫困潦倒的马克思集中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后人仰视的经济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成为一位举世瞩目的伟大人物。

1883年,马克思与世长辞。这使恩格斯悲痛万分。朋友们劝恩格斯去旅行,散散心。但他想到马克思生前用毕生精力写作的《资本论》还没完成,就谢绝了朋友们的劝说,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着手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的最后两卷。他日以继夜地抄写、整理、补充、编排,几次累得生病。花了整整11年时间,才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恩格斯说:“这是我喜欢的劳动,因为这时我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了世界上数十亿人,而《资本论》至今依然受人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世界劳苦大众寻求自身的解放指明了方向。

温故知新,感悟“马恩友谊”,也对我们建立新时代舆论宣传工作中的利益机制导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所谓的利益机制导向,就是以物质利益引导为基本驱动力,通过对撰稿人在舆论宣传工作中物质利益关系的调整,实现对其思想行为的褒奖与引导、激励与推动。坚持利益机制导向的基本要求是:尽量满足广大撰稿人合理的物质需求;公道正派、公平合理地处理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坚持奖惩严明,克服良莠不分、真假不辨等倾向,营造积极传播正能量的良好氛围。

第一,钱不是万能的,但离开钱是万万不行的。坚持利益机制导向,是革命导师和领袖的一贯主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曾经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并鲜明地指出,“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为之奋斗的人群”。毛泽东同志也讲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考察时,反复要求基层党员干部要把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使办实事的过程成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的过程。这些重要论述,都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有机结合的重要意义。事实上,面对复杂的革命形势和艰巨的建设改革任务,重视物质利益驱动,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领导革命根据地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曾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纲领,“打土豪”的目的,是给穷人“分田地”,因而激发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中国革命由此走上了逐步复兴的道路;革命战争时期,“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一直是作战行动中各级指战员所恪守的核心原则。正是由于“消灭敌人”不是唯一追求,“保存自己”才是最终目的,才使我党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并最终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党更是明确地把物质利益驱动上升到国家的层面上来看待,叫响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并最终把美帝侵略者打到谈判桌上,签下停战协议,也使得国内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能够顺利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坚持运用正确的物质利益驱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物质利益激励政策,不断激励和凝聚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和意志,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更是举世瞩目,也为推动舆论宣传工作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第二,没有理想信念是不行的,但精神动力也不是无穷的。坚持利益机制导向,是权利与义务对等的体现从法理上看,权利与义务应是对等一致的,处于制度的统一体中,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二者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一方不存在,另一方必将消失。同样,社会道德权利与社会道德义务也不例外。毋须回避,在过去“精神万能”的年代里,道德奖励表现为一种纯粹的精神行为,一句口头表扬,一本证书,或者一张奖状,就囊括了全部,致使人们深陷“道德只讲义务不讲权利”的思维误区,道德回报问题也因个人羞于启齿,而被忽略或回避。久而久之,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要道德回报就不道德”的习惯思维定势。说到底,只讲义务不讲权利是“极左”思维孽生的怪胎,是不尊重人、没有人情味的表现。“英雄流血又流泪”,奉献者到处碰壁、遭人耻笑,索取的人左右逢缘、倍受拥戴;歌星影星们一次出场费少则几万,多达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而众多传播正能量的撰稿人苦思冥想、夙夜笔耕却常常得不到稿费,即使是有点稿费也低得可怜,甚至到了连撰稿人都羞于拿着汇款单去邮局取稿费的地步,等等,这是社会道德领域极大的不公,是对公平正义的严重亵渎和践踏。其实,在舆论宣传工作中,物质回报是撰稿人的正当权利诉求,必须予以积极保护。只有坚持正确的物质利益驱动原则,才会有无私奉献的“常青树”。也就是说,给予正能量传播者和践行者们足够的物质权益支持,不让讲牺牲奉献的人吃亏,通过重奖正能量传播者,直至奖到让人眼红心跳、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也是营造良好社会风尚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当然,我们不能否认,道德必须首先以尽义务为特征,但是履行道德义务也须注意与相应的物质权利相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能相背离。当一个人施行了某种有益于他人或社会利益的道德行为时,并不以谋取个人权利为目的,这只能说明其本人的思想境界高尚和道德品质的纯洁,而社会没有任何理由因此而推断出他不讲权利就是合情合理、天经地义的,这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表现,必须予以彻底纠正和摒弃。

