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大讲堂 2019年度
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
2019年03月01日 14:49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十九大报告里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在以前是没有的。以前华山天险一条路,就是西方人给指的,美国人提出华盛顿共识,推行金融自由化、贸易自由化、政治民主化,除此以外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而真正能够摆脱对西方的依附,走出一条有别于西方道路,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甚至超越西方国家的是中国。以前中国人解决的是中国问题,像温饱问题、以及国家统一、民族富强这样一些问题。今天我们除了解决中国的问题以外,我们还尝试解决世界性的难题。比如,中国为刚刚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卡托维兹大会取得成功作出了关键贡献,而且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联合发布《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巴黎协定>实施行动计划》,并成立全球能源互联网智库联盟。所以,改革开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和人类文明史上四个维度都是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中华文明史和人类文明史上,我们鼓励各国要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我国走出了一条西方之外的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这个打破了西方世界所谓的“普世价值”的神话。中国崛起之前,是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相信能够走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的。现在我们不仅成功了,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还打破了所有这些依附于西方国家所谓的现代化道路。所以说,中国的“四个自信”,在鼓励各个国家都要有自信,而不再是盲目模仿西方,成为西方的一个影子。中国特色也不只是自己有特色,同时希望各国有特色,最终成就世界特色,还原世界多样性。中国自古是有天下担当的,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要一起腾达。这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
一、中华文明史视野下的改革开放
从中华文明史来看改革开放,我们要同中国历史上的改革进行对比。第一,从改革的性质来讲。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基本都是皇帝本人或者授权某个人来搞,目的是要确保江山社稷。今天我们的改革是超越历史的,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新的伟大革命”。第二,从改革开放的环境来讲。原来我们的改革都是在一个封闭的皇权体系中,到了近代是处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体系,而今天的改革在开放的全球化体系里进行。历史上中国GDP曾经在世界总额中占到将近1/3,但那是自给自足成份占有相当比重的小农经济;今天我国GDP占世界经济比重15%,而它产生的效应是远远超越历史的。比如说从全球金融危机到现在,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美国、欧盟和日本之和,这个是以前无法想象的。主要原因是今天的中国高度融入全球化,而历史上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除了做一些贸易以外,其他的很少。第三,从改革的手段来讲。以前我们的改革主要是在要么集权要么分权的模式里面。近代以来叫“师夷长技以制夷”,今天我们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且中国以前是向西方开放,现在是世界向我开放;以前是改革国内一些不合理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今天则是国际体系本身也要改革。通过中国自身的改革推动世界的改革,通过中国的开放推动世界的开放,已经不再局限于自身。从这个角度来讲,超越了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那么,改革开放怎样从中华文明的角度来理解呢?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灿烂辉煌,但是它有三个软肋,以前是一种内陆文明、农耕文明、地域性文明。改革开放推动中华文明经历了三大转型。第一,从农耕文明走向工业、信息文明。我们以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经常提及8亿农民这个概念。现在我们的农民有多少?从严格意义上讲,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只有几千万,还有2亿实际上是在外面打工的。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没有的。而且我们几千年来第一次取消了农业税,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文明从农耕文明走向工业、信息文明,标志性的是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二,从内陆性文明走向海洋。以前有郑和下西洋,但郑和七下西洋以后,除了皇家许可,否则片板不能入海,所以并没有对中华文明造成本质性的冲击。我们今天走向海洋是不一样的,海外中国将来会超过本土中国。比如华为,其70%的利润来自海外。比如现在是深海时代,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这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三,从地域性文明走向全球性文明。以前有天下体系,天下主要说的是东亚。今天完全不一样了,中国走向了世界各地。比如说孔子,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大小十几个国家。现在孔子学院遍布世界150多个国家,是真正全球性的。今天中国到了“全球中国”这样一个身份,这也是以前我们没有办法想象的。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里面,为什么中国能够通过改革开放实现再次腾飞呢?埃及人很羡慕中国,埃及8000岁,我们才5000岁,为什么我们能够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中国,秦始皇创立的郡县制为我国现代的行政区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统一的文字我们也沿用至今。中国人说,“言语随着风飘逝,文字与世长存”。阿房宫没了,但《阿房宫赋》一直在我们的心中。丽江地区纳西族的东巴文是目前仍在使用、世界唯一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这是其他古老文明所没有的。再比如,习近平主席在故宫会见特朗普时,介绍了中国5000年的历史文明、3000年的文字史,特朗普说埃及有8000年文明,习近平主席解释说,“埃及更古老一些。但是文化没有断过流的,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也是因为再次释放了5000年中华文明的魅力。
