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纪念专题 2019年国家公祭日专题 热点评论

国家公祭日,培养和平意识

2019年12月13日 15:26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南京上空响彻凌厉的防空警报,行人停步默哀,汽车驻车按响喇叭,航道上的轮船长鸣汽笛……一座城市沉浸在为死难同胞默哀的悲痛之中,一个国家更是无法忘却30万生灵在城破后惨遭杀戮的民族之痛。

血凝的历史,就是勿忘的国耻。“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历史深刻地昭示着后来者,对于战争与和平的真正反思,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有大国意识的重要参照。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它给亿万人带来的生灵涂炭,其程度已超出了语言的形容范围。为二战确定国家纪念日和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对那段历史的回溯,这已成为国际惯例。每年的12月13日,我们以国家名义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进行公祭,不仅有重大意义,更有深远启迪——唯有经历过惨痛历史的民族,才会主动站在人类命运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找到持久的和平之道。

设立国家公祭日,是直面历史的重要举措,更是着眼未来的和平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和平,是人类最根本的福祉。热爱和平,也更懂得珍惜和平。当前,我们处在最为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中国渴望大国崛起,更加渴望和平崛起。

国家公祭日,培养和平崛起的大国意识。无论用哪种指标来衡量,我国都可以当之无愧于大国的称号。然而,我们自豪于生逢其时的大国荣耀,却决不能忘却风雨如晦的弱国苦难。“对历史闭上眼睛者看不到未来”,设立国家公祭日,让亿万国人形成一种全民自觉,以警示国人对惨痛历史的复原和回忆。毕竟,大国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不间断的过程,它需要具体的物化。国家公祭日用仪式感的定格与固化,就是要用国家之力为历史正义撑腰,以民族之力为和平发展护航。

纵观当今世界,和平发展是主旋律,回望历史则永不过时。我们不会忘记,南京城墙上的弹孔依旧清晰可见,“万人坑”累累白骨的无声哭诉,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上“死难者300000”的赫赫刺目……伤痛是对历史的时常擦拭,前行是对民族精神的时常检阅。这是大国意识该有的时代担当。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情怀上路,我们将不断凝聚着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9/1213/1070441.shtml