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70周年时评征文】爱子,教之以义方

2019年09月03日 16:24

家训家教家风,是中华文化史上的独特景观。望子成龙乃天下父母普遍的心愿。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说:“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当从优秀传统中华文化汲取“教之道”之智慧,重家庭、重家教、重家风,潜移默化去影响孩子的一生。

“严格”不能缺位。“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良好家风,不仅会“润物无声”家里的每个个体,更能淳风化俗社会风气。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近代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曾回忆道:“我六岁时,不记因何事,忽说谎一句。所说云何,亦已忘却,但记不久即被母发觉。”于是,盛怒的母亲边打边教训他。梁母教子,最可取处,是除了教儿子要懂得读书外,更注重教儿子怎么处事做人。孩子犯错皆可原谅,惟对说谎不可原谅。习近平总书记小时候的家教,堪称典范。母亲齐心在回忆录《我与习仲勋风雨相伴的55年》中介绍,在习近平幼时,时任副总理兼国务院秘书长的习仲勋尽管工作繁忙,仍重视子女教育,家里没有请保姆,“他宁愿在业余时间多照管孩子们一些,有时还要给四个孩子洗澡、洗衣服。对此,他视为天伦之乐”,“也许是仲勋特爱孩子的缘故,所以他特别重视从严教子”。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想真正为孩子“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当在“严”字上下绣花功夫,育德教知,耳濡目染。善于从小事点滴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

“感恩”成为习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习近平心中的好榜样杨善洲,任县委书记时既没有利用职权给家人“农转非”,也没有为儿女端上“铁饭碗”,女儿结婚时还不让请客、不让收礼。一个地委书记家里要修漏雨的老屋只拿出三十块钱。但是如果知道杨善洲他讲过的一句话之后我们就会特别地理解,他说:“国家给我发工资了,我怎么能够只想到我的一家人。”他用行动感恩社会,生动诠释了“有国才有家,国是千万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幸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现在城里孩子不愁吃、不愁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严寒冷不到,酷暑热不到,一出生就住有所居、车来车往,很小就成为“网络原住民”,沐浴在幸福的春天里,未曾感触过农家土灶、蜂窝煤的“烟火气”。这些翻天覆地、来之不易的新生活。身为父母,有责任讲清楚,这是一代代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用千千万万鲜活的生命换来的;有义务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上好人生的“思政课”,让感恩国家、感恩他人成为习惯。

“奋斗”成为标配。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雨无阻,70载砥砺奋进。要以此为契机,让孩子明白以史为鉴、珍惜和平,继承抗日英烈的铮铮铁骨和傲然雄魂,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富于创造的创新精神,努力放飞属于自己“奋斗”的美好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奋斗应该成为孩子人生最亮的本色,以坚强品质、奉献情怀书写人生。在历史的荡涤中凸显其坚,在风雨的洗礼中益彰其华,在执着的奋斗中锻炼其纯。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敢于担当,成为人生不懈奋斗的标配。(责编:于川;校对:刘媛)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9/0903/1057116.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上海市松江区卫健委工作党委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903/10571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