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建“四好”农村路 圆全面小康梦
2019年12月09日 17:07
六枝特区位于贵州西部,是“中国凉都”六盘水市的东大门,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以“特区”命名的县级行政区。
近年来,六枝特区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福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通车总里程404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7公里、一级公路20.6公里、二级公路198公里、三级公路17公里、四级以下公路3750.4公里;农村公路建成2171.421公里,在建项目约200公里,累计完成投资59.92亿元;路网密集度2.25公里每平方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组组通硬化路的目标,内引外联的农村交通路网全面形成。
六枝特区始终围绕“农村公路建设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的总要求,坚持把建设“四好农村路”作为总目标,努力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这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也获得了广泛好评。六枝特区建设好“四好农村路”的经验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六枝特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秉持“经济要发展,交通必先行”的理念,在省市交通运输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实施“交通先行”工程,对“四好农村路”实行高位推动、高点定位、高度协同,一批批“四好农村路”相继建成,为全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六枝特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亲自谋划推动、亲自督促检查,确保了“四好农村路”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在农村公路规划建设上,打破传统思维,紧扣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一盘棋这个大局,紧密结合各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区位条件,把路网建设与农村公路沿线产业布局、村庄整治、历史文化、民族特色深度融合,农村公路不断成为“画廊路”“脱贫路”。
(二)完善体制机制。管理出效率,管理出生产力。管理,不仅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群众出行的安全及路产、路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对此,六枝特区充分发挥乡镇、部门在打好“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工作这场攻坚战的主体作用。六枝特区完善出台了《六枝特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六枝特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六枝特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六枝特区农村客运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管理规定,为全区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提供了制度保障。为切实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六枝特区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出台了《六枝特区“路长制”实施方案》,由特区党委书记、政府区长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别任特区和乡(镇)一级路长,特区各副县级领导和乡(镇)副科级领导为特区和乡(镇)二级路长,村支书、村主任为村级路长,形成了“三级书记抓四好”的良好局面,各级路长成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得力管家。为了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六枝特区把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同时建立完善“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养护机制,全面落实桥梁工程师管护责任制,积极探索养护工程新材料、新工艺应用,运用彩色沥青铺设景区旅游公路,委托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采用专业设备对路况进行检测。设立乡(镇、街道)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站,落实2—3名交通专职管理人员。按照3—5公里配备1名养护人员的标准,配备养护人员。采取认养、领养、专业养护和乡村主导等多元化养护模式,深入开展养护扶贫,吸纳具备条件的贫困群众从事日常养护工作,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同时,设立了村级交通管理站,实现了人员、资金、办公场所三到位。全区农村公路PQI(路面质量指数)达87.6%,优良中等路率达97%以上。
(三)运营带贫致富。六枝特区坚持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全面发展,打造产业路、旅游路、小康路、生态路、景观路。同时,以乡镇客运站为支点、招呼站为网络的农村客运体系基本形成,客车通运率达100%,推动了农村公路沿线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的快速发展,助力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穿峰越谷出深山,隧道桥涵景成篇。如今,一条条宽敞平坦的农村公路,延伸到广袤的沃野,通达到千家万户,穿山越岭,变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金山玉带。全方位多元化交通网络已全面形成,真正实现“修通一条公路、搞活一带流通、繁荣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人民群众纷纷点赞,今非昔比啊!
建一座桥,连通致富希望;修一条路,迈向幸福小康。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公路建设连通了群众通往山外的通道,给村民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仅方便了黔货出山,也方便了群众出山,路不仅仅带给群众的是方便和实惠,更为重要的是给山村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新的观念。分析六枝特区建设“四好农村路”的经验做法,我们获得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六枝特区始终秉持“经济要发展,交通必先行”的理念,特区党委、政府在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中,紧扣一盘棋大局,紧密结合各乡镇不同特点、区位优势,契合农村公路沿线产业布局和民族村寨文化,把路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特色有机结合,统筹规划,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机制是重点。管理跟不上,不仅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关系人民群众出行的安全及路产、路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对此,六枝特区更新出台了《六枝特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六枝特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规定,为建好四好公路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压实责任是手段。六枝特区出台了《六枝特区“路长制”实施方案》,特区党委书记、政府区长领衔,各级路长活跃在一条条农村公路上,形成了“三级书记抓四好”的良好局面,成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得力管家。全区18个乡(镇、街道)成立了村级交通管理站,并实现了人员、资金、办公场所三到位,在乡村公路的管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四)创新方式是推手。六枝特区积极探索养护工程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全区农村公路PQI达87.6%,优良中等路率达97%以上。同时,设立乡(镇、街道)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站,落实2-3名交通专职管理人员。按照3—5公里配备1名养护人员的标准,配备养护人员,采取认养、领养、专业养护和乡村主导等多元化养护模式,确保公路常护常新。
(五)运营效果是目的。六枝特区坚持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全面发展,打造“五路”(产业路、旅游路、小康路、生态路、景观路)建设,推动“三区”(农村公路沿线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旅游观光景区)的快速发展。同时,以乡镇客运站为支点、招呼站为网络的农村客运体系基本形成,极大程度方便了群众出行,助力了乡村振兴。
(六)群众满意是目标。如今,一条条宽敞平坦的农村公路,延伸到广袤的沃野,通达到千家万户,穿山越岭,变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金山玉带。全方位多元化交通网络已全面形成,真正实现“修通一条公路、搞活一带流通、繁荣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人民群众纷纷点赞。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下,六枝特区的农村公路越走越宽阔;勤劳善良的六枝人阔步走进新时代,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中,奋斗的脚步更加豪迈!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案例栏目投稿邮箱为:anli@71.cn,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1209/10699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