中华文明的基因从来没有断过,而且强调的是一种包容性。中国文化自古是取经文化,能够不断地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我们在古代学习了印度的佛教,形成了佛学和禅宗;近代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德先生和赛先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我们引进了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中国不仅善于学习,关键的是能够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东西。比如说高铁,我们10年前引进法国、德国、日本的先进高铁技术,短短10年建设了25000公里的高铁网,占全球高铁总里程70%左右,而且是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修的,可以说创造了人类交通史上的奇迹。城镇化也是一样的,现在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9.58%。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革新自己,今天的中国就是中华文明连续5000年一脉相承的发展结果。
2015年,《华盛顿邮报》根据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所做的一张地图报道,说世界经济中心千年后回归东方。大家知道《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公元1000年北宋时期,开封、洛阳人口百万,经济繁荣。那时候整个世界很少有上百万人口的城市,拥有10万人口就已经是特大了。后来我们却慢慢开始走下坡路。分水岭就在18世纪60年代,欧洲搞了以蒸汽机技术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经济中心经过几百年转移到了欧洲,之后又向北美转移。2014年习近平主席首次到德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赠送给他了1735年德国绘制的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世界经济中心又开始慢慢转回东方。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13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现在到了世界各地,比如说去巴西和阿根廷,街上的五金、服装、布料甚至小商品,基本都是中国生产的。到了巴拿马,还有一个中国城,里面的东西全是义乌运过去的,中国制造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生活上极大的便利。所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没有中华文明这种善于学习的宝贵精神,没有中国人的勤劳智慧,我们今天不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现在美国与中国之间存在着一些贸易摩擦,但是我们要看到,美国无法取代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生产链中的地位。贸易摩擦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思想不统一,存在崇美、敬美、畏美的这种心态。整个1981-1995年15年间,中国GDP占美国比重始终没有超过10%,2001年中国GDP占美国比重为12.59%。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2017年达到了62%左右。这都是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2018年10月4日,美国副总统彭斯发表了一篇讲话,说在过去17年,中国的GDP增长九倍,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对中国的投资。现在,通过“中国制造2025”,中国共产党试图控制全世界90%的最先进的工业,包括机器人、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这显然是美国人的焦虑。改革开放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并不是某个国家赐予的。中美贸易摩擦是烟幕弹,背后是高新技术自主创新的较量。
从中华文明史看,改革开放肩负着让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历史任务,也体现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本质,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转型,并在某种程度上再造了中华文明。
二、人类文明史视野下的改革开放
第一,改革开放本身是中国自主的、中国特色的。什么叫自主的?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依附于西方所谓的“休克疗法”。我们是要学习借鉴西方,但是一定要有评判标准,不能盲目迷信西方那套。所以我国的改革开放是自主的,而不是被改革的。美国经常让很多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制定各种药方,我们只要按照这个药方抓药,病就会好吗?不会。我们要喝中药,要自己去找药。改革开放是一种自我改变,是我们的思想、体制、方式各个方面的自我革命。改革开放也是一种倒逼机制,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用开放倒逼改革,改革又推动开放,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们要坚持自主改革,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而不是失去自我。
