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理论研究

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

2019年10月17日 12:27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这就是要坚持制度的尺子量长短,制度的尺子是标准,应是从严遵守和执行,不能因人而异、因人而废。

157119217716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领导干部要增强制度意识,善于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引领全社会增强制度意识,自觉维护制度权威。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强化制度执行力的极端重要性、基本路径、具体举措,对于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但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执行力,也往往流于形式,成为摆设。只有下决心、下力气狠抓执行力,才能发挥制度的效用。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浙江工作时,就在《之江新语》中说道,各项制度制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而应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不折不扣,扎实有效,甚至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制度就落到了实处,有了生命力;被动的,消极的,甚至不按制度办事,制度就被架空,成了一纸空文。这些生动具体的论述,深刻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加强执行力,就是要增强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执行观念,剔除影响制度执行的不利因素,真正把制度落到实处。

一、树牢制度意识是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制度意识,是制度执行的重要前提。如果党员干部没有牢固树立制度意识,不能自觉遵守和维护制度,再多再好的制度也很难发挥效用。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制度缺失易导致权力腐败;制度意识淡薄往往会使一些人无所顾忌、为所欲为,甚至滑向违法乱纪的深渊。当前,仍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制度意识不强,内心藐视制度、办事不守制度的现象是不好的,影响很严重。越是领导干部,越是主要领导干部,越要自觉增强党的法规制度意识,尊崇制度、重视制度。这就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党员干部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不断增强制度意识,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思所当思、行所当行、止所当止,不越雷池半步、不闯红线、不触底线,真正把对制度的敬畏,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始终做到在制度的框架范围内修身养性、履行职责、开展工作。

二、完善制度设计是关键

制度设计是否科学,决定了制度的生命长度。制度建设关键是管用,要管用就必须务实,切合实际、便于操作。提高执行力,必须注重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建立以制度激励约束、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以制度执行落实、以制度检验成效的良性机制,真正做到制度执行起来“实用、管用、好用”,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谨防“牛栏关猫”,以此来督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制度设计要注重具体性,一项好的制度不应大而空,而应细而实,具有可遵守和可操作性,做到规定明确化、表述具体化,让干部权责分明。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可以上升为制度,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哪个环节薄弱就重点加强哪个环节,哪个方面容易出问题、出偏差,就重点改进和完善,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不仅要注重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更要注重不同制度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让制度的整体功能和实际效能得以充分发挥,使制度能够管得住,跟得上发展、经得起检验。

三、发挥表率作用是根本要求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领导干部重视制度、带头执行制度是制度得以落实的根本要求。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以制度管人而不管己,群众便对制度的权威性产生怀疑,甚至不愿去遵守。为此,要教育督促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制度不是手中玩物,不能轻视甚至无视,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以示范带动,产生“头雁效应”,提高领导干部的制度执行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切实做到行动先于一般干部,标准高于一般干部,要求严于一般干部。不仅要带头遵守制度,还必须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敢于“唱黑脸”,不怕得罪人,坚决同一切违反制度的现象作斗争,真正当好守规的带头人、执规的铁面人,用对制度的敬畏与遵从强化人们的规则意识,用不折不扣的执行树立制度威信、发挥制度威力。

四、注重监督检查是保障

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少制度形同虚设,在制度落实过程中,往往出现执行走样,甚至“肠梗阻”,执行缺乏常态,时紧时松,时严时宽等现象,许多重大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就是由此发生的。实践证明,强化监督检查,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只有制度还不行,还必须加强督查,有布置没监督等于零,有安排没落实等于零。失去监督的权力会导致腐败,缺乏监督的威慑力,制度的制衡力难以显现,制度意识也会变得淡薄。加强督查是推动落实的助推器。为此,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每项制度都要明确监督执行的责任部门,使制度执行的监督责任无可推卸;注重发挥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等的监督作用,积极为他们创造能够监督、方便监督的平台和条件。只有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使制度真正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才能使从政者养成接受监督的习惯,有助于推动制度的落实,增强执行者的制度意识,产生对制度落实不敢敷衍、不敢懈怠的敬畏心和责任感。

五、强化问责追责是要害

教育千次,要求千次,不如问责一次。现实中,一些制度之所以不落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及时受到查处,对违反制度的行为缺少应有的惩戒。执行制度关键在人。一旦违反定下的规矩,就要倒过去问责,把来龙去脉查清楚。因此,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深入实际细查,排除干扰真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只要触犯了制度,都必须依纪依法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杜绝“破窗效应”。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让“正规则”畅通无阻、让“潜规则”不再风光、让“变通之徒”无施展之处。同时,更要彻底打消一些干部的侥幸心理、观望态度,相关部门就要盯紧抓牢,坚持严字当头,认真履职尽责,对敢于违反制度者予以严惩,形成人人遵守制度、人人敬畏制度的良好习惯和氛围。这样坚持下去,整改落实的制度执行力才能切实体现。

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好的制度离不开铁的执行。制度一经确立,就要以铁的纪律强化执行力、约束力。我们不能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针对突出问题,我们要查漏补缺,通过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把制度笼子织密织牢,继续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前进,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单位:安徽省委组织部研究室)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610739169。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1017/10629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