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理论研究

把握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四力”特点 全面提升党执政兴国的领导力

2019年08月29日 14:4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党的建设的必由之路。只有深刻认识并着力强化这“四力”,才能够确保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推进“四力”建设,既要统筹其一体性,又要兼顾各自特性,更好全面提升党治国理政的强大领导力和从严治党的必然性。

1565925270391

把握其居于统领地位的特点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

政治是统领一切的灵魂。讲政治是每个政党的生命线,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和必由之路。

政治领导力是党对各种政治力量、政治现象的正向影响力。它主要体现为把控方向性、原则性、根本性问题的能力及其运作的效果,实际上就是在这些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政治定力、政治导向和政治引领力。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因而,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居于统领地位,是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所在。

用好政治领导力就能够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如果政治领导力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也就无从谈起。

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战略工程,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的政治能力是党具有强大政治领导力的关键所在。

党的领导的执行主体是各级领导干部,党的政治领导力与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具有内在统一性,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要求领导干部不断加强政治历练,提高政治能力,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领导干部提高政治能力,要在提高政治胜任力上下功夫,自觉把讲政治融入党性锻炼全过程,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遇事多想政治要求,办事多念政治规矩,处事多想政治影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切实具备相应的政治领导力。

把握其基础工程的特点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

思想引领力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的引导能力,也是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基础。

思想引领力主要体现为党推进理论创新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抵御错误思潮的能力。

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和必然要求。如同党的思想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居于基础地位一样,党的思想引领力在党的领导力体系中也相应地居于基础地位。

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是基础工程,为政治领导力运筹帷幄提供理论指导,为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开拓前行提供方向,为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供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提出更高要求,应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紧迫感,掌握规律性、选准发力点,在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上下真功、求实效。

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不断提高全党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要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对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认同和行动自觉,增强全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我国发展和党治国理政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持续拓展理论新视野、作出理论新概括,积极引领时代发展,凝聚思想共识。

 

要立足于时代、立足于实践,深化理论研究、讲好党的故事、推进话语创新,做到为党的建设实践发声、为时代发声,回应党的建设的需要和关切、回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关切,从党的建设的实践中、从时代的发展中寻找党建话语创新的源泉、动力与支撑,将党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品格贯穿于党建话语塑造的全过程,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

把握其推动实践发展的特点不断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

群众组织力是党依靠群众、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斗争的能力,是党长期执政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

紧紧依靠群众、积极发动群众、有效组织群众历来是党的政治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工作成效。

新时代党的群众组织力主要体现为党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推进“四个伟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能力。

增强群众组织力,是党对群众作用、群众工作的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是新时代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力量源泉。

提升群众组织能力是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和社会号召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内在要求。政治领导力的根本要求就是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群众是思想引领和社会号召的主要对象,只有组织群众的能力提升上去了,才能更好实现思想引领和社会号召。

群众组织力的提升需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

要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呼声为信号,自觉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助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做人民群众满意的事,做出群众满意的实绩。

要紧紧相信群众、发动群众、凝聚群众、依靠群众,不断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和发动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把握其重要目标指向的特点不断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

号召力就是生命力,党在伟大斗争中形成的号召力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充分展现出党的意志和主张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党的社会号召力主要体现为党对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群体、各方力量的号召能力,这种号召能力具体体现为影响能力、动员能力、引导能力和凝聚能力等。

党强大的社会号召力是由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及作风和形象等决定的,是由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决定的,是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锻造出来的。

党的社会号召力是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和群众组织力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源泉保证。

只有不断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党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要适应当今社会思想多样化、利益多元化、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多样化的新特点,用共同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感召鼓舞人,用伟大斗争精神激发迎接挑战的豪情壮志,用伟大事业点燃创造美好生活的激情,用伟大工程提供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用伟大梦想汇聚勠力复兴的磅礴力量。也就是说,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科学理论引领社会,以人民立场凝聚社会,以使命担当赢得社会,以党内生态带动社会,以理想信念团结社会。

同时,还应根据信息时代群众心理与思维方式的变化,创新政治传播的话语表达方式,加强舆论引导,通过软性价值渗透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最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创造性地全面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

总之,增强党的这“四种”能力,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统一全党的意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四力”看作一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统筹兼顾,科学推进,全面提高;同时,又要结合“四力”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各自领域的能力建设,切实形成党执政兴国的强大领导力。

(作者系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610739169。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829/10564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