第二,改革开放是一种文明的创新,而不再是简单学习、模仿所谓的先进文明。世界各国有过许多成功的改革。比如明治维新,成功以后日本崛起为亚洲的优等生,接着脱亚入欧、提出“大东亚共荣圈”,最后还发起了对华侵略战争。日本在亚洲是很成功的,但基本上还是学习了西方,成为美国的盟国,并没有做到真正的独立自主。像“五眼联盟”,其中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五个国家,他们眼睛是长在一起的,情报是分享的。加拿大本来是五眼联盟里面唯一一个没有反对华为的。为了打压华为在5G创新领域取得的优势,美国议员写信向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施压”,结果被美国这么一逼,现在加拿大跟中国的关系也闹僵了。所以说,美国盟友的安全命运依附于美国,不可能像我们这样完全实现“四个自信”。
再比如,从葡萄牙、西班牙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又被称作地理大发现,后来地球被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16世纪荷兰人崛起时,思想家格劳秀斯认为陆地、海洋是公共的,提出了公海概念以及海洋自由论,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荷兰的世纪。格劳秀斯没有直接挑战陆上理论,而是提出新的理论。这对我们改革开放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我们不是跟已有的一些霸权国家去搞零和博弈,而是要创造一个新的领域去挖掘我们的增长空间。就像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的,现在尼康相机不行了,打败尼康相机的不是佳能相机或其他相机,而是智能手机;康师傅方便面也不行了,打败康师傅的不是统一方便面或其他同行竞争,而是美团外卖。“一带一路”推行的是包容性创新,超越传统大国博弈,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新文明。原来我们讲改革开放,是改革国内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来跟国际社会接轨。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更多的是一种文明的创新,这个创新是世界各种文明都要适应一个变化的世界。
《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这本书里面特别强调,中国今天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制造业中心。生产全球一半的钢铁,是美国的8倍,全球60%的水泥,世界25%以上的汽车。中国目前也是全球最大的专利申请国,专利申请总数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日本的总和。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一系列的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的生产大国。中国带给全世界经济的拉动力量相当于当年英国崛起的100倍,美国崛起的20倍。国际上有一句话,中国人生产什么,什么价格就跌;买什么,什么价格就涨。为什么中国能够发展这么快?因为我们拥有世界上最独立、最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其中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按照联合国工业体系分类,39门大的工业体系,191门中等工业体系及525门小的工业体系,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全部具有,这个国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长期遭受西方封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今天可以生产“从火柴到火箭,从卫星到味精”几乎所有的东西。从历史上看,上世纪50年代中国生产不出化肥,直到60年代才生产出化肥。而50年代印度都能生产出化肥,我们羡慕的不得了。但是印度不是自己生产的,是靠苏联、美国的帮助。今天印度的农业呢?靠别人,一直到现在还不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根本!当然,中国在不少领域,如芯片、大飞机的发动机等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仍有29样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这是我们现在最大的软肋。
举一个例子,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建立世界上最独立、最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有多么不易!当时苏联被美国人“星球大战计划”忽悠,大搞军备竞赛,举全苏联之力去搞卫星、搞太空计划,最后轻工业就没有发展好。苏联的改革为什么都失败了?主要是被美国忽悠国有企业私有化,把国有企业的股票像白菜价格一样卖给私人,然后这些股票集中在美国的金融寡头里面,从而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当时邓小平同志看到莫斯科居民在寒冬中排着三公里的队买面包的时候,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中国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那么,民众的生活水平怎么提高呢?轻工业不发达,这是根本原因。所以,我们现在重工业、轻工业都要发展,要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今天中国正在由大到强,在世界出口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产品排名中稳居第一。但是,我们的中国心也很痛,从中兴到华为事件都是因为芯片。在全球移动无线基础设施份额里,华为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爱立信、诺基亚、中兴、三星、NGC以及其他的。美国在其他的里面,他们就非常郁闷在5G领域落后了。我们现在正在弯道超车,在从4G到5G的革命时代,如果领先了,话语权就有了。原来领先的东西不一定能够永远领先,这是美国现在最焦虑的地方。