第三,英模人物是不可能如泉喷涌的,但英模精神是不可须臾离之的。坚持利益机制导向,是传播正能量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崇拜英模是人类的共性。英模精神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因。英模人物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精英、社会的楷模,学习英模、争当英模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树立道德楷模,弘扬英模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是每个国家、每个社会构筑正确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放眼世界各国,无一不是把英雄放在备受尊崇的位置,千方百计地维护和爱戴自己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要讲话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岁月冲刷中,历史功勋放射出耀眼光芒;在时代的变迁中,英模精神彰显着永恒的价值。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需要体现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来支撑,中国社会需要营造一个历久弥新的群众性的崇敬和学习英模人物的氛围。今天,我们要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业绩,就是我们对革命先烈最好的纪念。此刻,我们必须承认,英模人物诞生于伟大的时代,但英模人物也出自撰稿人的笔下,是他们经过深入采访挖掘,精心构思,认真写作——用心血雕琢出来的精品。为了给受众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为了向人民奉上学习楷模,为了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许多人为此而抛家舍业,废寝忘食,殚精竭虑,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我们不应该淡忘那些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在一个社会里,当人们做一些符合社会公德的事情,或者做出某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如果不被这个社会所认可,或者其付出的成本太大,就会倡导与之相悖的行为。我们也不难想象,假如撰稿人传播正能量不断招致人们的冷嘲热讽,假如传播正能量的人“流汗流血又流泪”,社会上究竟还有谁愿意再“武文弄墨”呢?事实说明,引导传播正能量活动深入持久地蓬勃开展下去,必须注意把撰稿人的理想信念追求与对物质利益的合理要求都视为正常需求,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都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责任,把精神激励与物质鼓励都当作调动积极性的必要手段;必须注意从利益动因上分析撰稿人的思想变化,把正确的思想引导同实际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切实维护他们的实际利益;必须注意善于运用法规制度解决问题,依照法规制度开展工作,把正能量的引导作用和法规制度的规范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舆论宣传工作的实效。

第四,千里马虽然是常有的,但伯乐则是不常见的。坚持利益机制导向,就要建立健全撰稿人物质利益回报制度一位著名学者说过:“社会就是模仿”。在舆论宣传工作中,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要坚持正面宣传导向,弘扬新风正气,其根本价值在于:以正能量的常态化和大众化,潜移默化地引导人民群众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说,撰稿人的辛勤劳动利党利国利民,劳苦功高,决不可小觑。当下,中国社会的正能量就是指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其中包括凡人善事、英雄壮举、科学知识、科学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等,它与人们的情感息息相关,表达着民众的渴望和期待,也是舆论宣传工作重要的任务。由于传播正能量属于社会德治范畴,而德治又是一种“软控制”,只有与法治有机结合,才会产生理想的效果。因此,坚持舆论宣传工作的利益机制导向,需要建立健全撰稿人物质利益回报制度:①建立和完善个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互联网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利用网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新型侵权行为也日益显现,随意转载链接他人稿件而不付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立法机关要对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涉及网络侵权的相关规定进行充分的细化和完善,明确认定网络侵权和网络教唆、帮助侵权的具体情形。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应当及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予以制止。网络服务提供者未尽到网络注意义务的,就权利人损失扩大部分应与侵权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②积极提供优质平台。在舆论宣传工作中,撰稿人的扎实努力固然重要,但是选择平台更重要。一个好的平台,不仅意味着强大的粉丝资源,更意味着舆论的导向。既能发现人才,又可以培养人才。所以,媒体要担负起带队伍的责任,建设好平台。③设立补贴基金。目前,专家、学者等专业人员在社科领域的研究探索工作,可以申请政府的专项补助金,有的还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而保证研究工作顺利进行,而非专业人员尤其是业余撰稿人,则不能享受这一优惠政策,致使其写作常常捉襟见肘、步履艰难,急需给予政策救济。④大力倡导资助活动。对于一些优秀撰稿人,可以采取个人自愿结对、私人引介、媒体搭桥、政府推荐等形式,鼓励那些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热爱公益事业的人士,慷慨解囊,无私援助,为他们从事写作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动力。⑤设立奖励制度。党委和政府要加大正能量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做好物质保障。传统媒体和网络都要提高稿费标准,对于优秀稿件给予最高稿筹,对于优秀撰稿人要及时进行褒奖,鼓励和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建立机制重要,落实机制更重要。如果全社会都注意健全并运行扬善抑恶的制度机制,党风、政风就会不断好转,“四个全面”战略目标就会顺利推进,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就会有质的提升。

当然,我们强调坚持利益机制导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贬低牺牲和奉献,因为无私奉献精神的大力继承与弘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不可少的条件;社会转型发展,人们价值取向多元,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再高扬主旋律、唱响主题曲,因为国家发展与民族进步不能丢掉“精气神”;科技革命飞速发展,效率与质量倍增,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弱化革命英雄主义的能动作用,因为深化改革开放既是“硬实力”的打拼,也更是“软实力”的较量,同样需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用无私奉献精神助推中华腾飞。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610739169。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823/10557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