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建设的春风培育时代新人

2019年08月26日 16:05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学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空前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新时代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劲动力。

摄图网_501364640

为充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进一步明确“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发挥思政课教师在办好思政课中的重要作用,作出“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等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办好思政课提供了行动指南。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深刻领悟、准确把握、充分贯彻落实《意见》要求,乘新时代思政课建设之春风,坚守学科自信,增强学科自觉,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引领学生,以扎实的理论学养感召学生,以高尚的道德修养感化学生,以精湛的业务素养赢得学生,自觉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一、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引领学生: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所无法回避、必须回答的根本性问题。从本质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必然带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和政治属性。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既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应有之义和本质规定,也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地深刻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学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然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固有的根本政治属性绝不能被淡化,思政课教师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忠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和强大的政治定力,面对否定党的领导、丑化党的领袖、诋毁英雄、歪曲党的历史、曲解党的指导思想的错误言论和思潮,绝不能态度暧昧、听之任之,更不能将错误言论传递给学生,要态度明朗,激浊扬清,敢于“亮剑”,为学生澄清模糊、错误的政治认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始终做政治上的清醒人、明白人,做党执政的坚定拥护者、忠诚捍卫者。

二、以扎实的理论学养感召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研究,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思政课最鲜亮的底色,也是学校思政课建设所必须自觉高扬的主旋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思政课的核心内容,思政课的魅力从根本上说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思政课的活力从根本上说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坚实的思想基础,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重要责任和光荣使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懂理论的人才能讲理论,有信仰的人才能讲信仰,坚定的政治信仰必须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传播者的思政课教师,自己首先要“明道”“明德”“信道”。要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过程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钻研与体悟,不断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养,真正掌握好“看家本领”,做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信仰者、传播者;要立足新时代中国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思维分析新时代课题,把脉时代之需、回答时代之问,不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要着力加强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三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学理研究与阐释,为学生讲好鲜活生动、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引导学生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把学生培养成为能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以高尚的道德修养感化学生:加强德育教育,以身作则,坚持立德树人,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崇高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注重德育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学校教育的必然抉择。正所谓“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思政课不同于其他知识性课程,绝非仅仅局限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而是更加注重立德树人,教育引导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涵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高尚品德和健全人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德育教育主导力量的思政课教师,自身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堂堂正正做人,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元素,用其温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性情、启迪学生心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励学生把“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要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加强对学生进行“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等先锋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善于走进学生心灵,教育引导学生见贤思齐,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同学生一道,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四、以精湛的业务素养赢得学生:以“八个相统一”为根本标尺,遵循思政课建设规律,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深刻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明确提出了“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即①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②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③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④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⑤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⑥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⑦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八个相统一”体现了党中央对思政课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业务素养、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指针。

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以“八个相统一”为根本标尺,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练就高质量办好思政课的“十八般武艺”。一要优化教学内容。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不能照本宣科、空喊口号,而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深耕科学理论教育的彻底性,坚持“用学术讲政治”,以理服人,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说服力。二要丰富教学形式。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生动地、具体地展现教学内容,打造出高质量的“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创造出一套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话语体系。三要创新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探索和运用专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究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亲和力和针对性,把思政课真正办成让学生“真心喜欢、诚心接受、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金课”。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上,“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拳拳嘱托、殷殷期许,自觉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道德情操,打牢扎实学识,厚植仁爱之心,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铸魂育人,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引领学生,以扎实的理论学养感召学生,以高尚的道德修养感化学生,以精湛的业务素养赢得学生,坚守学科自信,增强学科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源源不断的时代新人!培养教育新时代的合格接班人,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610739169。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826/10560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