我们把时间再拉得更远一点,回到500年以前。比如海上丝绸之路,其中唐朝有一个叫杜环的到达了非洲,元朝汪大渊到过澳洲,可以说中国人很早就到了世界。我国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到达西亚和非洲东岸,其中就包括蒙巴萨。在蒙巴萨出土的大量中国瓷器和古钱币等文物也是这一历史事实的有力证据。同时,历史上中国和欧洲也是通过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的。后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以后,把丝绸之路切断了,欧洲人被迫走向海洋,开启了全球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的四大发明,尤其是指南针和火药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代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相继从海洋崛起,并通过地理大发现与海上殖民确立世界霸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然而,这些国家皆非处于人类文明中心地带的文明古国,而是作为世界岛的欧亚大陆的边缘国家或海洋国家,故此称霸周期无一例外没有超过130年。
近代西方开创的全球化是一种西方中心的海洋型“全球化”。这种全球化其实是“部分全球化”,或曰单向度全球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畸形的、不平衡的全球化。一方面,它使海洋国家、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而陆上国家、内地则长期落后。打开“夜晚的世界”图可以发现,只有那些生活在日本、北美和欧洲发达国家沿海地区灯火辉煌,证明实现了现代化,而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卫星上看不到灯光,依然生活在黑暗之中,这可能一是人口稀少,二是没有工业化。比如印度有3亿人没有用上电,非洲有将近6亿人没有用上电,整个世界上有近11亿人没有用上电。同时世界上还有一半人没有用上互联网。所以,中国在世界上是代表发展中国家发声的,“一带一路”就是要让所有人在晚上都有电,见到光,这才能搞工业化,才能改变原来单向度的全球化。
另一方面,正如《共产党宣言》描绘的:“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西方中心论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那个时代。我们常说亚里士多德是所有学问的开拓者,《亚里士多德全集》有300万字。后来发现,在公元前4世纪,欧洲人只有一种办法写文字,就是羊皮。而当时整个世界上羊皮产量加在一起都不够写300万字。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著作呢?因为欧洲人自诩与生俱来比别的文明优越,他们在世界各地殖民,将其他文明据为己有,都归集为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国改革开放则是一个文明古国实现伟大复兴的现代样本,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历史神话,跳出西方话语体系。“一带一路”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明话语权的回归,尤其是命运共同体超越了所谓的“普世价值”。
从人类文明史看,中国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华文明自我革新的特色之路,实现了古老文明的伟大复兴,对其他文明复兴具有重要启示,成为人类制度变革、体制创新和崛起复兴可资借鉴的重要探索,为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和创新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三、世界意义视野下的改革开放
第一,改革开放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40年前中国的人均GDP只有156美元,还不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三分之一,2017年人均GDP达到8582.94美元,翻了几十倍。中国人均GDP排名也从1978年的世界倒数第2位上升到现在的世界第74位。我们从一个世界上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到2010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在历史上,实现工业化都是要完成“羊吃人”的,要殖民掠夺,要发动战争,而中国是在没有发动任何一场对外侵略战争,没有殖民过任何一寸土地的情况下,实现了从农业大国到最大的工业化国家的转型。我们用四十年的时间走过了别人用两三百年走过的发展道路,而且是通过和平合作的方式实现了,这创造了人类工业化的奇迹。中国是依靠国内实际存在的工农产品剪刀差和土地剪刀差,为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绝大部分的原始积累,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最独立、最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很难想象,像德国这么发达的工业制造国,却没有独立的国防工业体系。
第二,改革开放为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比如,我们在非洲解决了“三网一化”——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区域航空网以及工业化,帮助非洲解决发展短板问题,并推广民生工程和教育培训,让非洲摆脱贫困恶性循环的局面,让非洲市场以点带线,以线带片,从基础设施(港区铁路贸五位一体)互联互通着手,获得内生式发展动力,形成经济发展带,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而推动政治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现在,由蒙巴萨到内罗毕的全长四百多公里的蒙内铁路实现通车以后,带动了肯尼亚每年GDP增长1.5%左右,整个东非六个没有出海口的国家全部开始搭上铁路的快车。再有,连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首都的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简称亚吉铁路)也已经通车,亚吉铁路是非洲第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它的建造能帮助埃塞俄比亚这样的内陆国家寻找海洋。所以说,我们是真心帮助发展中国家脱贫致富,这是我们的诚意与智慧。
