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学好用好调查研究

2019年09月11日 14:43

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更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党员干部要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党员干部必须要学好调查研究这门主题教育中的“必修课”,用好这个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的“传家宝”。

延伸“根子”,有更全面的调研地点。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调研是一个了解情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只看一面,就会造成片面;只盯着树木就难以见到森林。应当看到的是,当下大部分领导干部开展调研工作通常会选择两类地方,一类是工作开展得较好,有经验可总结的地方;另一类则是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有问题可查找的地方。选择到这两类地点进行调研本无可厚非,但若是只聚焦优劣“两头”,没有兼顾“中间”,难免就会错过很多“风景”。因此领导干部要善于另辟蹊径,自觉用自己的双脚来丈量土地,做到调研全覆盖、无死角。要多深入到那些“不起眼”的地方开展调研,并从中找到“亮点”及时认真总结推广,或从中发现“槽点”及时严肃处置解决。  

打开“路子”,有更广泛的调研对象。察实情、听实话是调研的生命线。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群体所代表的利益不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往往有所不同,广泛而不同的调研对象是保证调研生命线延续不断的关键。刘少奇同志在故乡宁乡县调研时,调查的对象就很广,有领导干部、有普通党员、有人民群众、有熟人朋友。正因为这样,刘少奇在调研中掌握了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领导干部要想在调研中收获全面客观的信息,就必须要主动下到基层一线、田间地头、群众家头、工厂车间和不同的群体对话,在对话过程中要拿出“甘当小学生”的谦虚态度、“拜群众为师”的真诚情感和“闻过则喜”的开阔胸襟,拉近自身与调研对象的距离。要有意识地“支开”可能会影响到调研内容真实性的干部群众,打消调研对象顾虑,达到广开言路的目的。要切实摒弃说官话、套话、空话的陋习,不兜圈子、不绕弯子,直奔主题。要善于听懂“话外之音”“言外之意”,仔细分析调研对象所说的话、所流露出的细微表情,以一双“火眼金睛”从细节中察出实情。

做实“里子”,有更多样的调研方式。调研的方式决定了调研的结果,形式主义的调研过程,往往也就只能带来形式主义的结果,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反倒遭人唾弃。现实中,搞形式主义的调研并不少见,有的领导干部要到基层调研,提前进行“预约”,要求基层制定调研方案,并根据要求不断修改,确保走的都是精品路线;有的领导干部开展调研“前呼后拥”,被“层层包围”,调研成了走秀,面子上看起来热热闹闹,里子却是冷冷清清,可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万里同志在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时,说走就走、随时可停,直接到村、入户,真正地摸透了当地情况。确实,看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调研,效果完全不一样。党员干部要坚决防止调研被安排,多采取一些暗访式、突击式、随机式调研,调研不定时间、不定地点,直接到一线看没有准备的地方,直接进村入户听原汁原味的民声,确保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最“原生态”的实情。(责编:于川;校对:刘媛)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9/0911/1058529.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中共白云区委组织部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911/10585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