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博览 人文专辑 节日专题 2019年教师节专题 教师节•名师录
胡适
2019年09月03日 10:33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他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1938~1942年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治学方法。
胡适曾执教高校,高徒中包括牟宗三、罗尔纲、顾颉刚、俞平伯、傅斯年等。其中顾颉刚还表示他的整套治学方法是看胡适《水浒传考证》一文看来的。
此外,胡适还注意帮助同侪、提携后进。林语堂在其留学期间,清政府取消对留学生资助,林语堂靠着胡适的资助继续在国外读书。三十年代,胡适独具慧眼,提拔、任命、帮助梁实秋完成了日后号称梁实秋对文坛的三大功绩之一的翻译莎士比亚全集。陈之藩与胡适为忘年之交,赴美留学得到胡适赞助。致胡适信件收入《大学时代给胡适的信》。季羡林虽不是胡适的学生,但归国初期也受到胡适提拔。
胡适是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开创者。
其一,胡适是真正意义上现代文学的开创者。
鲁迅在创作《狂人日记》之前,曾创作了文言文小说《怀旧》,用文言文翻译了《域外小说集》,但阅读的人寥寥无几。后来在胡适的鼓励下,鲁迅决定使用白话文写作,从此开始声名鹊起,真正完成了弃医从文的蜕变。除此以外,胡适也创作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其二,胡适开创了用白话教学的先河。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胡适联合了一大批著名学者,促使北洋教育部更改课本,将中小学文言文课文改成白话文。在中小学教育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由于没有先例,只能采取中国古代的科举形式,以文言文授课,使用文言书籍。
而文言文不仅晦涩难解,还有很多使用格式的要求,因此大多数的人并不能很好地使用文言文来表达心中所想。胡适认为如果不能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那么学生难免会形成奴颜婢膝的丑相。而白话相比文言,不仅没有格式的要求,而且便于理解,能更好地表达心中所想,这也就是胡适如此重视白话推广的原因。
在梁启超的支持下,胡适对我国的语文教育目标进行了新的定位,明确的将用白话授课作为教学中的一个要求。在胡适的倡导下,中国现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潮,为当时的中国输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其三,胡适为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胡适凭借自己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力,权力倡导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出版自由。在胡适的倡导下,大量的有志青年公开发表自己的言论,创作文章。文学的发展往往需要一个足够宽松的环境,反观中国古代,越是自由的环境越会产生大量优秀的诗文。
所以胡适的倡导,为中国新文化的发展注入了大量新鲜的血液。这些有生命力的白话文学被大量的引入新的中小学国语教材,成为新的国语典范,在中小学生中普及。这些经过新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再次创作新的文章,经过这样一轮轮的积淀传递,现代中小学的教育形式就会更加成熟。
胡适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所倡导的自由,民主的思想曾帮助许多青年树立自由自主的人格,形成独立思考,尊重民主的思维方式,成为具有民主和科学素养的人。
正是这些自由的思想推动了中国现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一个胡适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千千万万个胡适的影响是无限的。胡适用他自由民主的思想哺育了千千万万个中国青年,他们的存在才是中小学教育真正的成功。
责任编辑:杨雪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903/10569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