2016年8月,在肯尼亚蒙巴萨举行的中非媒体智库研讨会上,坦桑尼亚记者现场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羡慕中国以钉钉子精神搞建设、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精神气度。2017年6月,习近平《摆脱贫困》一书英法文版在非盟总部的发布,掀起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后非洲学习中国的新高潮。他们非常赞赏中国脱贫致富、快速发展的奇迹。据法国《巴黎人报》报道,改革开放40年来,按照现行联合国标准,中国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全国贫困发生率降低到了3%左右。为什么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中国人有句话:“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要闪富,通网路”。我们试图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的三大问题,就是贫困、贫富差距和治理碎片化难题。所以说,我们原来拥抱世界,睁眼看世界,看到西方世界。如今改革开放是我们自身的内在动力。改革开放从解决中国问题,到解决发生在中国的世界问题,再到解决世界问题本身,意义不断升级,谱写了人类最大规模最和平最包容的工业化进程之歌,既是在开放的全球化体系下实现的,同时也给全球化带来了活力,推动全球化朝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为其他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第三,中国的改革开放在重新定义改革开放本身。即改革不只是落后国家向先进国家学习、接轨的过程,而更是各种文明、各国制度和各国人民不断与时俱进,适应变化的环境的自我选择,是创新文明的永恒。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是确保文明活力的一个体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是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也是国际体系、人类文明的任务。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改革的含义已经跟原来完全不一样了。早期邓小平同志认为改革开放主要是向美国开放,跟美国接轨,但是中国现在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了,今天再讲改革开放的时候,改革的含义已经有升华了,开放的含义也有升华了。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获得了改革的原动力,从被迫改革到改革的自信与自觉,中国改革的世界意义日益显现。改革的目的是通过解决中国问题进而解决世界问题,改革的意义是塑造中国政治制度的比较优势,改革的目标是确立中国成为世界引领型的国家。所以说,没有永恒的先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我国通过改革开放创造出来的一些经验做法,有人把它称之为“中国模式”。为什么能够产生这样的模式?一方面,中国的改革是问题导向。我们既要解决国内问题,也要解决国外问题。在改革中发现问题,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西方的改革是程序导向,程序必须合理。中国的改革既注重程序,也更重视结果,关键要解决问题。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就是这个道理。另一方面,改革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大规模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现象,中国的改革不能简单照搬别国经验。所以我们先是摸着石头过河,“不争论”。但是光摸着石头过河,问题越来越多也不行,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我们成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就是要解决顶层设计的问题。当前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已全面铺开,从体制改革成为一种制度创新,实现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
改革开放完善了中国模式,重塑了中国形象——改革的形象、开放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改革开放本来是借势、入世的,现在世界都在学习、研究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成为改革开放代名词。
四、“一带一路”彰显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供给世界的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最能够体现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周易·系辞下》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其中,“变”,就是改革开放;“通”,就是“一带一路”主张的互联互通;“久”,就是久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全方位开放的需要,也是推行新型全球合作的需要。“一带一路”是要解决人类问题的,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过去西方列强那套做法。
“一带一路”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说法。我们讲的“带”是经济发展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整个世界90%的贸易量、80%的贸易额是通过海上来进行的。离海洋越远越落后,我们非常需要陆海联通。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印尼时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因为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17500多个岛屿最需要互联互通,这个不是在海上修路,而是要找寻一条21世纪的新路。“路”是什么?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也鼓励各国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人一般将路和道连在一起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一带一路”不是一条“带”,一条“路”,而是万物从一开始。概括起来可以这么说,“一带一路”四个字浓缩了三重文明魅力,缺一不可。如果没有中华5000年的文明,没有170年来中国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没有40年改革开放伟大成就,“一带一路”就不可能在世界上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一带一路”建设,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集群、经济走廊到欧亚大市场,现在还在不断升级。它怎样去体现改革开放的模式呢?
