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会议专题 全会专题 十九届四中全会 专家解读

五年规划与国家治理目标

2019年10月08日 15:47

五年规划作为我国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和基本手段,体现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改进完善和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体现了我国国家治理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五年规划是中国政府重要的治理工具,近年来,五年规划越来越为世界所瞩目。五年规划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改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也体现了中国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

中国从“十一五”开始使用“五年规划”取代原来的“五年计划”,这一用语上的转变表明党和国家更加注重市场和政府职能的划分,更进一步规范了政府的职能和责任。“十一五”规划是科学发展观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的指导原则和政策举措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十一五”开始,五年规划指标分为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两类。

“十一五”规划包括4类共计22个指标,这四类指标分别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人口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人民生活。22个指标中,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两大经济类指标共6个,占指标总数的27.3%;人口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人民生活两类社会类指标共16个,占72.7%。与以往五年计划相比,经济类指标比重继续呈下降趋势,社会类指标比重继续呈上升趋势。“十二五”规划将指标分为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四类,共24个指标,其中,经济类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类指标,共3个,占指标总数的12.5%,比“十一五”时期下降14.8个百分点;社会类指标包括科技教育、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三类共21个指标,占指标总数的87.5%,比“十一五”时期上升14.8个百分点。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将指标分类调整为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和资源环境4类共25个指标,其中,经济类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类指标共4个,占指标总数的16%,比“十二五”时期上升3.5个百分点;社会类指标包括创新驱动、民生福祉和资源环境3类共21个,占指标总数的84%,比“十二五”时期下降3.5个百分点。

从五年规划指标分类的变迁看,国家通过五年规划不断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政府的功能重心逐渐从经济领域转到公共服务领域;同时,通过指标类别的调整,实现不同阶段国家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主题。如“十二五”规划以“科技教育”类指标取代“经济结构”类指标,符合“十二五”时期科学发展的主题,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三五”规划中以“创新驱动”取代“科技教育”的分类设置,并首次设置“科技进步贡献率”和“互联网普及率”两项指标,符合经济新常态下“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有助于新时期更有效地实现国家治理目标。

 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国家目标的实现能力,五年规划目标是国家治理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五年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体现了国家的治理能力。从五年规划实施评估数据来看,“十一五”规划指标的完成率为86.4%,明显高于“十五”计划64.3%和“九五”计划75%的完成率。“十一五”规划有3项指标没有完成,分别是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就业比重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此外,规划的8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民生类指标全部完成。

“十二五”规划目标总体上圆满完成,完成率高达99.96%。其中,只有“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这一指标没有达到规划目标,规划目标为2.2%,实际实现值为2.1%。“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年均增速为7.8%,高于7%的规划目标,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6%,人民福祉大幅增进。“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圆满实现,为“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良好势头。

“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显示,目前规划主要目标指标进展总体符合预期,主要指标总体进展顺利,经济发展平稳。因此,在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十三五”规划依然有望实现高完成率。

五年规划目标的高完成率显示了国家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按预定轨道平稳前进,能够保证国家在各领域的治理目标得以实现。

国家治理的“人本理念”

人民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年规划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抓手,体现了这一国家治理理念。“十一五”规划首次界定了公共服务领域,明确指出,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是政府的承诺,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能,运用公共资源全力完成。同时进一步明确,公共财政配置的重点要转到为全体人民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方向,并确定了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16个关系人民切身福利的优先领域。这标志着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家发展的重心越来越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

与“十一五”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的内容与内涵进一步扩展,内容更加丰富,各领域更加均衡。“十二五”规划的指标设置有三个方面的战略调整:一是增加森林蓄积量等指标,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二是更加体现民生优先。新增加两个社会保障指标,首次设置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指标。三是弱化经济增长指标,强化收入增长,提出了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的量化指标,体现了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是以人民为中心。此外,以“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取代原来的“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使指标更加易于统计,更加容易落实。从这些调整来看,“十二五”规划已经基本转变为公共事务治理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时期。“十三五”规划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规划,更加凸显人本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三五”规划指标中,进一步用“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取代“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两个指标,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意味着全民终身学习机会进一步扩大,教育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增加“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一约束性指标,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五年规划作为我国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和基本手段,体现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改进完善和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体现了我国国家治理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我们通过每五年迈上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实现阶段化目标,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未来,五年规划将继续发挥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其自身也将不断自我革新和完善。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情研究院)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1008/10615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