第一,基础设施先行。过去,中国有“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说法,我们讲基础设施就是“铁公基”。现在中国在“铁公基”、天电网、陆海空、人机交互、万物互联等传统、新兴基础设施各个领域,从设计、建造、运行、管理、资金、技术、人才、培训等各个环节,都具有全方位优势。这有三个原因:一是中国产业链是世界上最独立、最完整的,建造基础设施的价格便宜,建的效率最快。二是中国人勤劳智慧。阿根廷、巴西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极其适合农业生产,农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其中阿根廷被誉为“世界粮仓肉库”,到现在也仅是拉丁美洲第三大经济体。而历史上,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一方面要解决资源稀缺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同大自然不断地作斗争才能延续不断。所谓“祸兮福所倚”,中国已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三是要致富,先修路。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已经陈旧老化了,整个世界上的基础设施需要联网,要革命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中国就是抓住了这个。基础设施有乘数效应,1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会带来超过20亿美元的GDP,创造3万到8万个就业岗位。据麦肯锡公司预测,到2050年,“一带一路”将贡献80%的世界经济增长,新增30亿中产阶级。这就是中国经验在全世界的分享。当然,有人会问“一带一路”建设的钱从哪来?世界上的热钱有几十万亿美元,我们要让这些钱从房地产、股票、基金转移出来,世界上基础设施缺口正好有几十万亿美元,可以使“热钱”变成“冷钱”,让基础设施造福于广大的民众。
当前,通过“一带一路”聚焦于实体经济,聚焦于贫富差距的削减,实现公平正义,这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在美国1%最富有的人所拥有的财富比90%的美国人所拥有的财富总和还多,中国现在也存在贫富差距的问题。所以,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是解决贫富差距的重要一环,其中尤其要实现互联互通。当然,基础设施不赚钱,或者说短期内不赚钱,为什么要建呢?我们不是一般的基础设施,而是产业链的布局。比如印尼雅万高铁,印尼人说我们有钱就买美国国债,结果现在基础设施落后。当前最缺的就是修一条从雅加达到万隆的高铁,相当于中国的京津高铁,全长大概有140到150公里,需要投资50亿美元。中国高铁公司和日本高铁公司竞标,最后中方之所以击败日方拿下印尼高铁项目,就在于中方绕开了印尼方政府担保的前提,背后有中国国有银行的支持。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第一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示范性项目,全面开工兴建意义重大。
基础设施建设短期内不赚钱,中国为什么还要搞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是很多老百姓关心的一个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对外援助,是对外投资。我们考虑的不仅是基础设施本身的回报率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中国产业链“走出去”。“一带一路”沿线将逐渐形成相关服务的产业集群,由此通过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形成建筑业、冶金、能源、金融、通讯、物流、旅游等综合发展的经济走廊。中国在10年的时间里修了25000公里高铁,修高铁的投入是很大的,按照西方经济学来讲,中国经济早崩溃了,中国的债务早到了天花板了。然而并没有。很多人说,中国修高铁不赚钱,为什么要建那么多高铁?实际上,在中国的两个城市之间修高铁,不只涉及到卖票的问题,还包括创造了产业链沿线的布局,最起码带动了沿线的房地产、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很多地方在通高铁以后,天堑变通途,不仅节省了出行时间和成本,更重要的是把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连在一起,形成了联动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效益。中国的产业链是世界上最独立、最完整的,这是中国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当然,如果中国的产业不独立、不完整,关键零部件还要靠进口,那中国建高铁的速度也不能这么快,票价也不能这么便宜。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有了极大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愿意把自身发展同周边国家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欢迎周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让中国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周边,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从全球价值链最低端,到现在中低端,目前正在向中高端迈进。中国是唯一一个在全球价值链里面既可以往上走,又可以往下走,能够带动整个价值链重塑的国家,这叫双环流,是“一带一路”的一个核心。原来我们只盯着发达国家一个环流,因为我们的产业链相对较低,发达国家的产业当然要转移到中国。但现在我们产业链同发达国家有竞争关系了,如果只是盯着他们,路会越走越窄。而“一带一路”这些沿线国家的产业链水平相当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阶段,我国这些经验对他们来说是最鲜活的。而产业集群怎么布局呢?要通过六大经济走廊,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
总的来讲,“一带一路”与改革开放的关系:一是问题导向,要解决问题,脱贫致富的问题、发展的问题;二是目标驱动,要实现各个国家的梦想,“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不能盲目迷信市场,要创造培育市
场。像我们的开发性金融理念,发展中国家自己没钱修路,也无法从国际市场融资修路,无法实现工业化,恶性循环。中国通过开发性金融提供贷款,通过资产抵押和开发区建设,帮助他们修路,中国企业长期经营,实现双赢。其中雅万高铁就展示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模式的魅力。还有经济走廊,中国改革开放探索出一条工业走廊、经济走廊、经济发展带模式。还有开发区,西哈努克港、皎漂港、瓜达尔港、蒙巴萨港成为柬埔寨、缅甸、巴基斯坦和肯尼亚的深圳,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改革开放、路海联通和经济起飞。以及义乌小商品市场模式、蛇口模式、地方合作模式等。
“一带一路”建设正在实现中国发展模式的当地化,产生了诸如“建设一条铁路,带动铁路沿线的经济发展”的亚吉模式,可谓中国发展模式的国际版。中国的发展模式既借鉴了西方的模式,又解决了市场失灵、市场失位、市场失真这些西方鼓吹的自由市场经济所解决不了甚至不想解决的难题。当然,我们既不输出中国模式,也不简单照搬别国模式。就像习近平主席指出的,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创造和培育市场,最终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给那些市场经济未充分发展起来的国家走工业化道路,提供了全新的选择。我们这个已经证明了比西方的成功。
“一带一路”正在催生中美欧大三角的文明创新而非相反。世界上有三大原力:美国所代表的创新力,欧洲所代表的精神力,中国所代表的应用力。只有这三力结合,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根本性问题。而美式节省劳动力型创新、欧式节省资源型创新,这两种创新让发展中国家陷入了一种绝境。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便宜,资源比较丰富。我们现在不仅要克服这种创新陷阱,也要争取发达国家的参与和支持。
中华文明强调做人,人和人的关系。基督教文明强调做事,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伊斯兰教强调做信徒,人和神的关系。我们现在既要做好人,又要做好事,还要做有信仰的人,才能解决好问题。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就曾预测,解决世界问题寄希望于中华文明。事实证明,中国正在解决一些人类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提出的“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先后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就拿“电力丝绸之路”来说,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什么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实质就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整个世界上近11亿人没有电,要用上电,那就是煤和油发电,一定会有碳排放。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马儿还要挤奶,怎么办?中国人现在摸索出了一条办法:“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跨国互联”。这也是中国复杂的地理环境、人口分布逼出来的绝活儿。比如我们的青海光伏,通过2000多公里输送到上海,这是超级工程,是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按下葫芦起了瓢”,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中医讲究标本兼治、统筹协调,而且还可以“治未病”。
第三,体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管是“一带一路”也好,改革开放也好,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共产党执政新时期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所以,中国发展起来以后,我们也要解决人类发展的问题,这超越了一些以我为主的阿特拉斯背着地球的理念。一旦不愿意背了,本国利益优先,他人就变成了自身的一种包袱。而我们则是向他人提供一种服务,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文明理念。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于慧)
责任编辑:李贤博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0301/10605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